•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艾瑞克.薩替

相關文章 6 篇
  • 艾瑞克.薩替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法定義的奇才 艾瑞克.薩替 Erik Satie

    在《薩替》Erik Satie一書中,音樂學者Rollo H. Myers將薩替評述為:「遁世者、聖徒、哲學家、才子、丑角、蘇格拉底的諷刺家、顛覆者、愛小孩冠軍、在藝術領域中開發嶄新路徑的先鋒者與無畏的探險家。」短短的幾行字竟包含了多變的角色,其中還不乏看似互不相干的形容。然而,他就是這樣一位奇特的音樂家。喔不!說音樂家他可能不服氣,因為他生前說過:「你去問所有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我不算音樂家。」那麼,究竟要如何評斷他?也許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個無可定義的奇才! 在年歲年交接的時刻,卅歲的NSO就要依據薩替的指示,號召樂友以反覆彈奏八百四十次Vaxations這首鋼琴曲同樂,為「30小時不斷電」的活動增添一種「徹夜未眠」的樂趣。同時,TSO也將在本月「非・常・小提琴」節目中,演出德布西改編薩替的名曲《古希臘裸男舞樂》Gymnopdies(編按)的第三、一號。趁著這個充滿薩替風味的冬天,就讓我們先來瞭解他的生平、他的創作、他的影響,順道聊聊他的八卦吧! 編按:或譯為《吉諾佩第》。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1884年時年方18歲的薩替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瑞克.薩替 讓後世玩味無窮的拓荒者

    雖不像德布西、拉威爾之為後世熟知,艾瑞克.薩替卻是絕對是法國作曲家能人異士中最獨特的一位。其早期作品的和聲被認為是印象派之先驅,已跳脫傳統語法,甚至運用中世紀教會調式形塑旋律或和弦。中期作品著重對位手法,並在樂曲標題或音樂內容中,傳達滑稽嘲諷的幽默風格,令人莞爾。晚期作品以劇樂為主,並提倡「家具音樂」,即不用刻意仔細聆聽之背景音樂,可說是現今電影配樂之前身。

    文字|張偉明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斯特拉溫斯基:「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薩替是廿世紀法國作曲新秀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當時知名作曲家眼中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拉威爾(Maurice Ravel)推崇他為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公開表明薩替是影響他最深的音樂家。當時的作曲家與樂評家湯姆森(Virgil Thomson)也肯定薩替的影響力「連誹謗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然而,即使專業上聲名遠播,愈靠近他,就愈感覺到他的不可思議他幽默,又憂鬱;他討厭無聊,卻又創造無聊;他不喜歡一成不變,卻又裝扮得一成不變連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都忍不住大聲疾呼:「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文字|李秋玫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位誤闖廿世紀的中古世紀音樂家

    薩替一生頗受中世紀文化與宗教神秘性吸引,曾加入了珮拉當自創的「天主教玫瑰十字會」,認同藝術對世界改造的重要性,成為該會的法會儀式作曲家。後來因不願創作被制約而脫離,還自創「耶穌主導的藝術都會教堂」。而玫瑰十字會創作規定強調的數字3與4(及其倍數),也在薩替的創作中留下不少痕跡

    文字|廖慧貞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難以捉摸 超越時代

    充滿了稚氣的想像、不時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法國作曲家薩替的音樂,令人相當難以捉摸。身處於社會急遽變動,藝術潮流此起彼伏的時代,為了走出法國音樂的因循、守舊,並擺脫以日爾曼音樂的影響,薩替與同儕如德布西、拉威爾努力創新,而他的創意似乎更成了後世「偶發藝術」、「低限音樂」的先聲

    文字|陳漢金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薩替與德布西(見圖)是一生的摯友,但其情誼也讓人如霧裡看花。
    特別企畫 Feature

    先驅者的踅聲, 誰說知音難尋?

    薩替音樂裡的靜態與反覆特性,在廿世紀後半結晶成「極簡主義」的潮流;而他與「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等視覺藝術家的合作,跨藝術的理念至今歷久不衰。薩替因其尖銳與不妥協的個性,導致生前的人際關係一再更迭;而其最長久的同盟關係,反而是與受到東方哲學薰陶的約翰.凱吉。從薩替的生平與影響來看,先驅者的確孤獨。但回顧德布西、拉威爾與凱吉等人與他對自己的評價,吾人亦很難斷定,薩替自己是否比別人更了解自己。

    文字|蔡永凱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愛樂劇工廠20周年 改編音樂劇《新龜兔賽跑》全台開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下)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