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薩替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法定義的奇才 艾瑞克.薩替 Erik Satie
在《薩替》Erik Satie一書中,音樂學者Rollo H. Myers將薩替評述為:「遁世者、聖徒、哲學家、才子、丑角、蘇格拉底的諷刺家、顛覆者、愛小孩冠軍、在藝術領域中開發嶄新路徑的先鋒者與無畏的探險家。」短短的幾行字竟包含了多變的角色,其中還不乏看似互不相干的形容。然而,他就是這樣一位奇特的音樂家。喔不!說音樂家他可能不服氣,因為他生前說過:「你去問所有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我不算音樂家。」那麼,究竟要如何評斷他?也許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個無可定義的奇才! 在年歲年交接的時刻,卅歲的NSO就要依據薩替的指示,號召樂友以反覆彈奏八百四十次Vaxations這首鋼琴曲同樂,為「30小時不斷電」的活動增添一種「徹夜未眠」的樂趣。同時,TSO也將在本月「非・常・小提琴」節目中,演出德布西改編薩替的名曲《古希臘裸男舞樂》Gymnopdies(編按)的第三、一號。趁著這個充滿薩替風味的冬天,就讓我們先來瞭解他的生平、他的創作、他的影響,順道聊聊他的八卦吧! 編按:或譯為《吉諾佩第》。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瑞克.薩替 讓後世玩味無窮的拓荒者
雖不像德布西、拉威爾之為後世熟知,艾瑞克.薩替卻是絕對是法國作曲家能人異士中最獨特的一位。其早期作品的和聲被認為是印象派之先驅,已跳脫傳統語法,甚至運用中世紀教會調式形塑旋律或和弦。中期作品著重對位手法,並在樂曲標題或音樂內容中,傳達滑稽嘲諷的幽默風格,令人莞爾。晚期作品以劇樂為主,並提倡「家具音樂」,即不用刻意仔細聆聽之背景音樂,可說是現今電影配樂之前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斯特拉溫斯基:「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薩替是廿世紀法國作曲新秀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當時知名作曲家眼中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拉威爾(Maurice Ravel)推崇他為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公開表明薩替是影響他最深的音樂家。當時的作曲家與樂評家湯姆森(Virgil Thomson)也肯定薩替的影響力「連誹謗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然而,即使專業上聲名遠播,愈靠近他,就愈感覺到他的不可思議他幽默,又憂鬱;他討厭無聊,卻又創造無聊;他不喜歡一成不變,卻又裝扮得一成不變連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都忍不住大聲疾呼:「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位誤闖廿世紀的中古世紀音樂家
薩替一生頗受中世紀文化與宗教神秘性吸引,曾加入了珮拉當自創的「天主教玫瑰十字會」,認同藝術對世界改造的重要性,成為該會的法會儀式作曲家。後來因不願創作被制約而脫離,還自創「耶穌主導的藝術都會教堂」。而玫瑰十字會創作規定強調的數字3與4(及其倍數),也在薩替的創作中留下不少痕跡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難以捉摸 超越時代
充滿了稚氣的想像、不時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法國作曲家薩替的音樂,令人相當難以捉摸。身處於社會急遽變動,藝術潮流此起彼伏的時代,為了走出法國音樂的因循、守舊,並擺脫以日爾曼音樂的影響,薩替與同儕如德布西、拉威爾努力創新,而他的創意似乎更成了後世「偶發藝術」、「低限音樂」的先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先驅者的踅聲, 誰說知音難尋?
薩替音樂裡的靜態與反覆特性,在廿世紀後半結晶成「極簡主義」的潮流;而他與「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等視覺藝術家的合作,跨藝術的理念至今歷久不衰。薩替因其尖銳與不妥協的個性,導致生前的人際關係一再更迭;而其最長久的同盟關係,反而是與受到東方哲學薰陶的約翰.凱吉。從薩替的生平與影響來看,先驅者的確孤獨。但回顧德布西、拉威爾與凱吉等人與他對自己的評價,吾人亦很難斷定,薩替自己是否比別人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