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特拉溫斯基:「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朱疋 繪)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法定義的奇才——薩替/奇聞軼事

斯特拉溫斯基:「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關於薩替的奇聞八卦

薩替是廿世紀法國作曲新秀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當時知名作曲家眼中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拉威爾(Maurice Ravel)推崇他為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公開表明薩替是影響他最深的音樂家。當時的作曲家與樂評家湯姆森(Virgil Thomson)也肯定薩替的影響力「連誹謗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然而,即使專業上聲名遠播,愈靠近他,就愈感覺到他的不可思議——他幽默,又憂鬱;他討厭無聊,卻又創造無聊;他不喜歡一成不變,卻又裝扮得一成不變……連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都忍不住大聲疾呼:「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薩替是廿世紀法國作曲新秀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當時知名作曲家眼中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拉威爾(Maurice Ravel)推崇他為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公開表明薩替是影響他最深的音樂家。當時的作曲家與樂評家湯姆森(Virgil Thomson)也肯定薩替的影響力「連誹謗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然而,即使專業上聲名遠播,愈靠近他,就愈感覺到他的不可思議——他幽默,又憂鬱;他討厭無聊,卻又創造無聊;他不喜歡一成不變,卻又裝扮得一成不變……連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都忍不住大聲疾呼:「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1. 跨界

薩替的創作以鋼琴小品為主,單曲長度常不到三分鐘。作品每個階段中皆有不同風格的寫作手法,所以鋼琴作品可說是涵蓋了他一生所有的創作風格。不過,他的創造力旺盛,因此即使鋼琴作品也能夠彈出超越鋼琴本身的想像。例如他的《運動與娛樂》就以鋼琴彈奏出高爾夫、網球、航海、海泳、蕩鞦韆等「運動」。當然,他也創作鋼琴之外的作品。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的影響下,一九一四年薩替受俄羅斯芭蕾舞團迪亞吉列夫委託,使用詩人、作家考克多的劇本與畢卡索的舞台服裝設計,創作出一齣「立體派」概念的舞劇《遊行》時,就在音樂中放進了手槍、警報聲、飛機聲等的聲響效果,引發了當時極大的震撼。

2. 家具音樂

一般作曲家都希望聽眾放下所有事物,專注聆聽自己所創作的音樂,然而薩替卻提倡「家具音樂」(Musique d´Ameublement)的概念。「家具音樂」亦即反對音樂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或場域中被欣賞,而是要像家具一樣在生活的周遭出現。音樂要被需要、時時存在,卻不能干擾生活。聆聽者就如同舒適地坐在沙發中休息,或者在餐桌旁用餐一樣,不必有壓力。由於這樣的理念,讓薩替被尊稱為背景音樂創作的鼻祖。

3. 曲名

薩替的譏諷與幽默感常常表現在他的作品之中。例如他的創作曾經被德布西批評為沒有形式,因此便立刻創作了《三首梨形小曲》,宣告他的作品也有形式,只不過是「梨形」的。由於「梨」(poire)在法文中也帶有「呆瓜」的意味,因此也間接反諷德布西是個呆瓜。有趣的是,為了展現有「形」,薩替也在此曲上刪除了樂譜上的小節線與拍號,這種記譜法也成了一種創舉,成為後代音樂學者研究的對象。

此外,他也諷刺古典時期的音樂,創作了《官僚式的小奏鳴曲》Sonatine ureaucratique,及給樂曲取些帶有超現實主義時髦的名稱,如《三首讓人想逃跑的曲子》3 Airs a Faire fuir。還有一些作品在乍聽之下則完全摸不清他的目的,如《乾燥的胚胎》、《星星之子》、《討厭的裝腔作勢者的三首圓舞曲》Les Trois Valses distinguees du precieux degoute、《為狗而作的鬆弛前奏曲集》Veritable preludes flasques pour un chien、《花崗石引起的混亂》Affolements granitiques、《肥胖木頭玩偶的素描與戲弄》Croquis & agaceries d’un gros bonhomme en bois等各式各樣很難以想像的名字。

4. 彈奏指示

作曲家在樂譜標上彈奏指示,通常會讓演奏者更能夠貼切地詮釋出作曲家心中所想。然而薩替無厘頭的演奏指示卻常讓演奏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例如「觸鍵要像剝蛋殼一樣輕」、「打開你的大腦」、「燈籠來了」、「非常迷失」,甚至「要彈得像一隻牙痛的夜鶯」,以及乾脆「自己努力想」!最怪異的是一首只有一百多個音符的Vexations要重覆八百四十次,而且照他的指示:「演奏者需要事先做好準備;一定要保持最大限度的安靜,並且絕對不能移動。」

別以為這些指示是開玩笑,作曲家有他的堅持,就像他曾經在樂譜上標註「給彈奏者的話」所說的:「給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彈奏作品的時候大聲讀出這些文字。無論誰膽敢違反我的指令,都將引起我的憤慨。誰也不能例外。」

5. 居住

薩替成年後搬至蒙馬特展開獨立的生活,並在一家有歌舞表演的餐館演奏鋼琴為生。每天步行來回約十公里,時常在途中的咖啡館喝酒或作曲至深夜才徒步回家,因此他在卅至卅九歲所寫的作品除了曲風帶有咖啡館音樂的特質之外,也許是習慣步行的緣故,速度都是慢慢的、如心跳的節奏。

但因為經濟的因素,他於一八九○、一八九六、一八九八年共搬過三次家。所住的房子愈換愈小,最小的房間長六英尺,寬四英尺四吋,高九英尺,連琴都放不進去,被他戲稱為「張貼公告用的」或「壁爐」的極小房間,直到最後落腳在一個名為阿各伊的地方。一九二五年因大量酗酒造成肝硬化及胸膜炎住進醫院,直到過世前,他仍不願意過去有爭執的朋友來探望他。

6. 音樂的學習

薩替八歲時開始接受教堂管風琴師的教導,學習鋼琴及葛利果聖歌,並在十三歲將他送入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學習。但他在校成績並不理想,參加鋼琴考試時,得到的評語是「具有天賦,但是怠惰」,以及「音樂院中最懶惰的學生」,最終還畢不了業。離開學校之後他仍繼續拜師學習,但是還是被評為「一無是處」。之後他自願從軍,但不久就假藉支氣管炎逃脫無聊的軍旅生活。直到卅九歲,他在創作許多作品後反而感到不足,進入聖歌學校(Schola Cantorum)就讀,被德布西揶揄他在四十二歲高齡才取得生平第一張音樂文憑。

7. 衣著遺物

薩替的穿著相當高尚正式,十足像一位銀行行員、教師或官員的制服,乾淨得一塵不染。但終年不變,皆是款式、顏色相同的灰色絨料西裝,搭配潔白硬挺的衣領、英國高禮帽與一把雨傘,因此有著「絨料紳士」的外號。但性情古怪的他,從不讓人進入住處,連房東也不例外。在薩替死後,他的弟弟、作曲家米堯及其他人進入房間時,對於陳設的簡陋程度感到非常驚訝。家具只有一張沒有床單的折疊床、一組桌椅與一個櫃子,沒有瓦斯照明設備、也沒有水源。屋內十分髒亂,僅有的一扇窗戶因為太髒而無法打開,物品交相堆疊,布滿蜘蛛網。而他似乎有囤積物品的習慣,不但舊帽子、鞋子、報紙、樂譜、書籍甚至包裝紙、垃圾都沒有丟棄,清理後還發現總共有七套一模一樣的絨料西裝、上百支雨傘、八十多條手帕、兩部踏板被繩子綁著沾滿灰塵的鋼琴(擺設的位置還是一架擺在另一架上面)、一堆未拆封的信件與數不清的小紙片。

8. 習慣

薩替的行為舉止跟穿著一樣具有紳士風範,在大笑時甚至用手掩住嘴巴。他的進食總是優雅緩慢,雖然喜歡美食美酒,卻從未狼吞虎嚥或喝醉失態。他的走路速度從容,手臂下勾著雨傘小步前進。他雖然幽默,但表面看起來卻是保守、不敞開心扉的。不過當他要反擊時,卻是激動而猛烈的。

他還有一些奇怪的習性:不用肥皂洗手,而用輕石磨擦來代替。十分喜愛蒐集雨傘,雨天時,會把傘保護在外套下而讓自己淋雨。曾經幻想用軟木塞填滿全世界的海洋,這樣大家就可以便捷地旅行,不過他討厭旅行、討厭陽光,討厭電話、不聽收音機、拒搭地鐵,也從來沒想過要將自己的作品錄下來保存。

9. 鋼琴

鋼琴,是薩替賴以為生的工具,他在巴黎燈紅酒綠的咖啡館中演奏音樂,但卻沒有人看過他在創作的時候彈鋼琴。唯一一張薩替坐在琴前面的照片,也只是一台小風琴而已。他從不讓人進自己家門,也沒人知道他屋裡到底有沒有鋼琴。而過世後在他屋內發現的鋼琴,也像是沒有彈過的樣子。不過即使不讓人到家裡,他卻喜歡到朋友家彈自己的作品給大家聽,因此有學者推論,他似乎完全在腦中作曲,並且借這個機會檢視創作。

10. 名言

「鋼琴就像支票一樣,只有在你碰觸它們的時候才會感到快樂。」(Les pianos, c'est comme les chèques : ça ne fait plaisir qu'à ceux qui les touchent.)

「當我愈了解人們,我就愈崇拜狗。」(Plus je connais les homes, plus j’admir les chiens.)

「我太年輕就出生在一個太老的前代時代。」(Je suis venu au monde tres jeune dans un temps tres vieux. )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