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文學劇場

相關文章 7 篇
  • 林正宗《噶哈巫!斷語?》選用軟竹與藤作為主要物件,讓表演者在肢體技巧上經歷有如「打掉重練」的訓練過程。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7松菸Lab新主藝

    多元成「戲」 藝術家的創作實驗室

    松山文創園區今年的「松菸Lab新主藝」將在十二月初開演,這項計畫迄今邁入第三年,已孕育出不少具有實驗性、前瞻性、和原創性的劇場創作。從甄選、階段性呈現到最後的演出,主辦單位不僅與入選團隊、創作者一同討論場地使用的可能、提供可運用的創作經費外,更力行「創作陪伴顧問」制度,以過程嚴謹、多方協助的豐富資源作為後盾,製作搬演的作品形式也相當多元、多變,今年則分別以「新馬戲」、「南管實驗文學劇場」與「戲劇結合展覽」三種原創製作為主體,實現了松菸Lab新主藝「鼓勵實驗創新作品」的核心理念。

    文字|洪信惠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定風波》以《前赤壁賦》為舞台,蘇軾(唐文華飾)與洞簫客(溫宇航飾)和艄翁(陳清河飾)「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展開一段回憶的旅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人生之景如波瀾 豁達淡定豈容易?

    宋代文學大家蘇軾向來以灑脫豁達形象聞名,但風波多舛、貶謫流離的一生,真的那麼容易淡然以對?國光劇團新作《定風波》以《前赤壁賦》為舞台,洞簫客帶著蘇東坡,透過詞作編織一段回憶的旅程。此劇由廖紓均編劇、李易修執導,當家老生唐文華飾蘇東坡,京崑小生溫宇航演洞簫客。李易修表示,服裝將呈現宋代風格,舞台也以「宋代文人畫」為底,讓夢境與實景交織。

    文字|陳茂康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導演邵澤輝的《1988—我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改編自韓寒同名小說。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標舉「文學劇場」 六種風景繽紛

    繼去年首度舉辦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邀來對岸三團演出、也送台灣三團過去後,廣藝基金會今年再接再厲,擴大規模邀來對岸六檔製作,以文學劇場為主軸,改編題材涵蓋韓寒《1988》、老舍《我這一輩子》、魯迅《狂人日記》、蒲松齡《聊齋誌異》、伍迪.艾倫《中央公園西路》等。

    文字|廖俊逞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羅北安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暨綠光劇團團長

    羅北安 樂上舞台 變身超級賽亞人

    總是瞇瞇眼、哈哈笑、體態如大熊的羅北安,是大眾熟悉的電視劇裡的「爸爸」,三月又要登上舞台,演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系列的《單身溫度》。雖是綠光團長,但在辦公室裡沒有座位,「我可以一天十六個小時都在演戲,但不要規定我每週哪天哪時要幹嘛。」酷愛演戲的他,面對演戲的那種心跳感與心動感,就像是初戀時刻!

    文字|汪宜儒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一本書,可以有非書的玩法,可以是食物、可以是記憶、可以是一切非書寫的動作。
    戲劇

    超文本表演,誇語言書寫

    《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二號》不多加任何台詞情節,但卻是以重組敘事結構的方式,和原著以及它的讀者對話。這樣「忠於」原著的劇場呈現,也許有人以為未能超越原著小說文本的成就,但實在又比時下文學市場機制對原著的習慣閱讀,更高明且内斂。

    文字|周慧玲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人間當有四月天

    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熱潮,來討論公視的存在價値,就像以收視率不佳的冷門節目來評估公視的績效一樣不客觀。事實上,公視可以是大衆的、更應是小衆的,各類節目都有其需求,各種收視人口都應被關照;只是,在目前台灣媒體十足商業化之下,公視的任務和責任更在於照顧弱勢和小衆。

    文字|侯惠芳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何謂「文學劇場」?

    如今加上「文學」兩字的「劇場」也者,不過是改編小說而已。如果小說算做文學,故從小說改編的戲劇稱做「文學劇場」,那麼非從小說改編的戲劇就不算文學了嗎?如此,將如何看待在西方比小說更為古老且早就作為文學主體的戲劇呢?當代文學人所撰寫的劇作又該如何稱呼?

    文字|馬森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