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人間當有四月天

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熱潮,來討論公視的存在價値,就像以收視率不佳的冷門節目來評估公視的績效一樣不客觀。事實上,公視可以是大衆的、更應是小衆的,各類節目都有其需求,各種收視人口都應被關照;只是,在目前台灣媒體十足商業化之下,公視的任務和責任更在於照顧弱勢和小衆。

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熱潮,來討論公視的存在價値,就像以收視率不佳的冷門節目來評估公視的績效一樣不客觀。事實上,公視可以是大衆的、更應是小衆的,各類節目都有其需求,各種收視人口都應被關照;只是,在目前台灣媒體十足商業化之下,公視的任務和責任更在於照顧弱勢和小衆。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徐志摩,竟然在110歲之際,在跨海的台灣,找到了一群知音,這一大群廿一世紀、生活節奏快速、戀愛像刷牙般容易、以網路做爲溝通工具的年輕人,居然可以安下心、定下性來看「男女主角深情對看三十秒一語不發」的電視劇;如果徐志摩還在世,只怕也不會相信。

引起轟動始料未及

公視當初購買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時,並沒想到會引起年輕人如此狂熱的討論和喜愛,只是以戲論戲,認爲這部作品旣符合公視文學劇場的屬性、品質和卡司俱佳,公視能購買首播權也算是給觀衆二〇〇〇年的開年大禮,未料一九二〇年代的徐志摩愛情,在二〇〇〇年的現在一樣獲得共鳴,每位觀衆都可以在劇中人當中找到和自己契合的愛情觀,也因爲如此,徐志摩和三個女主角之間的如詩如歌般的精采對白,才被網友們傳頌一時。

《人間四月天》並不是公視第一部電視劇,在此之前的《鹽田兒女》、《春花望露》、《曾經》等,都獲好評,也有若干獎項的肯定;但是,引發網友們如此熱烈討論、輿論界專題做不完、劇中對白成爲民衆平日談論重點的,《人間四月天》是第一部。

應不應作戲,一直有爭議

而事實上,公共電視應不應該投資製作戲劇節目? 一直有爭議。台外如此,台內也一樣沒有共識。

最主要的爭執點在於:公視的資源有限,戲劇的投資又特別高,兩相比較之下,持反對意見人士的看法是「戲反正各台都作,不差公視一家,應拿有限資源去作商業台不會作的其他節目」。持正面意見的人士則認爲,公視才起步,吸引觀衆是很重要的,而戲是最容易留住觀衆視線的表現形式;何況,雖然各台都作戲,但好戲還是少見,以公視製作節目的精緻要求和慢工細活的品味,可以爲戲劇的製作樹下標竿,公視爲什麼不能作戲?

自公視開播以來,這樣的爭論沒有停過,沒有共識下,公視的戲劇政策就一直且戰且走,也沒說不能做,也沒說一定要做。有錢時、反對者不注意時,偷渡個幾檔;沒錢了,戲就成了衆矢之的,都說是戲拍多了所以沒錢了,牽拖了其他的節目也開不了,雖然開播不到兩年,但因戲而起的討論(或說是爭執),郤始終莫衷一是、沒有結論。

公視的戲劇一向有口皆碑

《人間四月天》當初投案到公視時,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後來算是運氣不錯,還能反敗爲勝,爭取到公視首播。

其實,公視以往在戲劇的表現成績,算是相當不錯的。開播至今才推出幾檔自製的連續劇,但檔檔都叫好叫座,觀衆在網路上一再要求重播,各種獎項也少不了公視的戲劇;單元劇亦然,許多年輕的影像工作者,將最有創意、最有想法的戲,都留到公視來拍,他們也許也在商業台作戲,但心理可分得淸楚:哪兒是賺錢的,哪兒是拍理想的。

這次引起轟動的《人間四月天》即是一例。

這部由徐立功製作、王蕙玲編劇、丁亞民導演的徐志摩愛情故事,在卡司和劇本大綱開出來之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戲非公視不可」。理由很簡單,在商業台不是鄕土就是金庸之際,這種文學味兒濃、讓人細嚼慢嚥、耐住性子陪戲中人又哭又笑的戲,恐怕是只有非商業考量的公共電視,能「就品質論品質」的評估要不要買這檔戲。

編導卡司佳所以獲共鳴

徐立功原是中影的總經理,任內對國片的推廣不遺餘力,對新導演和新生代演員的提拔更是有目共睹,李安就是在徐立功的慧眼下成爲國際大導。以他這樣的識人之明,《人間四月天》已有一半的機會拍得好;王蕙玲的本子功夫也是一級棒,當年「京城四少」的生動活潑,叫好叫座,捧紅了張晨光和方芳,也同時獲得了金鐘獎的肯定;而丁亞民的編劇功力在電影《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冬冬的假期》、《桂花巷》,以及電視劇《京華煙雲》、《守著陽光守著你》、《藍與黑》等都得到業界和觀衆的支持;而他的導演實力,也在以下的作品展現出來,如:《像我們這樣一個家》、《台北愛情故事》等。加上黃磊的徐志摩、劉若英的張幼儀、周迅的林徽英、伊能靜的陸小曼、郞雄的梁啓超,整體看起來是夠強的了。

大陸演員的特色是口白特好,黃磊的徐志摩造型佳、演技更是精采,一百場戲中看他主演九十五場,場場動人,不論是口白的功夫、還是那一雙痴情迷人的大眼睛、或是那一眨眼,就讓觀衆淚水決堤的深情,都是留住觀衆的最佳利器;周迅的如泣如訴、溫柔婉約,用眼睛演戲的本事也是一絕;劉若英一開始的「用力過頭」,到中段的拿揑得宜、揮灑自如,也讓她的影迷十分傾倒;唯一較受爭議的角色是陸小曼,這個角色本來就不易討好,又讓演戲經驗不算太豐富的伊能靜擔綱,未播出前就已備受討論,但導演和編劇倒是十分支持伊能靜的表現,認爲她在這部戲當中已是脫胎換骨,十足詮釋小曼對愛情和夢想的追尋。

公視存在價値不只在收視率

這樣一部戲,引發的效應是持續的。就收視率的收穫而言,已突破公視開播以來的最高點,而且帶動週邊的節目也順勢上漲;在話題的營造和媒體的造勢上更是成功,幾乎是零預算的宣傳可以達到數百萬元的廣吿效果;在公視知名度的提升和被接受度上,更是和一九九九年年底的「迎千禧全球連線」兩大活動連成一線,一氣呵成,持續的曝光和造勢,是自公視轉播九八年市長選舉辯論、九九年馬友友音樂會之後的另一高潮,以一句通俗且商業的話來說,就是「花錢總算花在刀口上」。

其實,公視人經常很鬱卒,老覺得努力並未被看到。一方面是頻道實在太多,另一方面是公視的節目旣不辛辣也不養眼,都是靑菜蘿蔔健康食品,人們也許知道應該吃,但是還是選擇巧克力和麻辣鍋。這是人性,各國皆然,也只有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國會,才會以收視率的高低來評估公視的存在價値,而這個公視的「衣食父母」(國會是決定公視預算的單位)的好惡,必然掌握了公視的生機、也影響了公視的政策,政策雖然並未言明收視率是唯一的指標,但管理部門講明這是「重要的指標」,也以此目標要求各部門,因此,當好節目不寂寞、有人討論和受歡迎並引起話題時,公視人自然開心不已!

兒童節目已是國內領導品牌

公視的重點節目以兒童、銀髮、弱勢爲主,兒童部分在努力經營了一年半之後,已有十分亮眼的成績。國內外獎項不斷,目前已是國內的領導品牌。

目前公視的兒童節目以《水果冰淇淋》領軍、《天線寶寶》、《珂拉傳奇》、《畫畫一〇一》等,都是叫好且叫座的節目,各種獎項總不忘這些節目。尤其是以水果奶奶爲主角人物的《水果冰淇淋》,最受觀衆和小朋友的喜愛,不僅一舉得了亞洲電視獎的最佳兒童節目獎,也在今年的新聞局最佳兒童節目評審中得到最優獎,這些榮譽都是公視長期耕耘兒童市場的結果。

在好看節目的背後,其實是許多的硏究和嚴謹的前置作業,從不斷的測試和嘗試錯誤中,得到最佳的節目品質保證和最受歡迎的效果。這一套的作業模式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節目。

比如:公視的音樂轉播節目、外片的藝術節目、各式節目的導覽等,都是用同樣的模式製作出來的。公視的音樂轉播是常態的節目,因此在導播的訓練、成音的養成、工作人員看總譜的能力等,都是平日逐步培訓的。以目前的訓練爲例,每週三製作部門邀請音樂家前來授課,就各類實例進行了解,這樣的培訓,自然有助於工作人員在進行轉播時的表現,而這樣的節目品質就是公視收視最佳的保證。

在收視要求和照顧小衆之間取得平衡

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熱潮,來討論公視的存在價値,就像以收視率不佳的冷門節目來評估公視的績效一樣不客觀。事實上,公視可以是大衆的、更應是小衆的,各類節目都有其需求,各種收視人口都應被關照;只是,在目前台灣媒體十足商業化之下,公視的任務和責任更在於照顧弱勢和小衆,公視人如何在現實的收視率要求,以及關心小衆的前提下,取得平衡點,是考驗也是功課。以眼前公視摸索了一年多的經驗法則和各式硏究看來,這樣的要求已愈來愈接近可能了,也許,成熟的、屬於台灣環境的公共電視文化,可以很快的產生。

 

文字|侯惠芳  公共電視台公共服務部經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