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攝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詩凡 X 王甯
「你們會如何定義彼此的合作關係?」 「彼此是彼此的成分吧!」 「好肉麻!!」 (兩人同時大笑) 看起來很有默契的蔡詩凡與王甯,其實一直是到王甯於2020年發表的《十五分鐘運動提案》,才開始第一次的正式合作,在那之前,兩人僅因工作關係偶遇了兩次:一次是在2017年由編舞家余彥芳領軍、王甯擔任排練助理的《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臨時被找去幫忙拍照的蔡詩凡,在劇場裡第一次見到王甯,兩人連話都沒說,僅有一面之緣。隔年,王甯在新人新視野發表《丨丨》,蔡詩凡再度被當時的影像設計唐健哲徵召擔任救火隊,但慢熟的兩人依舊沒有深聊,僅是進化到點頭之交而已。不過,或許某種可以歸因於星盤或人類圖的原因,王甯在創作《十五分鐘運動提案》的前期,「不知道哪裡來的直覺」就約了蔡詩凡出來閒聊,憑著「就有種感應吧!」而成行的兩位女子,莫名的一拍即合,從此開始成為創作上的夥伴。 提及那次「超詭異」的邀約,蔡詩凡坦言沒有想太多,畢竟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常會跟「很free」的人合作,倒也習慣了這種臨時興起的機遇。當時,兩人隨意漫談起攝影、身體與觀看的關係:例如蔡詩凡不太喜歡被稱呼為「攝影師」,而更習慣被稱為「拍照的人」,因為攝影對她來說,是個很動作的事情;例如王甯身為創作者,其實每次被問「你要什麼」的時候,都覺得異常奇怪又彆扭,因為對她來說,唯有在不刻意預設結果的前提下,創作的可能性才會開始蔓延、生長;例如蔡詩凡曾經在拍照時,意識到自己會停止呼吸、身體僵硬,後來練了瑜伽後,才開始能一邊拿著相機、一邊深吸深吐;例如王甯很投入在這樣沒有結論的漫談,似乎在如此無形無狀的模糊裡,才能清澈地看見自己究竟會被什麼樣的事物吸引與召喚。
-
特別企畫 Feature
鏡頭下的凝視
坐在觀衆席上的我們,享受表演藝術在劇場演出的那一刻,和此後深留腦海的記憶。 卻另有一群攝影師們,手持相機,將表演藝術舞台上炫目的身影、動人的瞬間,以快門留下一幅幅撼動人的影像。 在這一張張定格的照片背後,有動人的故事,也有歷史的軌跡,然而,在記錄與報導之外,照片上更訴說了攝影師們獨具慧眼的美學觀點與創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風中舞影 將大自然與表演結合的李銘訓
關於攝影的一切,李銘訓完全靠自修而得。從研究底片特性到快速對焦的功夫,就為了要留下最動人的瞬間,近二十個年頭裡,他已經為一百多個表演藝術團體拍過照,累積照片超過六十五萬張。
-
特別企畫 Feature
忠於自我的告白 從直覺抓取靈感的林俊宏
從政治新聞到劇場表演的拍攝經歷,林俊宏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讓他更能看到作品所要表達的内在精神。不講求相機品牌、底片質地,隨性拍攝的他,總能快意享受瞬間按下快門的喜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上台下皆風景
人,一直是陳建仲鏡頭下關注的對象,舞台上的人都是被矯飾過的,如何經由的「虛構」手段觸及「真實」的層面,如何在照片中放入自己的觀點,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快門摘採藝術之果
鄧惠恩總是事先了解演出者的特性、創作者的動機,彩排現場經常可見到這位提早到達,看完整場彩排才離開的攝影記者。從事表演藝術的新聞攝影十二年來,鄧惠恩的專業技術與敬業精神,一向為表演藝術界及同業所讚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一座影像的秘密花園 追求創作挑戰的黃浩良
黃浩良不過三十出頭,卻已擁有十餘年的攝影資歷及得獎記錄。第一個拍攝對象就是表演藝術,從此沒再回頭,他特別喜歡拍攝新生代的作品,因為強烈的實驗性、包容性和延展性最能與他互動出創作的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台萊卡相機的故事 不按牌理出牌的謝安
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基於對文化歷史累積的認知,謝安放掉人人稱羨的優渥工作,以三十三歲高齡投身表演藝術攝影,由吃閉門羹到今天受到表演藝術團體的肯定,一晃眼十餘年。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腦海的深刻影像 為台灣留下歷史影像的劉振祥
劉振祥的攝影作品,除了隨著雲門舞集的腳步廣為觀衆所認知之外,還有更多伴著台灣社會成長的新聞照片。在他的作品「寫實的自然」與「抽象的表演」意外地融洽,然而其中最為突顯的卻仍是人的質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鍊動態之美 拍出舞者内心世界的鄧玉麟
無論是當一名舞者或攝影師,都源自鄧玉麟心中對舞蹈的那一份狂熱。他拍舞蹈不只要捕捉編舞家的舞蹈畫面,更想拍出引發舞者肢體的内在動能,源自内心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