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銘訓最喜歡拍攝的還是舞蹈(《美麗佳人奧蘭多》,於石門鄕海邊岩洞口拍攝)。(李銘訓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鏡頭下的凝視

風中舞影 將大自然與表演結合的李銘訓

關於攝影的一切,李銘訓完全靠自修而得。從研究底片特性到快速對焦的功夫,就為了要留下最動人的瞬間,近二十個年頭裡,他已經為一百多個表演藝術團體拍過照,累積照片超過六十五萬張。

關於攝影的一切,李銘訓完全靠自修而得。從研究底片特性到快速對焦的功夫,就為了要留下最動人的瞬間,近二十個年頭裡,他已經為一百多個表演藝術團體拍過照,累積照片超過六十五萬張。

一九八一年,李銘訓應朋友之邀爲台彎省政府拍攝藝文報導,當時第一個接觸的團體是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第三屆的學生,從此與舞蹈結下十多年的不解之緣。也在同一年,他開始爲舞團拍照,包括台北民族舞團和新古典舞團。

在這之前,他僅是以觀衆的角度拍照,從這時起,他才開始以攝影師的身分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至今將近二十個年頭,李銘訓已經爲一百多個表演藝術團體拍過照,累積存檔照片超過六十五萬張。

顯微鏡下的底片

李銘訓說,拍了這麼多,最喜歡的還是舞蹈。但舞蹈的燈光不但多變,而且多光源、多目標,非常不易捕捉。通常拍舞蹈的時候他身上總是背掛著四台相機,分別裝上不同特性的底片,以因應舞蹈瞬息萬變的光影。

如何捕捉舞蹈動感則是另一項重要的考驗。李銘訓說在高中那段時間,他利用四點半到七點上課與補習之間的空檔,每天在蘭陽平原拍攝過境的候鳥,三年下來竟拍了四萬多張,更沒想到當年爲了捕捉鳥兒飛行練就的「快速對焦」功夫,竟對日後拍攝舞蹈的動態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於攝影的一切,李銘訓完全靠自修而得。家中現收藏有兩千八百多本中外攝影書籍。學化學出身的他對於底片的研究特別投入,李銘訓說,每一種品牌、類別的底片,對光影的接受度都不同,他將每一種底片切開放大三千倍,企圖研究出針對該底片的特色最適切的用法。

獨一無二的風景

問起當年如何拿起照相機,李銘訓說,聯考制度下的國中生其實沒什麼娛樂可言,一台老舊的傻瓜相機就可以補足一切。他還記得高中聯考完那一個暑假,他和同學約好騎單車繞台灣一圈,一行人從福隆出發,到最後只有他一人完成環島之旅。這一趟旅程也種下了他往後將大自然與舞蹈結合的種子。如今,將舞蹈置於自然環境中拍照,已經是李銘訓攝影的一項個人特色。

李銘訓認爲,多元化的視覺創意可以延伸舞蹈的內涵,在他的經驗中,甚至有些照片還能激發編舞者的創意。酷愛大自然的他經常深入台灣各地尋幽訪勝,多年下來,對於台灣各地的景緻,乃至於氣候,均留下完整的記錄。另一方面,國內表演團體的經費經常捉襟見肘,無力負擔攝影的場景設計,而自然景觀正好提供了渾然天成的免費場景。在尊重原創作內涵的條件下,李銘訓找出與作品最適切的風景,將兩者結合爲攝影創意下的作品。除了爲表演團體拍照,李銘訓也希望能自己編排動作,與大自然的場景結合,完成全然獨立創作的作品。目前他已經跟一些舞者合作拍了五十組。

用心保存表演藝術

五年前,李銘訓義務接下了爲台灣舞蹈前輩蔡瑞月翻拍歷史照片的工作,這件工作整整花了他半年的時間。去年蔡瑞月舞蹈館付之一炬,所有歷史擋案都燒掉了,而底片還完好地被保存在李銘訓的工作室裡。

保留了照片,也等於保留了歷史的切片。李銘訓說,所有他拍過的底片都已經眞空處理放在乾燥間裡,他並將照片掃描進電腦分別建檔。將來只要任何團體有需要,只須付加洗的工本費即可拿到照片。

目前李銘訓的攝影工作室裡有十四名前來學習的攝影助手,李銘訓不但義務指教他們,還免費提供他們所須的攝影器材,帶著他們實地拍攝。李銘訓說,拍攝表演藝術這麼多年的經驗與技術,他希望傳承有人。

(本刊編輯  陳品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