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浩良不諱言特別鍾愛拍舞者和演員。圖為卓庭竹《流浪者之夢》(1995)。(黄浩良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鏡頭下的凝視

建一座影像的秘密花園 追求創作挑戰的黃浩良

黃浩良不過三十出頭,卻已擁有十餘年的攝影資歷及得獎記錄。第一個拍攝對象就是表演藝術,從此沒再回頭,他特別喜歡拍攝新生代的作品,因為強烈的實驗性、包容性和延展性最能與他互動出創作的火花。

黃浩良不過三十出頭,卻已擁有十餘年的攝影資歷及得獎記錄。第一個拍攝對象就是表演藝術,從此沒再回頭,他特別喜歡拍攝新生代的作品,因為強烈的實驗性、包容性和延展性最能與他互動出創作的火花。

三十出頭卻已擁有十餘年的攝影資歷及得獎記錄、目前是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設計系專業攝影講師的黃浩良,和攝影的接觸是在藝術學院美術系就讀時。當年在阮義忠啓蒙下,開啓了攝影旅程,第一個拍攝對象就是表演藝術,從此沒再回頭,連畢業作品都以攝影作品取代。選擇以表演藝術爲拍攝對象,除延續學生時代經驗,喜歡具多樣性的表演形式,也是吸引黃浩良投身其中的理由,「表演藝術本身就充滿了各種可能,因此能發揮的空間大。其中,我特別喜歡拍新生代的作品,因爲他們具有強烈的實驗性、包容性和延展性,許多小成本的製作都能迸發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成績,而我合作過的許多學生製作非但不輸專業表演團體,而且更勇於實驗、創新,對攝影者而言是更大的挑戰,也更有趣。」因此,黃浩良選擇合作拍攝對象不在於表演者的知名度或經費預算,而是「有沒有挑戰性」。

攝影是一面鏡子

黃浩良覺得自己像一個視覺的魔術師。「影像是造夢,將稍縱即逝的東西捕捉住,透過鏡頭,將舞蹈、戲劇變成照片,讓照片自己說話。」因此他認爲眞正掌握表演藝術攝影精髓的靈感是來自表演者。「和我工作的人會教我,例如羅曼菲、賴聲川等人,會適時地讓我明白整個舞或戲要的感覺,加上我本身善於影像思考,一段音樂、一個畫面都能作無限延伸。」「我覺得我是一個互動式的拍攝者,和實驗性強的團體會玩很多形式,但若是本身很強的創作者,就會將自己變成一面鏡子,將創作者的原味忠實呈現。」其中,黃浩良又特別鍾愛拍舞者和演員,「因爲他們最『無常』,人生如戲在他們身上最能印證。」

和多數攝影師一樣,黃浩良也希望每天都能沈浸在拍攝表演藝術的愉悅中,但現實是,此一生態圈無法提供攝影師足夠的經濟條件,許多攝影師都需兼拍商業性作品以謀生。拍攝商業性作品和表演藝術是截然不同的,黃浩良說,拍商業性作品需要更多的妥協,因爲它講求的是效率、經濟效果和快速,不能將客戶的東西拍成創作性的人文藝術品,因此,在拍商業作品時,他將自己定位爲「影像服務者」,爲的是儲存「人生旅行的盤纏」。

表演藝術則不同,「表演藝術是一座秘密花園,我可以按我的習慣、規則來運作,我可以選擇什麼時候呈現、什麼時候花開,可以不計成本,隨心所欲,不會因誰來而開得更久。」

成為一位專業攝影老師

而對於自己的拍攝風格,黃浩良認爲是「不經思索,自然形成,且一直在變(跟著心變)。」對他而言,拍一齣戲拍到的是心動的感覺,是無常的呈現。「拍第一年和第十年間的距離不只十年」,黃浩良說,由於表演的幻化無常,加上周邊刻意的條件鋪排(燈光、舞台、劇本、導演的伏筆、劇作家的刻意安排等),常有「一覺醒來五百年」之感。「相機只是素材,心開竅就上路了。」

一路拍來,卻沒想過要作一名攝影師或專業攝影師,直到近年,才開始領悟到「我是個攝影的人,是一個見證者。」「因爲表演者已經習慣我的存在反而無視於我的存在,因此我可以從容地在旁觀看。透過鏡頭的觀景窗,可以抽離也可以靠近,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我看到的是人生,而我也成了影像見證者。」因此,黃浩良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成一位專業的攝影老師,一位尋寶師,帶領著小園丁一起澆灌、滋養秘密花園,將商業慢慢放下,成爲一個專業的攝影工作者,用影像說人生,創作出令後人讚嘆的作品。

「很苦,卻非常實在!」黃浩良如是說。

 

特約採訪|錢麗安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