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人
-
焦點專題 Focus
小提琴家蘇顯達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NSO 向李登輝總統致敬:準.馬寇爾、蘇顯達與NSONSO 準.馬寇爾、諏訪內晶子與NSO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黃俊文與好朋友們「巴洛克奇想」NTSO 水藍、秦立巍與國臺交
-
焦點專題 Focus
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林伯杰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NSO 魏德曼&勛菲爾丁格 玻璃琴TSO 殷巴爾&葛魯茲曼TCO 「青春戀歌」
-
焦點專題 Focus
台大外文系專任副教授王寶祥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 妮諾・馬凱姿NSO「未盡之境」TSO 殷巴爾、葛魯茲曼與TSONTSO 水藍,秦立巍與國臺交
-
焦點專題 Focus
用心卻不一定有結果的心靈慰藉
表演藝術不重要,我認真的。 日復一日,我們如同社會牢籠裡跑圈圈的老鼠,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跑,往哪裡奔跑,直到有一天跑累了,身體不行了,耗盡了,從輪子掉出來了,化為塵土,化為烏有;如果人生中曾經有的,感動也好,悲傷也好,快樂也好,都不會留下,那表演藝術的意義在哪裡? 我沒有答案。我只知道生命當中那些難忘的點點滴滴:我記得那一年寒冷的倫敦冬天,我是怎樣孤單無助地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聽見街頭藝人唱〈Heal the World〉,站在路邊一邊哭一邊產生勇氣的瞬間;我也記得坐在自由廣場的地上,聽到帕華洛帝透過現場直播演唱〈公主徹夜未眠 Nessun Dorma〉,被他溫暖宏大的歌聲包圍,全世界彷彿只有我和他存在的美好片刻;還有在皇家亞伯廳第一次聽現場爵士音樂會,小亨利.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性感而慵懶的嗓音帶著全場搖擺舞動的快樂時光;忘了是第幾次看音樂劇《悲慘世界》,卻每次都還是被尚.萬強高貴的情操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感動,發誓要做一個更善良,更有同理心的人;每次看威爾第的《茶花女》,我都是如何被薇奧蕾塔的天真和純愛打動,看著她從花天酒地麻醉自己的歡場女子,成為為愛洗盡鉛華,最後死在病床的天使;或是看《波希米亞人》,看懷才不遇,貧困潦倒的一群青年,如何經歷生離死別,在愛人死去後,最後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悽慘結局,然而浦契尼的音樂又是多麼溫柔甜美地安撫著觀眾,告訴大家,無論發生什麼事,明天永遠是有希望的。 即使是在最近,我也接連被表演舞台的魔幻時刻打動:鋼琴家皮耶絲的演奏,那個樸實美好的觸鍵,毫不矯飾的音樂詮釋,讓我彷彿回到最純真的年代,毫無預備地就淚流滿面,被純粹的樂音征服;或是看「春花的葬禮」,看布朗傑姊妹的人生,聽著他們的音樂作品,在當時那個年代努力生存,綻放人生的姊妹花,我也是在座位上默默流著眼淚。 這一切都在我的心裡留下不可抹滅的回憶。 你說表演藝術重要嗎?或說,這些體驗,這些回憶,重要嗎?身為表演藝術從業者,以實際角度來說,這份工作幫我付房租,讓我有得吃穿,不至於餓死,我不需要熱愛它,一樣可以工作,可以賺錢,是的,對我的職業而言,它有現實上的重要,然而,對於從事其他行業的人來說,也許真是可有可無。 現在是一個追求短小刺激的時代,網路影片的長度從20分
-
TSO年度歌劇《波希米亞人》 定裝展現波希米亞浪漫與自由
2024年為義大利歌劇大師浦契尼逝世百年,亦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下簡稱TSO)創立55周年,TSO特別推出深受大眾喜愛的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me),將於10月4日、6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登台。TSO多年來深耕歌劇口碑與製作水準皆有目共睹,曾於民1984年、1990年「臺北市音樂季」演出此劇,相隔20多年,今年第三度上演全新製作的《波希米亞人》,精采可期。
-
音樂
極簡舞台承載情感 以歌劇提煉藝術箴言
曾於二○一五年在指揮家呂紹嘉邀請下,為台灣樂迷帶來歌劇《費黛里奧》的德國導演荷穆齊,將與呂紹嘉再度合作,於十二月在台中搬演浦契尼的歌劇經典《波希米亞人》,擅長用現代眼光詮釋傳統藝術的他,將以極簡的舞台設計承載情感的能量,並捨棄中場休息,讓歌劇的來龍去脈一氣呵成,讓這一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寫下更多元、更新穎、更深刻的註腳。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剔肉削骨、拼貼重生的《波希米亞人》
去年底在巴黎北方劇院演出的《咪咪》,說是改編自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其實更是一群年輕藝術家對傳統經典歌劇去骨削皮的實驗腳本與音樂只保留《波希米亞人》的情節主幹,隨意取用其他歌劇的零星片段,拼貼出一幕幕貌似《波希米亞人》的圖樣,再予以連綴而成五彩斑斕的《咪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
屬於藝術家的浪漫情懷
香港藝術節每年必定有的歌劇經典,今年邀來六十歲的威爾斯國立歌劇院,演出浦契尼的名作《波西米亞人》。這齣以四個巴黎藝術家為中心的浪漫愛情歌劇,自十九世紀末問世之後,歷經一個世紀的考驗,受到喜愛的程度有增無減,可說是歌劇入門者必看之選。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吉屋出租》RENT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La Bohme是歌王帕華洛帝的拿手戲,他那陽光般的聲音唱活了窮詩人魯道夫。戲中,一群巴黎的藝術家,窮得只能靠燒手稿和作品取暖。戲外,歌王帕華洛帝來台灣,歌喉小開,屁股沒坐熱就捲走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千零四十餘萬元)。什麼是藝術家?有的富到麻木不仁,有得窮到脫褲。理想和麵包之間,永遠是日以繼夜的拉距。 兩個《吉屋出租》原創者亞隆森和拉森,大概在紐約窮怕了,靈機一動,把切身經驗寫成《波希米亞人》現代搖滾版。可見,《波希米亞人》和《吉屋出租》並非故事取向,而是呈現藝術工作者共通的情境。沒想到本劇從外百老匯攻進百老匯,還搶灘世界,從非主流成了主流。這次台灣演出,甚至請出天后莫文蔚。看這些劇,我腦中兩種思緒經常開戰,就像看張學友在《雪狼湖》中飾演窮園丁一樣。 劇場是矛盾的,藝術也是矛盾的,價值連城和一文不值,只是一體兩面。《吉屋出租》好歹有個正牌的非主流出身,它寫實的部分,大部分算相當誠懇,而細節設計和整體製作品質也很紮實,相信所有搞藝術的,或是有藝術骨子的,都能從這部劇的戲裡、戲外讀到一些訊息,而心有戚戚焉。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戲劇
亞洲版《吉屋出租》莫文蔚主演
《吉屋出租》的主題,受到浦契尼經典喜歌劇《波希米亞人》的啟發,編劇兼作曲者拉森成功地用音樂傳達出作為一個人內心的種種渴望、孤寂、期盼與奮鬥。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劇中人,但這些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迸發出更生猛、更幽默的活力與死亡角力,在困扼的現實中依然保持青春和樂天的奮發精神,令人動容。
-
心靈的表演
在托斯卡尼平原上與浦契尼相遇
前一天傍晚開車進入盧卡時,有些訝異這古城的優雅。原本以為在步行巷弄之際,四處會傳來美麗而熱情的詠歎調,以為城裡一切的氣氛將會是十分浦契尼。然而,古城裡走動的人們,純樸的穿著帶著溫暖的表情,平靜地生活在安逸的古城裡,完全沒有浦契尼筆下那些男女主角的激情。
-
音樂
冷靜中的狂野
阿雷希血液中那義大利人的歌唱性格,往往透過了冷靜中暗藏狂野的熱情詮釋,帶給聆賞者彷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而此次國家交響樂團,在簡文彬的帶領下,精確而中肯地體現了近代北歐作品與美國現代作曲家,因人文風格而產生的音色與內涵上的明顯對比,而這種忠實表現作品風格的協奏方式,當然也使得阿雷希的詮釋與舖陳能更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