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建常

相關文章 14 篇
  • 積木切割舞台,讓舞者在三公尺乘以四公尺的範圍內舞動。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林文中的《尛》 廢墟框架中玩積木

    林文中舞團「小」系列的第三號作品,剛好就是三個「小」推疊起來的《尛》,也剛好是三個熟男:編舞家林文中、藝術家姚瑞中及劇場導演李建常一起玩積木玩出來的微型劇場舞作。演出中,舞者不斷玩著圓柱體與方體的積木,將積木化為船隻、河流、街景、走秀台、機器人等等,童趣與人性化的自然動作隨之而出,舞作充滿日常性、幽默與想像力。

    文字|周倩漪|張佳欣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 懷抱展翅高飛的夢想,表演藝術畢業生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哪裡是未來的舞台?

    表演藝術學生畢業之後的出路,似乎不如想像中來得順利美滿,永遠在麵包與理想中掙扎。有的人寧願負債節約,也要堅持藝術的追尋;有的人則選擇轉業,打算在其他領域另尋春天。社會舞台看似遼闊,但哪裡才是藝術畢業生應該站的位置呢?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睡美人》
    特別企畫 Feature 瞄準下半年國內自製音樂劇

    本土音樂劇,製作也瘋狂

    對於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來說,下半年簡直像是到了天堂一般!因為不但有國外的百老匯音樂劇上檔,還有許多國內劇團所策劃的音樂劇蓄勢待發。看來,樂迷們可得開始省吃儉用,存點錢買票好過過戲癮呢!

    文字|盧家珍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將為皇冠藝術節十週年推出新作品。圖為該團去年作品《小小孩》。
    百匯

    標舉跨界,歡慶二十週年

    皇冠藝術節前身為「皇冠迷你藝術節」,在皇冠雜誌四十週年時擴大舉行,轉型為「皇冠藝術節」。十年後的今天,鎖定「跨界合作」模式為主的策展方向,每月以不同主題呈現,演出自四月至七月分別舉行。 四月皇冠藝文中心會與「女人組劇團」合作,從女性議題、女性導演出發,將發表「二○○四年十全十、美女節聯演計畫」之八項製作。(參見嚐鮮篇) 五月則有舞蹈空間舞團運用機械裝置與舞蹈即興所呈現的《域之二》,除由藝術指導楊銘隆主導整體結構外,並將由所有舞者共同參與主題的創作與發展;而近年在偶劇及劇場藝術上表現傑出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將針對皇冠小劇場的型態,利用充滿創意及使用環保材質的各類偶,製作以中、高年級兒童為對象的作品。 六月起,皇冠劇廣場密獵者劇團的三位主要導演鴻鴻、陸愛玲及傅裕惠,將各自發表一段半小時的獨幕劇,搭配下一週以結構即興為主的古名伸舞蹈團與比利時音樂家彼得‧蔡司(Pieter Thys)的現場即興音樂演出《新地界爭霸》。之後還有新生代頗具膽識與創意的「外表坊劇團」導演李建常,以與皇冠出版社相關的「書籍」來創作。 七月則由「水母漂集團」導演陳俊明,與舞蹈空間舞團的年輕團員陳冠霖,合作《訊息消失》。二○○四年九~十月則有兩檔六場的「小亞細亞網絡──創作大匯」。邁入第七年的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這次將結合來自新加坡、漢城、東京、京都、北京、香港及台北的藝術家,分為舞蹈類及綜合類兩組,於今年共同參與為期四週的「創作與創意會議」(Creators Meeting)。 (本刊編輯 傅裕惠)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導演李建常與視覺藝術家蘇匯宇擔任主持人,兩人以電影《星際戰警MIB》造型出現,卻自嘲穿得像保全人員。
    新藝見/新銳藝評

    持續灌溉台灣藝術的活水源泉

    年度藝術界盛事「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五月三日舉行,這是該獎頒獎典禮首度在台新銀行自家大樓的元廳舉辦,而且入圍特展也首度進入台北當代美術館展出,意義不凡。頒獎當天藝術氣息濃厚,主持人以詼諧口吻說明台灣藝術界的經營不易,點出了台新藝術獎如雪中送炭一般,不但適時為瀕絕的藝術團體注入活水,更肯定了他們的努力。

    文字|廖俊逞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魏瑛娟被呈現的作品《甜蜜生活》,幾乎等於一場正式演出。
    現象‧現場

    演不演?有關係!

    同樣外延劇本的定義,甚至延伸為去文字、去語言,因此推翻了所有人對讀劇的刻板印象。傳統的讀劇就是唸劇本,呈現戲劇的文學部分;讀劇呈現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演員聲音詮釋。但是,這些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認識,現在毫不留情地被顛覆了。在這兩個讀劇節裡,戲劇非文學(導演、表演)的部分受到更多的矚目和強調,結果改寫了傳統「劇作家」的定義,擴張了社會大眾對劇本的想法,把讀劇發表會變成一個實驗演出的場域。

    文字|張嘉容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歌舞劇《恐怖酒吧》,靈感來自於一九八六年的電影《恐怖小花》。
    戲劇 改編自歌舞劇《恐怖小花》

    歡迎光臨只進不出的《恐怖酒吧》!!

    一間只進不出的酒吧,進去的人陸續「人間蒸發」,導演李建常將《恐怖酒吧》投射為「台北城」,這個外來人口聚集處,很多南部人都說唸完書以後要返鄉,但到了台北通常就不回去了,就像「恐怖酒吧」裡只進不出的那間酒吧。

    文字|田國平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出氣筒》導演李建常
    戲劇

    人生何處不見「怪」?!

    《出氣筒》原本是個四十分鐘左右的小品,這回則與表坊共同將這個小品拉上鏡框式舞台。故事敘述男主角誤打誤撞加入了「出氣筒」的新興行業,也藉此看到光怪陸離的人生百態。

    文字|田國平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銀河鉄道の夜》中,徐華謙與單承矩除了演出主要角色,也與那維勳、阮文萍分別扮演補鳥人、車掌、教授、往生的小女孩等。
    戲劇 宮澤賢治名作《銀河鉄道の夜》 搬上台灣小劇場

    櫻井弘二要用音樂給觀眾幸福的滋味

    宮澤賢治《銀河鉄道の夜》曾寫過四個版本,從一開始具體的描述,各版本逐漸剔除寫實的元素,因此最後一個版本有著非寫實的夢幻成分,擴大了想像空間。這次的改編,櫻井弘二採用了小說的第四個版本,透過絃樂與人聲的溫暖,協調冷調的電子樂器,營造出迷離充滿詩意的音樂幻境,小提琴淡淡的憂愁與黑管溫馨的主題旋律,以音樂包圍觀眾帶來幸福的滋味。

    文字|田國平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編劇王友輝(右)與導演李建常(左)是第二次合作。
    戲劇 本土溫馨音樂劇

    夢幻組合相遇《天堂邊緣》

    改編自電影《天堂過客》,即將在實驗劇場上演的音樂劇《天堂邊緣》,不砸大錢搞華麗排場、聲光特效,反而另闢蹊徑,以有限的資源、樸實的形式實現最大創意,用動人旋律擄獲音樂劇迷的心。

    文字|廖俊逞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戲劇

    為失眠族打造「睡衣劇場」!

    幾年前,台北敦南誠品書店開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激發了外表坊導演李建常創作「睡衣劇場」的靈感,這回新作《失眠等於睡著》,正是此靈感的實現。李建常邀集老友徐華謙、羅景壬,打造三段失眠故事,針對台北人的獨特的生活模式,提出犀利、鮮明、豐富意象的城市主題觀察報告。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在不同的空間與角色扮演間流轉的人們,彼此之間的關連與指涉是什麼?
    回想與回響 Echo

    關於黎明前的擺盪與斷裂,種種

    穿過闃黑、隱現、透光、白亮的各個戲劇層次,從夢中的游泳到夢醒之際的現實面,藉著希望、恐懼、猶疑的各種情緒,交錯組合而成的每個情節段落,乍似無序地散置著,但不管是導演、演員或編劇,乃至角色的設定,都是依稀相仿地重述、描摹著類似的人生圖像──三十歲的而立夢魘或夢想。

    文字|劉婉俐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表演工作坊新作,戲謔呈現台灣都會。
    即將上場

    《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

    表演工作坊九七春季公演推出這齣號稱「摸到政治邊緣的荒謬愛情喜劇」的新戲《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 劇中敍述一位暗地裏坐享齊人之福的運將,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救出了被關在狗籠子裡的黑道大哥大,由於一張掛在狗脖子的紙條,捲入了黑白兩道的恩怨裡,成爲媒體及警方追逐的焦點。這位博愛的運將如何保住兩座金屋中的大小嬌嬌? 導演蕭艾以娛樂詼諧的方式呈現人生的切面,而非直接在舞台上昭吿宣言。因此這次演出不論是資深演員乾德門或舞台新秀李建常、范瑞君、尹昭德、林如萍等,都在丁乃箏、蕭艾的導演之下,完成一齣具爆發力的作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李建常(立者)與工作夥伴在工作室中。(Louis 攝)
    幕後群像 舞台燈光設計師

    李建常 跟著旋律 讓燈光起舞

    大家都知道外表坊時驗團團長李建常會編能導擅演,但如果在哪個節目單上看到「燈光設計:李建常」,也不用意外,因為真的是同一人!從大學時就開始作燈光設計,一直到今年甚至一肩挑起雲門舞集2的「春鬥」四組舞碼,成績斐然。李建常分享他為舞蹈作設計的心得:第一個關鍵在「側燈」,可以強調出舞者的身體線條;其次是跟著旋律走,「如果把燈光cue做出旋律性,自然容易跟舞蹈match在一起。」

    文字|鄒欣寧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