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伯淵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若說國家級的劇院是「經典製作的舞台」,那麼艋舺國際舞蹈節,也許能夠被視為「通往經典的階梯」。 為期3天的國際舞蹈節,以艋舺的萬座曉劇場為核心,世界各國的舞作將如種子一般,散落在日常的街景之中無論天橋、公園、市場、老舊建築隨處可見。一場落在10至50分鐘區間的Showcase,也如同將種子謹慎埋進土壤裡所花費的時間,使作品有機會在一個尋常人眼裡,長成一顆經典的大樹。 在這3天中,我們可能是碰巧路過的行人,無意間被表演者的身體動能給驚呆;也可能是拿著「舞蹈節護照」,按圖索驥尋找下個演出地點的觀眾。舞者在城市中游移,觀眾也在市景裡探索。最後彼此有機會於萬座曉劇場相遇,感受人的身體站在劇場之內、空間之外的多樣性。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日光,終於灑落在劇場的此刻(上)
從修繕到開幕的「萬座曉劇場」
「日光,無所分別。」是這個成立於2006年的劇團「曉劇場」的開場白,似乎正呼應著團名的「曉」破曉。從在台北士林成團,到已於萬華扎根10餘年;也從士林的3層公寓,到和平西路三段巷弄裡的地下室、華江老公寓,然後是龍山文創基地B2與糖廍文化園區。曉劇場除發展面向社會議題的創作,如《穢土天堂三部曲》、《焦土》等,也改編張曼娟、黃春明、三島由紀夫、宮部美幸等作家經典,並落實與萬華在地的連結,開設社區戲劇班,發表系列作品,和南海發展中心進行身心障礙者戲劇課程。曉劇場現正進行中的下一步是,多數劇團長年以來的夢想擁有一座劇場。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日光,終於灑落在劇場的此刻(下)
從修繕到開幕的「萬座曉劇場」
反覆的溝通來回,與差點說出口的放棄 「劇場使用」與「文化資產」兩種專業交會後,彼此延伸出來的問題,往往不一定能找到交集,甚至絆著彼此的步伐。例如曉劇場核心成員葉育伶也提到,過程中曾有文資委員將整個園區的古蹟建物都拿出來討論,但曉劇場所承租的只有B棟,她苦笑說:「古蹟作為一個整體,怎麼可以單棟討論?這個問題,文資委員覺得很荒謬,但我們也覺得很荒謬。」
-
「萬座焦點Japan Focus」展現當下國際藝文脈動
由曉劇場進駐營運管理的「萬座曉劇場」開幕邁入第三年,今年11月推出全新策展項目「萬座焦點」,「Japan Focus」(日本焦點)為題,邀請日本劇團SHOW GEKI《男八:廿周年紀念公演》、AGAXART《北齋漫畫舞踏:So Zo Ro》,加上曉劇場取材日本的好評作品《潮來之音》連續三週連演,邀請觀眾秋天在萬座看戲。
-
2024艋舺國際舞蹈節 4月19日至21日邀民共舞
由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擔任策展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與獨立製作人張欣怡分別擔任策展顧問與國際合作發展顧問的2024艋舺國際舞蹈節(Want to Dance Festival),4月19至21日將匯聚全球創作者前來艋舺共舞,以「WAVE潮」為題,連結萬座曉劇場及周邊16個非典型劇場空間,並邀請國內外41個團隊,共創舞蹈講座、工作坊及67場囊括馬戲、雜技、現代、肢體劇場、VR技術結合舞蹈等多元演出。
-
曉劇場團員培訓有成 「家庭場景」獨角戲三戲聯演
曉劇場新春系列節目之一「家庭場景」為三位具潛力的曉劇場團員鄭詠元、陳家誼、陳威辰以家庭場景為題,挑戰經典文本《芭芭拉少校》、《米蒂亞》、《伊底帕斯》再詮釋改編為獨角戲,將於3月22日至24日在萬座曉劇場上演。
-
中國和香港都禁演的《5月35日》舞台劇首次正式登台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與曉劇場合作,由曉劇場導演鍾伯淵執導,挑戰將香港劇作家莊梅岩的作品《5月35日》搬上台灣的舞台演出,6月2日至4日將於萬座曉劇場首演,活動形式為舞台劇演出(粵語場次為讀劇),並在劇後進行與談,活動期間共計6場演出(華語五場、粵語一場),6月2日為貴賓場,6月3日與6月4日則開放民眾報名索票。
-
特別企畫 Feature 鍾伯淵,38歲,2001年加入新北市立林口高級中學戲劇社;李孟融,38歲,2002年加入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戲榕坊
社團,是一切的開始
2001年,鍾伯淵稱得上是林口高中的名人,剛入學就做了件大事成立戲劇社,「最後集結成了60多個人的大社團。」他回憶:「那時候因為當社長嘛,還立定志向:我要把所有社員的名字都記起來。現在想想真的很瘋。」 隔一年,台北的另一頭,在大同高中就讀高二的李孟融,剛剛卸下運動員身分,看到什麼都躍躍欲試,包含彼時社員剩下兩、三人的戲榕坊(戲劇社),他說:「其實當時也不只戲劇社,我還加入了合唱團、社聯會,想說可以藉由社團豐富高中生活。」 前者是聲勢浩大的林口高中戲劇社,曾贏下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以下簡稱「花樣」)的最佳團體獎;反觀後者,大同高中戲榕坊,社員少到無法參賽。然而,兩所高中的社團成員還是在該戲劇節所辦的營隊上相遇了。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宿命論,那麼對鍾伯淵與李孟融來說,高中戲劇社大概就是他們本該到來的轉捩點因為加入了戲劇社,他們得以結識、互相扶持,且在高三那年確立志向,並於幾年後成立「曉劇場」,以萬華為座標,拓展藝術文化。 一切聽起來是那麼理所當然,實際上卻充滿了機緣的推使,例如鍾伯淵分享他們當初決定大學志願的方法是:「雖然說我們的目標都是北藝大,但是要念什麼系那是猜拳決定的啦!」 社團,並不是「玩」 「某種程度而言,孟融應該要為我的人生負責。」鍾伯淵微笑,說高三兩人決定科系的時候,其實在戲劇系與劇場設計系徘徊猶豫,「最後孟融說我們兩個不要競爭同個科系,就猜拳看誰贏了就先選。結果他就慢出而且是很明顯的慢出所以我後來選了戲劇系。」 「我其實本來就沒有很喜歡站在舞台上的感覺,我喜歡的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狀態。」李孟融解釋:「而且我比較難決定到底要選擇什麼。」言下之意,猜拳慢出也不是他的體貼,只是邀請對方替他進行刪去法。 看似嬉鬧地決定了「人生大事」,也使高中老師漸漸發現,有些學生不只是在「玩」社團而已。李孟融回憶:「我其實覺得這個『玩』這個詞很奇怪,像是大同高中以升學為取向,到高二就不讓我們做社團了,一直到我報名了北藝大獨招、甚至考上,老師才把這當一回事。不然就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春OPEN!高中生藝術啟蒙的第一堂課
我們第一次接觸到藝術是在什麼時候?我們第一次喜歡某個東西,然後決定一輩子喜歡,甚至成為未來工作,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這次,我們將時間拉回到高中,關於參加社團的那些時刻,以及那幾堂課。打開一間又一間不同社團的門,也通往不同世代對於高中的記憶。有幾位已在表演藝術圈成績亮眼的工作者:斯建華、魏廣皓、鍾伯淵、李孟融、余品潔、陳歆翰、張可揚談起不同世代的高中社團經驗,以及對他們現階段的影響。有引領青少年參與戲劇活動的「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與「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主事者如何與初接觸藝術的青少年,啟動彼此詰問的對話。 最後,我們打開了一間位處「現在」的社團教室,真實遇見現役高中生對於社團、對於表演藝術的想法,以及他們對20年後的自己喊話。有點生澀,卻充滿真誠與無比直覺。打開青春,也讓青春打開那一扇通往未來的門。一起OPEN吧!
-
萬座曉劇場量能迸發 舞動艋舺迎向國際
萬座曉劇場以萬華為基地,在2023年起始就展現扎根在地、串連國際的能量及目標。藝術總監鍾伯淵表示:「期待萬座可以集結萬人的力量,隨著疫情解封,讓更多人來到艋舺,並從艋舺走向國際。」今年4月21至23日的艋舺國際舞蹈節轉型「艋舺國際舞蹈節暨交易平台」,串連萬座曉劇場及周邊共16個場地,首度策劃「公開徵選單元OpenCall Program」、「國際交流單元Exchange Program」、「策展人單元Curator Program」,並邀請英、德、盧森堡、日、韓、新加坡、寮國、港澳等12位國際策展人來台,總計共42組國內外專業團隊74場節目,為台灣表演藝術環境注入新活力。一票到底的舞蹈節護照passport,於今日(2/21)正式啟售。
-
鍾伯淵、黃春明再次合作 《戰士,乾杯!》直面社會結構暴力
曉劇場2022年度新作《戰士,乾杯!》為作家黃春明文學作品,首度授權劇場演出,由致力於詮釋經典文學的曉劇場導演鍾伯淵執導,本週末於萬座曉劇場演出。曉劇場繼無障礙文學推廣計畫《魚貓》,再度牽起黃春明與鍾伯淵導演聯手合作;《戰士,乾杯!》從2019年啟動,導演更走訪好茶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歷經2年的發展,終於在本週發表,隨著魯凱古調,在迷醉虛實之間,重現魯凱石板屋內凝結的文化意義。
-
曉劇場二度受邀愛丁堡藝穗節 《潮來之音》台灣搶先看
曉劇場將參與2022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由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編導作品《潮來之音》於本週末假萬座曉劇場演出後,即刻動身前往英國愛丁堡展開23場演出。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二戰核爆為背景 《焦土》探索無所不在的戰爭
去年,曉劇場參與「亞洲表演藝術論壇」,呈現十五分鐘的概念作品《焦土》,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中脫穎而出,獲得完整作品發表機會;今年,台日共製的《焦土》即將上演。導演鍾伯淵說,為了創作此劇,他走訪長崎、廣島原爆發生地,感受和平祈願像下,期望戰爭不再發生的禱念,另參訪高千穗日本天照大神的神話起源地,將近年國際間的政治角力關係,作為對於當代社會的反思,融入新作之中。 《焦土》以二戰核爆為背景,來自異地的啞婦、嚮往成為軍人的孱弱書生、逃離戰場的逃兵、詛咒他人的洗衣婦,及迷信又貪婪的商人,共同聚集在一個乾旱的村莊。在漫長等待降雨的過程中,角色之間彼此漠視與暴力,揭開潛藏深處的人性黑暗面。鍾伯淵強調,《焦土》除了描摹戰爭的殘忍,也傳達戰爭與每個人無法逃脫的關係;不只是以七十一年前的廣島長崎原爆作為背景,更是身在台灣的和平世代,對於自身處境的思索。戰爭並非只是過去的歷史,事實上,戰場在今日生活,無處不在。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弄鬼 玩人的不完美
在闃暗不見天日的劇場中,談「鬼」好像蠻理所當然,但真正在劇場演鬼戲的卻真的不多,曉劇場近幾年的《夏日微涼夜話》系列,也因此獨樹一幟,讓觀眾印象深刻。編導鍾伯淵從東方文化裡找到「鬼」存在的意義,「鬼對於東方世界的重要性,在於它表現的是人的意念。寫作鬼戲其實就是意念的轉換。」「鬼,是人們不完美的過去。」鍾伯淵說。
-
戲劇新訊
《Stop!巴士》 臨場體驗鬼故事
在歐美盛行的實境劇場(immersive theatre),將在台灣上演!一輛載滿乘客的公車,在即將廢除的公車路線上繞行巡禮,然而旅程尚未結束,乘客卻已全數消失,是遭歹徒挾持,還是靈異事件?由曉劇場策畫的《Stop!巴士》,結合實境劇場與國內當紅的密室逃脫,引導觀眾在一輛行進的公車上,進行一場鬼話連篇的推理遊戲,觀眾得要靠智力尋找線索、解答謎題,才能完成這趟驚悚的旅程。 導演鍾伯翰表示,《Stop!巴士》是「夏日微涼夜話」系列第三部,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說鬼故事,在小小的空間讓觀眾感到不安、感覺有鬼;演員這一刻扮鬼、下一刻變成遇鬼經驗者,同時又要擔任說書人穿針引線、營造氣氛。實境劇場強調的是打破舞台和觀眾之間的界線、拉近觀演距離,讓觀眾被包覆在精心設計的演出之中,五感全開、身歷其境,甚至成為表演的角色之一,完全符合聽鬼故事的當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