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流山兒★事務所

相關文章 6 篇
  • 《嫁妝一牛車》時而充滿象徵,時而並置意象。
    戲劇

    悲喜雙調的成功改編

    演出大多時刻都發生在舞台中央,既是家中,也是監獄,彷彿象徵了家庭即是重心、生活就是監獄的概念。又例如,舞台中央是家中,舞台深處是一排墓碑;後面是一排身穿喪服的人群告別,哀悼親人,而前景在含淚含血地吃飯,哀悼尊嚴;前景在做愛,翻雲覆雨,而後面墓碑冷冰冰地矗立,形成對照。這些場景,藉由生死意象的並置,跳脫出了單一時刻的悲戚,進而以更宏觀的角度,勾勒出了人生全圖。

    文字|吳政翰、張震洲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余品潔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余品潔 在劇場裡找到回家的方式

    出身嘉義眷村的余品潔,原來對嘉義是沒有認同感的,當年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能到台北去,把自己放到主流位置;但在接觸戲劇後,才發現演戲是開心的,並且跟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自己想出來的事情,是有夢想與目標的。在台北待了九年後,余品潔決定回嘉義定居,與阮劇團的夥伴、也可說是家人,一起作戲,一起圓夢

    文字|吳岳霖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阮劇團《嫁妝一牛車》排練現場。
    戲劇

    貼近時代的翻譯 再現台灣文學經典

    繼《馬克白》之後,阮劇團再次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搬演台灣作家王禎和的小說《嫁妝一牛車》,這部台灣文學經典曾被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卻是首度搬上舞台。作品年代距今有五、六十年,如何找到能與現代呼應的共鳴點,是編劇林孟寰與台語翻譯盧志杰的挑戰,透過細節堆疊的語境、深入呈現女主角阿好的心境阮劇團打造了屬於他們的當代譯本。

    文字|陳茂康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女人の和平》從宏觀的城邦到微觀的家庭、個人,再拉大到現實生活裡自我的實踐。
    戲劇

    家的況味與範圍的延伸

    三個劇本中,標題直接以「家」入味的《拼裝家族》,卻是最嚐不出「家」的況味,究竟為何?問題在於表面上最政治正確來探討「他們不是一家人,卻有著一家人的情感聯繫和底蘊」(節目單〈編劇的話〉),卻提不出那麼到底「家」是什麼?編劇服膺在外界主流價值所形塑「家」的構成元素,卻無法對於這樣的「家」提出反證,去說服觀眾往往最陌生的人,反而比自己的家人更為親近。

    文字|葉根泉、林韶安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導演流山兒祥將一般人帶進劇場,以劇團「樂塾」在日本的銀髮族間掀起戲劇革命。
    特別企畫 Feature

    熟齡「樂塾」魅力滿點 洋溢生活感的真實 流山兒祥與樂塾 歌舞寺山修司《女人的和平》

    在日本有「地下劇場的帝王」之稱的流山兒祥,年近五十歲時招募素人演員成立熟齡劇團「樂塾」,最初他只想跟同世代的人徜徉在戲劇世界一起遊玩,但是團員活力十足的表演,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每次排練都像做實驗般充滿樂趣。樂塾這次訪台的《女人的和平》,是寺山修司改編希臘悲劇《利西翠妲》劇本的歌舞版,演員演技自然不做作,透露出具有生活感的真實,正是樂塾的獨特魅力所在。

    文字|沈亮慧、國家兩廳院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流山兒 祥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劇場演員暨編導 流山兒 祥 自由作戲 與世界相遇

    被譽為「亞洲地下劇場的帝王」,日本劇場編導流山兒 祥以追求「戲劇的自由度」為目的,已經在劇壇走過四十五個年頭。他說他是以「新的同樣的」事情為宗旨來創作,也就是說,把各式各樣的劇本(文本)從「演員的角度」來創作,找出各種形式來展現。而他認為戲劇最有魅力之處,就是「能夠與擁有多樣的才能,不同領域的人相遇,熱熱鬧鬧地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文字|李建隆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