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聲音藝術發展
讓視、聽與感官同步 可被凝視的「聲音」
一九九二年「零與聲解放組織」的輔大演出啟動了台灣的噪音運動,聲音運動先鋒者以改造身體或現成物件,挑釁聽閱者視神經與腦神經的「刺點」。而一九九八年日裔藝術家田中能透過超級樂器Bio-Muse的表演,更影響了台灣聲音藝術表演的走向。其後透過電腦程式與自製電子科技裝備,電子物件音源取代肉身,成為可被凝視的聲音,成為視聽感官同步的凝視對象。於是聲音實驗者以新穎的新媒體科技藝術裝置,橫掃國內外美術館與展演空間,宣示著「聲音藝術」與新媒體藝術在當代藝術的不可或缺。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透過科技 探索身心之間
從新媒體的變遷史,也顯示了從溝通轉向感知、從重視規則到注意現象、從言語展現到體現的狀態、從社會性變成身體性的美學轉向,與過往以文本為媒介的「符號世界」,慢慢轉向對感知世界的探索,為藝術提出另一種屬於自身「身體性」的可能,然而,「新媒體」與「表演藝術」之間的關連性為何?新媒體時代下的展演,其中的「身體性」又有何特殊意義?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墜落之聲 通往生命邊境
「迫聲音」特展來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的策劃,透過「形、音、像」這三項元素,從物體、身體、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徑,詮釋墜落心理,為觀眾勾勒出失重、滿溢、靜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人劇場 機械手臂當主角
《罪惡之城》 反思科技過度發展之惡
今年「數位表演藝術節」的重頭戲《罪惡之城》,是國內首見的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由視覺藝術家王俊傑和「豪華朗機工」團隊製作,描述地球因資訊過度發達,導致毀滅前的廿四小時發生在大賣場中的故事,呈現資訊爆炸下人類生存狀態的改變。特別的是,《罪惡之城》以機械動力、裝置、影像的運動組合,代替真實演員的在場表演,創造全新的觀賞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安於「舞」的現代芭蕾大師
繼二○○六年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來台演出《身體協奏曲》,編舞大師威廉.佛塞的作品將再度訪台,只是這次不是舞作,而是由他親自規劃策展的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讓台灣觀眾得以看到他在舞蹈與肢體上的豐富思考,以及他與不同領域的激盪成果。
-
藝妙人物事
馭科技之風 飆舞藝術狂潮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方興未艾。藉由科技的媒材特性,可將藝術本質以新穎的創意表達出來。這種結合科技而興起的藝術稱為科技藝術(Tech-Art)、或新媒體科技(New Media Technology)、或數位藝術(Digital Art),以上皆可概稱為新媒體藝術。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林珮淳四月八日在兩廳院文化沙龍講座中,以「新科技.新藝術.新創意」為題,引介此互動性新藝術的特色、發展、與創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