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任奫燦(© Shin-joong Kim+MOC IMG Artists 提供)
首爾

光環背後的沉重 任奫燦「韓國生活宛如身處地獄」言論引發熱議

鋼琴家任奫燦(Yunchan Lim)在韓國國內的媒體曝光與討論熱度持續升溫。除了今年4月以獨奏專輯《蕭邦練習曲》(Chopin Études)一舉拿下英國 BBC 音樂雜誌大獎(BBC Music Magazine Awards)年度新人、最佳專輯及最佳器樂演奏獎項,7月又與恩師孫旻秀(Minsoo Sohn)回國舉辦雙鋼琴演奏會,獲得高度矚目。令人意外的是,任奫燦在8月接受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訪問時的發言,兩個月後被轉譯回韓國,引發震撼。

任奫燦在訪談中坦言,自己並不懷念韓國的生活,如今僅在有演出安排時短暫停留。他進一步表示:「在韓國度過的最後求學時光,痛苦到難以承受。那感覺就像身處地獄,甚至曾想過結束生命。」他也直言不諱地剖析韓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指出韓國地狹人稠,人際競爭異常激烈,「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有時甚至不惜傷害他人。」並回憶17歲在鋼琴界嶄露頭角時,曾遭遇政商界的不當干預,「那些經歷使我深感悲傷。」

任奫燦的音樂成就堪稱耀眼。7歲學琴,以第一名畢業於藝術名校「藝苑中學」(Yewon School),隨後進入韓國藝術綜合學校附設英才教育院,師從孫旻秀,迎來音樂生涯的轉捩點。2022 年,年僅18歲的他奪得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冠軍,成為史上最年輕得主。隔年孫旻秀轉任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教授,任奫燦亦隨之赴美深造。他形容孫旻秀是「我的引路者與救贖者」,足見師生情誼深厚。

任奫燦(左)與孫旻秀(右)2025 年首爾公演實況。(Hyundai Card · moc production 提供)

「韓國生活宛如身處地獄」一說,不僅引起媒體與網路熱議,話題甚至延燒至國會。10月中旬,韓國國會教育委員會進行國政監察時,共同民主黨議員陳善美(Sunmi Jin)特別提及此事,針對韓國教育環境過度競爭的問題,向教育部長官提出質詢。她感嘆道:「連像這樣取得壓倒性成就的天才學生,都公開表達痛苦的經歷,我們應當自省。」

《中央日報》(The Korea JoongAng Daily)近日刊出首爾市立交響樂團代表鄭在曰(Jaewal Jung)撰寫的評論,公開聲援任奫燦。文中指出,任奫燦揭露的現實,是反思韓國藝術教育與文化環境問題的重要契機。「韓國的藝術教育至今仍偏重評價而非創意、競爭而非探索、關係而非才能。當藝術被這樣的邏輯包裝時,年輕藝術家的純粹熱情便容易被消耗殆盡。任奫燦的『痛苦』不是個人的脆弱,而是由不正當結構堆疊而成的社會病理。他是在體制中守住自我的少數例外,也是映照社會的鏡子。」

評論亦指出,來自政商界的過度關注,對藝術家的自身專注力造成妨礙。「當一名純粹的藝術家被塑造成『國家代表象徵』,他的舉止與發言都會被放在公眾的嚴苛審視之下。在這樣的環境裡,要獲得深刻的省思與新的躍進,幾乎不可能。」

在讚嘆任奫燦琴藝的同時,他的自白再次喚起世人對韓國教育與集體價值觀的省思。如何終止複製相同的痛苦,或許正是當代韓國社會最迫切的課題。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13 ~ 2026/02/13
Authors

作者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