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最害怕的不是Yuli不在了,而是曾經那個在蘭嶼不畏他人眼光、想幫羊洗澡的自己,也一起消失在影像裡。這時祂告訴我:「你就看吧,這棵樹、這顆石頭、這個太陽、這片海,很美,大家都正在看。」——《Hey Yuli!3》
我在《Hey Yuli!3》進場前刪除了劇本最後一段的文字,讓它始終保持空白,卻不由自主地說出這段話,一切彷彿是那隻在蘭嶼遇見、又消失的羊「Yuli」托我之口所說,也許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在這看似漫長、實則短促的Yuli三部曲最後,能有片刻的喘息空間,讓我有機會聽見祂的聲音。
我以新媒體藝術的學經歷待在劇場也即將屆滿7年,擺脫不了的是這標籤驅使我對於「新」的盲目默從。在這無奈中總是不禁投機地去好奇:科技藝術的終點迎來的究竟是什麼?
《Hey Yuli!》是我唯一自發性提出的創作。從遊戲引擎再現3D虛擬羊開始,逐步加入動態捕捉、AI圖像╱文字生成,透過Yuli這些技術成為一種我去面對「新媒體」標籤的方法,以自己的肉身作為載體去體會表演。最後在這次的版本中,唯一保留下來的是一段在蘭嶼幫Yuli洗澡的影片,被再次投影在舞台上。那是2018年,19歲的我與牠最後一次一同在影像機器前的身影,隨著錄製按鈕的觸擊,化作像素、化作參數、化作光點。在舞台上反覆操演這個影片的過程中,曾有這麼一瞬間,我意識到人們透過影像機器所對抗的,始終是對自身可能會消逝的恐懼。回過頭梳理,發覺這並不是新媒體藝術家的自省,更是Z世代面對影像機器的必要認知。
蔡東翰
1999年生,創作作品跨足表演藝術影像設計及新媒體劇場表演編導,並應用於跨領域創作教學。2022年至2024年透過《Hey Yuli!》創作虛擬羊反身梳理千禧世代下的生命經驗,2023年於聚思製造端之駐館陪伴中提出《Visions of Gideon》計畫,爬梳影像於跨領域當中之創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