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法國自1970 年代就因「新馬戲」運動而蓬勃發展,當代馬戲在柏林起步甚晚,2000年之前,幾乎是一片荒原。
直到2004年,圍牆倒塌後的自由氛圍裡誕生的變色龍劇院,才從綜藝娛樂逐步轉向當代馬戲,成為最早為這種新型態表演搭建舞台的地方。
時間快轉到10年後,柏林馬戲節在廢棄機場草坪上扎根,把看似「不合時宜」的帳篷節慶培養成固定藝文選項,並推動文化政策承認馬戲為獨立藝術門類,逐步改善了馬戲的生態環境。
這兩條路線,一個深耕於室內劇院,一個拓展於戶外場域,共同塑造了當今柏林的馬戲樣貌。從曾經的邊陲娛樂到今日的多元繁花,這20年來的發展,見證了馬戲藝術如何在裂縫中茁壯,並逐漸成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18 ~ 2026/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