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
-
焦點
騷動,開始解放的青春期
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過十五歲生日,八〇年代的打擊青年如今多已為人父(母),清澀的學生氣質也換上堅定自信的表情;不會再有人問:打鼓能做什麼?不會有人質疑為什麼到打擊樂團「上班」。打擊與心跳是同一件事,都在思考生命的脈搏與能量。悠悠十五載,像是十五歲的青春期少年,開始蛻變並同時解放。
-
即將上場
轟動國際的新新人類打擊樂「STOMP」
四歲就一般人都有過以敲打桌面來製造節奏的經驗吧!就是這個念頭給了路克.卡瑞斯威爾(Luke Cresswell)和史提夫.麥可尼克拉斯(Steve McNicholas)創造「STOMP」的最初靈感。 他們二人以十年的時間深化這樣的節奏經驗,構思身體、環境、律動、聲音的關係,終於在一九九一年於英國布瑞頓市成立此團體。最初是由八個人所組成的團體,使用各種常見的日常用品如掃把、垃圾桶蓋、打火機等來演奏,他們瞭解並抓住所發出的聲音特質.以節奏為基礎製造出千變萬化、非比尋常的音樂。這些前衛的音樂家,在舞台上化為音樂演奏家、演員、舞者、或小丑,盡其所能地娛樂觀衆。 「STOMP」所使用的語言是超越任何有形疆界的,即使聽不懂英文也可以瞭解它,因為它的文字就是節奏,它的文法就是力與美的舞動,它是敲擊樂加上動感、視覺及幽默的綜合體。以悲劇收場。 除了《雪之少女》外,吳青吟也將於節目中演出古典精選與創作芭蕾,發表《時辰之舞》、《火鳥》、及Kiss Me等個人創作,與《青鳥》、《春之頌》等古典舞碼之精選片段。
-
工作坊
伊朗手鼓的魅力
在音樂定義的不斷演變之際,Zarb(伊朗手鼓)已成爲音樂劇場的寵兒。伯岱爾對Zarb的展現,早已不再只是對於精湛純熟的技術層面的了解,也不只限於單一文化的表演。透過示範講座,伯岱爾帶來了令人亮眼、寛廣的新音樂及文化視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索生命的舞蹈物理家
現今的「雜耍」不只是技藝的呈現而已,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爲結合舞蹈、美術等各方元素,將舞台、道具、動作、雜技等互爲混融的綜合藝術。本刊特地專訪此項藝術中的代表人物魔手麥克,請他談談他在創作上的思考與工作方式,以及對藝術未來的看法。
-
台北
站在世紀末回首西方打擊樂的發展
相較於傳統東方打擊樂器的悠久歷史,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中,打擊樂一直居於陪襯地位,直到二十世紀初,當傳統古典音樂發展到極致,再也無法讓作曲家及聽衆得到聽覺上的滿足,打擊樂才逐漸受到重視。一九三一年,理工出身的作曲家華瑞斯(Varese, Edgard 1883-1965)寫下第一首純以打擊樂器爲主的作品《電離》Ionisation,全曲共使用三十五件打擊樂器,由十三位打擊樂手共同演出。在這首作品中,傳統作品中被強調的旋律、音高都不再是主角,音色的調配成了樂曲構成的最重要質素,預示了西洋音樂發展上的重要改變。 但第一個專業打擊樂團則在三十年後才成立,地點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六個受過正統古典音樂訓練的樂手,抛開傳統的束縛,在布列兹建議下,於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並以演奏、發揚打擊樂爲創團宗旨,三分之一世紀走來,爲其譜寫作品的作曲家不計其數,如:梅湘(Messiaen)、克瑟納基斯(Xenakis)、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阿貝吉斯(Aperghis)、Serocki、Dufourt、Donatoni等。一九八一年,該團更成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學校,培育打擊樂人才。其後,各地陸續成立打擊樂團,其中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瑞典克羅瑪塔打擊樂團(The Kroumata Ensemble)、加拿大芮克斯打擊樂團(Nexus),以及匈牙利阿瑪丁達打擊樂團被稱爲四大打擊樂團。 PAS年會飯店敲響 和爲傳統音樂所設計的音樂節相比,專爲打擊樂的藝術節仍是少數,多數仍附屬於一般音樂節內容中。其中,以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簡稱PAS)最廣爲人知。 位於美國的國際打擊樂協會每年固定召開的年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是打擊樂界的年度盛事。這個PAS當初只是美國中西部幾個打擊樂家及團體,每年固定聚會一次,彼此交換、討論打擊樂的各種問題的會議,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儼然已成了世界打擊樂中心。每年光是世界各地前來硏習、演出的打擊樂相關領域人士便多達數千人之多,加上專程趕來的行家、及當地的觀光客,常將年會場地擠的水泄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吳思珊打擊獨奏會
一九九四年自法國學成歸國以來,打擊樂新秀吳思珊已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會。吳思珊於一九八七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打擊樂,一九八八年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二年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gion de Ru-eil Malmaison)進修,隨佳斯陳.席勒維斯特(Gast on Sylvestre)學習。在校期間,曾與俄籍丹尼索夫(Ed-is son Denisow)、法籍尙-皮耶.杜威(Jean-Pier-reDrouet)及希臘籍喬治.阿貝吉斯(Georges Aperghi-s)等作曲家共同硏討,促成了她在樂曲詮釋方面卓越的能力。一九九三年取得第一奬演奏文憑和卓越評賞奬演奏文憑。次年再獲卓越奬及精湛技藝奬。吳思珊現爲朱宗慶打擊樂團專任團員,並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及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音樂系。 打擊樂的演出結合戲劇的肢體語言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吳思珊在一九九七年的個人獨奏會─「連名字都沒有」首度嘗試戲劇音樂之後,此次推出的「聲音劇場──《綠房間》」將更加重戲劇的表演部分。《綠房間》是以一個人學習音樂的過程爲出發點,劇情中擷取了吳思珊童年、求學、戀愛、旅行的生活片段,串連成台上酸甜苦辣、喜樂哀愁的演出。戲劇的部分由國立藝術學院講師徐琬瑩編導,在音樂部分,除了由朱宗慶擔任藝術總監外,另有作曲家陳揚擔任創意指導。
-
即將上場
葛萊妮(Evelyn Glennie)打擊樂獨奏會
葛萊妮出生於英國,十二歲那年聽力完全喪失,先天的劣勢卻反而激勵了她在打擊音樂上的發展。一九八二年她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就讀,一九八六年贏得「曼斯特獎學金」,這筆獎學金使她得以到日本繼續深造,也成爲她接觸東方音樂的開始。除了演奏之外,她也創作許多打擊樂曲,並因演奏錄音贏得多項大獎、榮譽學位以及榮譽公民等頭銜。 葛萊妮遊走於五花八門的各種樂器以及音樂曲風之間,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與各地不同樂風的團體、原住民或作曲家合作,包括巴爾的摩、波士頓、克里夫蘭、底特律、費城、聖路易、多倫多等知名的市立交響樂團,以及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紐約愛樂等。曾經歷過的著名指揮包括費雪(Ivan Fischer)、小澤征爾、羅斯托波維奇等人。葛萊妮的演奏會曾被BBC等電視台收錄爲特別節目,電視台也特別爲她遠赴韓國拍攝紀錄片,在音樂節目中播出。葛萊妮同時也爲電台主持節目,介紹相關音樂,並不時於英美等地舉辦講習會,引領靑年人入打擊樂之門。此次來台演出的曲目包括:吉夫高維克的《波動》、《瘋子國王的城堡》、舒瓦特那的《速度》等。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八歲末鉅獻「古典新奏」音樂會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度突破過去的演出方式,將古典樂曲中協奏曲的部分改編爲打擊樂,除以木琴、鐵琴旋律性的打擊樂器爲主奏樂器外,再輔以的節奏樂器加以潤飾。 此次演出的五首古典曲目均改編自一般大衆熟悉、旋律優美的古典經典作品,以德弗乍克的《弦樂四重奏》爲例,這首曲子在該團作曲家洪千惠的改編下,演出時將以四部木琴同奏的方式呈現。此外還有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此首曲目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黃儼改編,加進打擊樂的輕韻呈現出古典樂的浪漫溫柔。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變打擊樂
敲擊,一種最原始的情感表露,最貼近民間生活的演出形式;從廟口到殿堂、稚子到鶴髮,傳統到現代、學術到即興,以多采繽紛之貌隨處展姿。開放交流後的兩岸擊樂發展,在幾經互訪、碰撞後,逐漸汲取大陸的傳統與台灣的現代,敲打出一片更廣濶的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朱宗慶眼中的大陸打擊樂
「大陸的傳統打擊樂發展眞是太精采了」,朱宗慶表示,今年年初的上海、北京、西安之行,不但與當地的打擊樂團體相互交流,更體會出打擊樂與當地人民生活的緊密關係。 「像這次到西安的某個村落交流,他們居然出動一萬人來迎接我們,其中負責打鼓的就有幾千人,場面壯觀感人是一回事,眞正令我感動的無法自己的是對那些鼓聲的震撼。他們以邊走邊跳的型式演出,在行進間強烈節奏下流動的生命力,舉手投足間的肢體語言讓我覺得他們是眞的熱烈歡迎我們,那種感覺很好、很特別。他們表演完一曲後便輪到我們演出,就這麼輪番上陣、中西合壁、熱熱鬧鬧的演到他們村子裡。」 藝術即生活 「對當地居民而言,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不但是休閒活動之一,更是高生活品質的象徵。陝西打擊樂學會會長安志順吿訴我說,有些打擊樂協會的入會除技術要求外,還要求身家淸白,若是女子入會,還須能與家人、婆媳關係良好的才可入會,對我們而言眞有點不可思議;但按他們的說法是,一個和家人無法和睦相處的人,就沒有資格進入打擊樂協會,而一旦獲准加入,全村都當成大拜拜般,連做好幾天的戲,然後再授旗成爲正式會員,是一種絕對光榮的象徵。」而這股對打擊樂的狂熱與生命力,也促使朱宗慶邀請陝西安志順打擊樂團來台灣演出。「要不是限於經費和場地問題,」朱宗慶表示,「我眞想把他們都請來,讓台灣民衆能感受到那種壯觀、懾人的打擊樂撼人之美。」 而在上海、北京的交流中,朱宗慶認爲其精髓仍在中國傳統打擊樂的發展,西方打擊樂的發展比較慢,「因爲大陸的設備、空間、樂器,乃至於資訊的吸收都不像台灣這麼快速、直接,但傳統的就保存發展的很好,他們內部常講一句話『搶救』,搶救樂器、樂種、樂人,反觀台灣的藝術常是面臨絕種才稍微意識到,但藝術傳承不是三兩天便可完成,很多珍貴藝術就因而失傳了,十分可惜。我們基金會成立『傳統打擊樂中心』目的即希望能開始和大陸共同合作,將中國傳統打擊樂加以整理、保存,以免又將重蹈空留遺憾的覆轍。」 除體會到大陸資源精采,朱宗慶表示大陸民衆對打擊樂的熱情及表達方式亦讓他深刻難忘,「一般在台灣,觀衆通常都在一曲結束後才鼓掌,大陸則比較像去看京劇,見好就叫好、鼓掌,剛開始時很不能接受,覺得整體氣氛被破壞了,幾次過後,反而有點欣賞他們這種率直、熱情的表達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鼓動台灣擊樂發展十年路 專訪朱宗慶與連雅文
在歐美音樂發展史上,打擊樂早已成爲一重要樂種,與管樂、弦樂並駕齊驅,作曲家爲打擊樂所作曲目不勝其數,但國內無論是傳統中國戲曲或西方古典音樂,打擊樂器一直居於陪襯地位,一般人對打擊樂的認知仍屬開發階段,然而在近十年來打擊樂人才紛紛回國推動下,已有了全新的樣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進樂團還得看「家庭關係」!
中國傳統打擊樂有極豐富的內涵、樂種及演出型式、演出曲目,但在過去一直爲人忽略,幸而此種與民間生活緊密相連的演出型式在近年來由於大陸各省大力推展,逐漸展露其活潑性,而兩岸打擊樂的交流更有助於兩地打撃樂的發展。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安志順打擊樂團的來台演出,可一窺大陸打擊樂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