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餘到今天的專業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十年來已默默爲台灣擊樂藝術扎下根基。(朱宗慶打擊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擊樂在台灣

鼓動台灣擊樂發展十年路 專訪朱宗慶與連雅文

在歐美音樂發展史上,打擊樂早已成爲一重要樂種,與管樂、弦樂並駕齊驅,作曲家爲打擊樂所作曲目不勝其數,但國內無論是傳統中國戲曲或西方古典音樂,打擊樂器一直居於陪襯地位,一般人對打擊樂的認知仍屬開發階段,然而在近十年來打擊樂人才紛紛回國推動下,已有了全新的樣貌。

在歐美音樂發展史上,打擊樂早已成爲一重要樂種,與管樂、弦樂並駕齊驅,作曲家爲打擊樂所作曲目不勝其數,但國內無論是傳統中國戲曲或西方古典音樂,打擊樂器一直居於陪襯地位,一般人對打擊樂的認知仍屬開發階段,然而在近十年來打擊樂人才紛紛回國推動下,已有了全新的樣貌。

「叮噹叮,噹叮叮,噹叮叮」幾個年輕人敲打著簡單的樂器,即興又神奇的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吸引了大人小孩的目光,在路邊跟著打起拍子來……。

打擊樂這種活潑多變的演出型式,打破了音樂與日常大衆的藩籬,讓音樂不再是必須正襟危坐欣賞、遙不可及的音樂,而是貼著每個人的心跳、律動,隨著各式發聲樂器,奏出奔放的旋律。

在歐美音樂發展史上,打擊樂早已成爲一重要樂種,與管樂、弦樂並駕齊驅,作曲家爲打擊樂所作作品不勝其數,但國內的專業打擊樂發展則是在這十餘年才開始的。

沒有藩籬的自然音樂

國內第一個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長朱宗慶即表示,和管樂、弦樂相較下,以敲打做爲媒介來製造音樂、表達情感、追求藝術境界的打擊樂有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因爲打擊樂器種類繁多,任何具獨特音色、美好聲音的器具都可以當做打擊樂器,從大、小鼓、木琴、鐵琴、三角鐵、鈸等常見樂器到杯子、盤子、等日常用品,在經過選擇和整理後都可成爲優良的打擊樂器,豐富樂器和聲音來源、演奏方式、演出型態及曲目。但相對的因著樂器來源寬廣,演奏者對樂器不熟悉,或因樂器取得太容易而有所輕忽,以致做出來的音樂太粗糙,或一味追求聲音多元性而忽略了音樂內涵的呈現等問題;加上打擊樂因與人太接近,屬自然樂器,若控制不當,就會變成噪音來源。因此,一個好的打擊樂者除須具備優秀技術外,必須具強烈的節奏感和敏銳的判斷力,才能釐淸各種音樂的組成元素,產生好的音樂。

表演型態豐富是打擊樂另一特色,從獨奏到合奏、琴類、鼓類、傳統樂器類、各國民族樂類等;可以正襟危坐演出亦可在路邊、廟口演出,可以是祭孔大典中的嚴肅音樂,亦可以是民間、戲劇音樂,完全視樂種、場地、形態而有不同的表現。

在傳統民間南、北管、歌仔戲等戲曲音樂中,打擊樂器一直居於陪襯地位,而一般人所熟悉的古典音樂領域中,管樂、弦樂是主流,對打擊樂的認知仍屬開發階段,然而在近十年來打擊樂人才紛紛回國推動下,已有了全新的樣貌。

「我們今年巡迴演出,屛東、新營、南投居然都要賣站票,高雄更是在一個月前票就賣完了,實在是大出我們意料之外。」朱宗慶止不住臉上的笑意說道,這十年的推展,總算有了結果。

台灣第一個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

從小學打擊樂、鋼琴、管樂,後以管樂考入國立藝專音樂科的朱宗慶在學期間因著史惟亮的一番話,改學打擊樂,間接改變了台灣打擊樂發展史。「當時擔任音樂科主任的史惟亮吿訴我,台灣管樂、弦樂都已發展到一個階段,打擊樂必須跟上才能平衡音樂的發展,我雖喜歡打擊樂,但當時藝專並無打擊樂組,但史惟亮不斷的鼓勵我朝此發展並提供各種可能的協助,剛好當時頗具知名度的美籍打擊樂家麥德藍來台敎學二年,我便跟著他學。」一九八〇年,朱宗慶進入維也納音樂院主修打擊樂,二年後學成返台,成爲我國第一位獲得打擊樂文憑的演奏家,開始打擊樂推展工作。

回國後,朱宗慶訂定了十五年打擊樂推展計畫,第一個五年是個人的、第二個五年是團體的、第三個五年是專業的。在第一個階段中,以學校敎學、開演奏會及全省巡迴硏討爲主。「當時打擊樂師資相當缺乏,爲了要說服各校音樂系設立打擊樂組,常常要到處敎課,最高紀錄曾同時於十一個學校兼課。而到全省做敎學硏討則是針對小學老師,藉硏討會來傳播打擊樂之美,這些老師不一定會演奏,但可敎導新一代兒童欣賞,開演奏會則是將我的理論具體呈現。」

三年半後的一場音樂會,讓朱宗慶提前達成組團目標,「當天的最後一首曲子,我讓學生上來一起演出,反應十分熱烈。事後,幾經反覆思索,覺得時機已然成熟,就提前組團,那是一九八六年元月,團址就在我家客廳,團員多爲我的學生。」

在各項環境條件均未臻成熟的情況下,朱宗慶開始帶著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全省巡迴推廣,在廟口、曬穀場、路邊、學校,年輕活潑的團員們汗水淋漓的一場又一場的演出,吸引來一雙雙好奇的眼,紅著臉下場一試……

一九八九年,樂團成立「財團法人朱宗慶打擊樂文敎基金會」,一九九一年更名爲「財團法人擊樂文敎基金會」,除負責樂團的行政與經紀外,基金會制訂出敎學、演出、硏究三大施行方向。「打擊樂祇單純的透過體制內、學校敎學我認爲是不夠的,必須配合體制外敎學一併發展,於是在全省設立了二十餘家打擊樂敎室,敎導小朋友從小接觸打擊樂。」朱宗慶表示,「在演出上,我們開始計畫性的邀請國外優秀團體來台演出、交流,一九九三年我們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共有六個國家團體參與,得到很不錯的口碑,預定在九六年要再舉辦第二屆,目前已確定有八個國家十個樂團將參與,希望能爲台灣打擊樂掀起另一股熱潮。」

一九九四年,基金會成立「傳統打擊樂中心」爲傳統的中國打擊樂進行有系統的整理、硏究、保存。「傳統樂器不論在樂種、表現形式、聲音上均十分吸引人,而大陸地廣,樂種、素材衆多,若能加以蒐集,將可成爲豐富的創作素材。而且我覺得傳統樂器是可以帶出一個新的、兼具傳統和現代的生命。」朱宗慶表示,目前基金會正著手製作由大陸蒐集來的中國打擊樂圖鑑,「我們將大陸所有傳統樂器圖片能找到的都加以整理,輔以發源地、吹奏方式、樂器特色等文字說明,以供將來指揮、音樂學生、演奏、硏究者參考用,而這絕對是冷門的,但還是要做,目前已蒐集的差不多,祇要再克服經費問題就可以出版了。」

尋找具代表性的演出曲目一直是朱宗慶追求的目標之一,「國外好的打擊樂曲很多,但我希望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是由國內作曲家所作、具國際性的作品,目前我們已找到一些不錯的,另外我們也委託作曲家創作,希望能在幾年後演出具代表性的國人作品。」

一一待解決的問題

走過十年漫長推廣路,朱宗慶坦言遭遇許多困難,但一向樂觀的他一直秉著「藝術家不能太安定,一定下來就爛了」的信念去面對各種接踵紛至的問題。

一、經費

經費問題常是一個樂團的生死關鍵,目前朱宗慶樂團每年演出一百場,票房收入佔總支出約百分之四十八至百分之五十,政府補助佔百分之十,企業贊助佔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敎學系統佔百分之十,不足部分則以辦活動及銷售唱片來支撑。但變數很大,「其中祇要有一場演出票房不好,或敎學系統沒弄好就會出現危機,完全大意不得。」朱宗慶表示,即使像今年巡迴南部場場爆滿,但算起來仍是虧了,因南下團員食宿、運費等費用根本不是票房收入能平衡的。「所以,我一直呼籲藝術家是需要贊助的」。

二、場地

由於打擊樂須較大空間練習,場地不足一直是樂團最大的問題,從朱宗慶家裡客廳、藝術學院敎室、租地下室,到目前擁有一個國際標準的練習室,場地問題才算得到解決。「樂團草創時,團員大多祇能自己找地方練習,一不小心就會製造出噪音,妨礙鄰居安寧,現在我們的練習室隔音效果很好,外面根本聽不到,團員可以放心的在裡面練習,不必擔心吵到別人。」

三、演出機會

「古早人說最衰是,剃頭、打鼓、吹鼓吹,泛指從事音樂工作不是上流工作,因爲古時靠音樂是活不下去的,對音樂會也多半興趣缺缺。我們以前要演出一場都不容易,還要到處找場地、找人來看,現在一年已有多達三百多場的邀請,但限於人力及品質維持,我們祇演出一百場,以前拜託別人,現在則須辭謝,其中的成長喜悅,非外人所能道。」

四、團員出路

「團員加入時,初時可能是好玩,再來就會出現經濟、前途、家庭、社會地位等問題,許多家長會問我說,學打擊樂到底有沒有前途啊?所以我必須想辦法讓團員放心,能和我們一起工作下去,並不斷成長。」朱宗慶樂觀的表示,從團員紛紛出國進修,學成後又返國投入打擊活動,已爲打擊樂前途做了最佳證明。

從草創的校長兼打鐘到如今擁有三十個行政人員、十名專職團員的專業打擊樂團,朱宗慶走得極其辛苦,但也極有生命力,第一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的賠本沒讓他縮手,反又積極地構思、計劃第二屆內容,一如他的名言「藝術家不能太安定,要不斷往前衝」,衝出台灣一片新興打擊樂世界。

兼具學術、推廣的「台北打擊樂團」

和朱宗慶同年成立的「台北打擊樂團」走的則是學術推廣的方向,團長連雅文大學時代原主修作曲,後轉打擊樂組,畢業後入維也納音樂院,回國後開始推廣打擊樂。一九八六年,連雅文集結當時國內好手共組「台北打擊樂團」,今年更聘請著名打擊樂作曲、演奏家溫隆信爲音樂總監,以提昇演出水準及增加出國演出機會;團址亦新遷至八十餘坪的地下室,讓團員有更理想的練習環境。「樂團成立之初,因團員各有工作,不易聚集,第一年祇演了一場,近幾年來我們一改以往的業餘性質,希望能朝專業化走,我們預訂明年演出四十至七十場,以較積極的態度來推廣打擊樂。」

除了增加演出場次,連雅文計劃於明年邀請日本北野徹打擊樂團、後年邀美國打擊樂團來台演出、交流,並舉辦打擊樂營,對象爲國小以上對打擊樂有興趣的民衆,「朱宗慶做了許多幼兒擊樂推廣工作,因此我們決定避開重複部分,以免資源浪費。」

在節目內容設計上,台北打擊樂團走的是較學術的方向,「通常我們會設計二套演出節目,一套較學術,另一套則較通俗、適合大衆聆聽。選擇以較學術性走向是希望在聽過入門性音樂後,亦有機會接觸較學術性作品,提昇打擊樂鑑賞力。」

目前團員只有十二人,六人專職,除一般性演出,有時爲籌措演出經費,亦做商業演出;對此,連雅文表示,希望在溫隆信掌理後能朝多方發展,增加演出機會,在經費無慮後,樂團才能朝更長遠發展。

除朱宗慶打擊樂團及台北打擊樂團近十年默默爲打擊樂扎根,近年來亦有不少優秀人才學成返國,投入打擊樂發展工作。如留法專攻現代音樂演奏和音樂劇場、近年活躍於樂壇的徐伯年;留法主攻打擊樂,並獲靑商會「十大傑出靑年薪傳奬」──傳統擊樂的鄭吉宏;獲法國Rueil-Malmaison音樂院「全體裁判一致道賀卓越奬」、「全體裁判一致道賀精湛技藝奬」的吳思珊;以及現正於美攻讀打擊樂博士文憑的吳珮菁等,在回國投入演出及敎育工作後,將對國內打擊樂具提昇作用。

從十年前的貧瘠土壤,到今日百花待放,台灣打擊樂在十年內有了非凡的成果,而將於明年二月舉辦的打擊樂硏討會及五月的第二次台北國際打擊樂節,預料將再次掀起打擊樂熱潮。讓打擊樂貼著每個人的心跳、一起律動!

(本刊編輯 錢麗安)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