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存在的形式,不限於劇場
當觀眾可以不用購票,在線上就能看到全世界的經典演出,接下來,要如何再讓觀眾購票,實際進到劇場的「現場」?團隊、劇院的壓力更大了,得找到跟觀眾溝通的新語言。藝術應該要能反映社會現象,要能打破框架,跟社會溝通。武漢肺炎是篩選機制,也是期中考,藝術家們都必須去思考自己喜歡、專注、優勢、不可取代之處,我們得去學會作為舞者以外的事情。
當觀眾可以不用購票,在線上就能看到全世界的經典演出,接下來,要如何再讓觀眾購票,實際進到劇場的「現場」?團隊、劇院的壓力更大了,得找到跟觀眾溝通的新語言。藝術應該要能反映社會現象,要能打破框架,跟社會溝通。武漢肺炎是篩選機制,也是期中考,藝術家們都必須去思考自己喜歡、專注、優勢、不可取代之處,我們得去學會作為舞者以外的事情。
歐洲企業家Jean-Claude Biver近期在訪談中,針對疫情和企業未來發展表達了獨到的觀點,認為目前各行各業的領導階層都還是廿世紀環境孕育出的舊世代,須等千禧世代陸續接班後,廿一世紀才要真正開始!時代不斷在變,但文明進化背後的正念與初心不能變,Biver認為自己這一代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人類過去的夢想交接給後代。災難帶來的並非世界末日,而是浴火重生的新篇章
「藝術vs. A.I.」的爭辯重點並不在於二者擇一,可確定的是A.I.將會吃掉許多音樂工作,提高這行的入門門檻。既然「AlphaGo會影響未來一千年下圍棋的方式」,我很贊成讓A.I.分析我的作曲,藉由這沒有生命的物體,調整我對於創作的認知,協助發展新語彙、新手法,激發創意以擺脫平庸俗套,讓我對於創作有個全新的態度,它絕對會是我最嚴厲無情的聽眾與無怨無悔的老師。
在十二月寒冬的選舉政治熱中,人民可以看到政治人物搬演的「另類表演藝術」,個個聲嘶力竭、肢體誇張,再加上震天價響的競選歌曲,這,不正像是一齣大戲嗎? 表演藝術與政治,這看似兩不相干的領域,卻也在歷史的軌跡中,留下時隱時顯、時近時遠的複雜關係──這兩者間的人與事,或相依、或對立,就如同拉丁美洲的探戈,舞步中可以說出多少恩怨、多少情仇。 以下就是幾個相關的故事。
在宗教中的求善應是不容魔鬼存在的,而在藝術的追求中,善與惡的界線就不是以二分法可以名狀的。也許天使的面具下隱藏的是魔鬼,在魔鬼的試煉下為的是分辨出天使的面貌。而這都是人對待自身生命問題的求解路徑。有答案嗎?不得而知,因為生命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段落,每一個生命只能在其有限的時空接觸下,得到他所能應證的面貌。
喜愛音樂的多普達總裁董俊良,不止將自家手機產品結合莫札特桌布與鈴聲,讓科技展現出藝術面,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更是絃音不斷;他與兒子一起上小提琴課,發覺音樂讓小孩子學會專注,自己也透過這個發現,也深刻體會到專注成就一件事情的美好與可貴。
在英國的皇家美術學院裡,幾乎每晚都有「徵友」晚會,他們只要有空,就會來參與,見見這些跟他們同好的朋友,有時,他們也會帶新的朋友來。當然,他們能在特別的時間參觀展覽,參與特別為他們準備的講座與晚宴,還有他們每次來到美術館,就好像到另一個家一樣。
我的親戚說,聖荷西有一棟「神秘之屋」,其中有一座樓梯,上去是一堵牆。我好奇,就去觀光一番。這棟怪屋有一百六十個房間,是本世紀的一位槍械製造商的住家。男主人去世後,太太就有些瘋狂,把一切精力花在擴建住宅上。她不停的建築,不僱用建築師,完全憑一己之喜好,指揮木工,把一座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建得令人無法了解
一個在氣質上眞正成熟的民族,具備了相當的藝術修養,才可能以藝術的欣賞爲休閒活動,並達到完全休閒的目的。
有些藝術家説政府不重視文化,即政府没有特別照顧或尊重他們。他們説社會没有文化水準,即大衆不能欣賞他們的藝術。這是最狹窄的文化觀。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