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宗教
專欄 Columns

藝術與宗教

在宗教中的求善應是不容魔鬼存在的,而在藝術的追求中,善與惡的界線就不是以二分法可以名狀的。也許天使的面具下隱藏的是魔鬼,在魔鬼的試煉下為的是分辨出天使的面貌。而這都是人對待自身生命問題的求解路徑。有答案嗎?不得而知,因為生命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段落,每一個生命只能在其有限的時空接觸下,得到他所能應證的面貌。

在宗教中的求善應是不容魔鬼存在的,而在藝術的追求中,善與惡的界線就不是以二分法可以名狀的。也許天使的面具下隱藏的是魔鬼,在魔鬼的試煉下為的是分辨出天使的面貌。而這都是人對待自身生命問題的求解路徑。有答案嗎?不得而知,因為生命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段落,每一個生命只能在其有限的時空接觸下,得到他所能應證的面貌。

一直對藝術與宗教之於人的作用有著交錯又殊途的體會。人們藉由宗教得到生命的救贖,藝術則被用來尋求生命的出口,兩者最終都期求某種程度的昇華,但從過程到結果卻都循著迥異的途徑。信仰(Believe)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們投入,全心誠服,終生不悔,都因為相信人生會因此而有更美好的前景,而兩者各也都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護持著他們的信仰。

藝術反映人生  真、善、美不一定對等

在藝術的範疇裡,創作者用他們的好奇及不可名狀的思緒創作。在這裡,除了希望與美好之外,憤怒、疑惑、哀傷、忌妒、耽溺都是被允許的,有時太多的快樂與幸福反而會變成表現上的致命傷。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波特萊爾,他的書曾經被禁一時,因為其中的晦澀與陰暗,及對人世的抨擊,都有十足敗壞風氣的力量。衛道之士擔心看書的人會受其影響產生太多負面的價值觀。然而仔細地閱讀他的文章,不難發現在他大聲地對人世與社會謾罵嚎叫的聲音背後,有一份對完美最大的期望,以及無法被滿足的失落。這種豁出去的以身試法雖不能太被鼓勵,但也不免讓我們對在藝術領域裡的善與惡,有另一番的體悟。

真、善、美是不一定對等的,起碼在藝術的範疇是如此。真一定是善、美的嗎?善又一定是真、美,而美一定是又真又善的嗎?對這個我持保留的態度。但藝術絕對是個通道,一個讓我們能在其中檢視自己、過濾自己的通道,之後要把自己帶到哪裡就不得而知了。有人因為經過的歷程而開脫了疑惑,在不同的時期去解不同的習題。也有人持續地在為不同的議題咆哮,忠誠地以其憤怒之聲持續發聲。重點在於他們視藝術為反映自身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從其中他們呈現自己,或許也從其中找到一個自身生命的出口。得到救贖嗎?就未必了!

信仰追求真理  但真理只有一個?

而宗教則屬於更多的人。當人的心徬徨,當生命需要尋找依歸時,宗教就發揮了它的力量。祂說,信我者則得永生;祂說,宗教的實踐讓你得到善終。於是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履行他們在宗教中的諾言,有些人更是以狂熱之姿在每一個有機會的當下散播他們的信仰。信仰是一個通道,我們進去,循著一個設定的方向,堅信不疑,從中累積能量。從實踐中穩固信仰,從信仰中篤定實踐;相生相長,成為一個循環。因為信仰的特質,許多在信仰之外的言行因此被隔絕在外,所以信仰告訴我們應該怎樣,不該怎樣。儘管所有的信仰都是為了追求真理,而每一個信仰都會有一個真理的藍圖。人因為需要真理的支持所以入了門,入了門之後就只剩下一個真理了。不禁要問,真理只有一個嗎?既然名為真理,理應只有一個,那哪一個宗教的真理才是那唯一的真理?信仰者各自去探尋,因緣際會,各有機遇。而生命需要出口是不爭的事實。

看來,在宗教中的求善應是不容魔鬼存在的,而在藝術的追求中,善與惡的界線就不是以二分法可以名狀的。也許天使的面具下隱藏的是魔鬼,在魔鬼的試煉下為的是分辨出天使的面貌。而這都是人對待自身生命問題的求解路徑。有答案嗎?不得而知,因為生命就像一個無始無終的段落,每一個生命只能在其有限的時空接觸下,得到他所能應證的面貌。於是我們能不謙虛嗎?就算是最有才華、最狂妄任性的藝術家,也該在生命的實相下低頭吧!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