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氣質上眞正成熟的民族,具備了相當的藝術修養,才可能以藝術的欣賞爲休閒活動,並達到完全休閒的目的。
不久前我應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談藝術與休閒,因爲這個題目是主辦單位安排的,我就借題發揮,說明國人休閒生活中並沒有藝術的地位。座中有一位朋友補充我的意見,他說把藝術廣義地解釋,就可結合在生活中,休閒中無處不可以藝術化,以提高生活品質。這話是對的,但是我們所說的藝術是指嚴肅的、純粹的藝術呢?還是生活藝術呢?
我覺得一個民族氣質的高下可以自他們是否肯定純藝術的休閒性來判斷,也可以自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藝術的水準來判斷。這是兩個不同的判斷方式。由於應用藝術的高下不容易有客觀的標準,前者是比較適當的指標。所以看一個民族的文化水準,只要看他們文化機構的活動情形就知道一個大概了。
文化機構活動力的強弱,完全視民衆是否把藝術當作休閒的一部分。民衆有空就去美術館、音樂廳等,這些文化機構就會生意興隆,經常滿座。如果他們喜歡在家裏看電視,到遊樂場乘飛車,這些機構就門庭寥落。在我看來,我國民衆的藝術細胞是很有限的。
我喜歡問一個問題:有多少人利用逛美術館與畫廊從事休閒?有多少人到音樂廳與戲劇院去休閒?並不是沒有民衆參與文化機構的活動,而是他們參與這些活動是不是爲了休閒,有沒有產生休閒的效果?參與文化機構活動的人很可能是基於對文化的仰慕,勉強自己去參與文化活動。他們可能想充實自己、敎育自己,想帶自己的兒女去接受文化的薰陶。年輕的男女可能認爲文化機構是一個高雅的約會場所。
我對民衆利用文化機構的動機並沒有意見。相反的,把文化機構當作敎育場所是很可貴的動機,値得鼓勵。但是一個在氣質上眞正成熟的民族,具備了相當的藝術修養,才可能以藝術的欣賞爲休閒活動,並達到完全休閒的目的。以文化大國自期的我國,應該向這個目標前進。李總統在官邸舉辦音樂會,就是要提倡以藝術爲休閒的風氣。
今天我國正在建設期間,民衆應該盡量接受藝術鑑賞的敎育,達到以藝術爲休閒的目標。因此我相當不贊成政府投資興建遊樂性的設施。在六年國建中,經濟部與文建會都有遊樂園的計畫,在原則上,我都不贊成。遊樂設施是可以賺錢的,應該由民間去辦,政府要做些民間不能做、不肯做的事。遊樂園是美國文化,爲什麼英國與法國的文化機構經常門庭若市?因爲他們沒有大規模的遊樂園。
政府不能討好民衆,眞正的政治家要爲人民設想,就不能爲討他們一時的歡心而做事。人民需要休閒並不表示一定需要狄斯耐樂園。如果他有相當的修養,可以到故宮去消磨半天,可以去國家音樂廳走走,讓他們多些機會接觸精緻文化、享受精緻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擴大精緻文化的感染力,在精緻文化上大量投資,使民衆以藝術爲休閒,應該是文化建設的目標吧!
文字|漢寶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