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秀樹
-
戲劇
愛在戰火蔓延時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所描述的是年輕戀人間,5天短暫又純粹的愛情,快速燃燒得熾熱毫無保留,有如火樹銀花的煙火,在夜空中燦爛奪目,又隨及消逝。因此羅密歐與茱麗葉即使是悲劇,亦讓人感到就是在最美的時刻停止,永恆不渝的愛情才被完整保留下來。但如果羅密歐與茱麗葉未死,繼續存活下來,兩人的愛情面對現實的考驗,時光的消蝕,是否仍能始終如一,初衷未改? 日本導演野田秀樹的專訪中,談及他對於一直想做《羅密歐與茱麗葉》後傳,兩個美麗的人死去後,兩家和解結束了戰爭。但是隔天呢?一星期、一個月後呢?真的從此不再有紛爭了嗎?(註1)以此作為《Q:歌舞伎之夜》編導的動機,野田秀樹將愛情「加框」置於戰爭的襯底,用來呈現人類戰爭的輪迴,絕不會因一椿戀人的悲劇而終止,隨時隨地都會因慾念、仇恨、貪婪而烽火再起,戰鬥蔓延。戰爭的議題有其普遍性,亦可延伸至現當代,無論是二戰後蘇聯移送日本關東軍的戰俘,到西伯里亞苦役勞動,饑寒交迫、客死他鄉;到現今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與烏克蘭成千上萬的士兵與平民彼此殺戮戰死。戰爭更具備其象徵性,作為灰飛煙滅時代的意象,唯一碩果僅存、永遠不變的就是愛情。就像是Queen皇后合唱團所唱〈Love of my Life〉,如此末世警示紛擾崩壞的世界裡,唯有愛才有了生存的意義。 《Q:歌舞伎之夜》將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架構,移轉到日本12世紀末期,平安時代源賴朝與平清盛的源平合戰,由活下來的愁里愛與被流放孤島的瑯壬生,試圖回到過去,改寫原先命定的悲劇。這樣有如電影《回到未來》的情節,野田秀樹並未落入老哏,兩人並非真的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而是在一封空白的信紙上,由後來的愁里愛與瑯壬生跳脫出來,成為故事的敘述者,自由穿梭反覆述說,來重新面對舊有的記憶,重建過去的時光。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影劇女神
松隆子 在演員之路上,珍惜每次的相遇
如果請日劇迷列舉20部喜歡的作品,想必會出現《長假》、《戀愛世代》、《HERO》等經典名作,或是《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等話題作品;請教電影迷近年來喜歡的日本電影,其中也應該會有《告白》、《東京小屋》、《來了》等口碑作品。若是提起2017年NHK晨間劇《笑天家》(わろてんか)的主題曲〈明天從何處開始〉(明日はどこから),日劇迷對溫柔療癒的歌聲應該還留有印象,但若是提起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Frozen)的日文版主題曲《Let It Go》,想必會喚醒許多人憶起這首當年在網路上掀起許多二創版本的熱門歌曲。 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就是主演或主唱者都是松隆子。綜觀日本影視圈,影視歌三棲的明星演員,除了亞洲天王木村拓哉之外,就只有氣質女星松隆子能與之匹敵了。 出生歌舞伎名門,顯赫家世亦是壓力 出生於1977年的松隆子,本名為藤間隆子,生於歌舞伎世家「高麗屋」。 父親為第二代松本白鸚,當前歌舞伎界地位排名第三的演員,從年輕時便橫跨歌舞伎、舞台劇、音樂劇、電視、電影等,被視為實力堅強的老牌演員,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兄長為第十代松本幸四郎,不但是歌舞伎界中堅分子,在影視界出道時便因俊帥的外型主演多部電視劇,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實力派演員。17歲的姪子為第八代市川染五郎,以冶豔的相貌與貴公子氣質,成為日本當前最有話題討論度的美少年。姊姊松本紀保不但是舞台製作人,也是日本舞踊的表演者與舞台劇及影視演員,姊夫為老牌實力派演員川原和久,丈夫為知名吉他手佐橋佳幸。 高麗屋興起於江戶時代中期,為擁有超過300年歷史的歌舞伎世家,在歌舞伎界為排名第三的名門(註1)。如此星光熠熠的家庭,雖然顯赫卻也是一種壓力,松隆子曾在訪談中說過,從小她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幸四郎先生(2018年才襲名改為松本白鸚)」,而不是一般人稱呼的「歐多桑」,因為職業的關係,父親從來沒有參加過她的運動會,忙於打理歌舞伎家業的母親也從來沒有為她做過一次便當,如果自己不是演員的話,大概很難在這樣的家庭中生存下來。 松隆子從小便多才多藝,16歲時因為身上「歌舞伎名門出身」的標籤,使她一度
-
東京
野田秀樹成為榮獲ISPA「傑出藝術家獎」之日本第一人
甫於2022年10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帶來《Q:歌舞伎之夜》(A Night At The Kabuki)的導演野田秀樹,成為首位榮獲表演藝術國際組織ISP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所頒發之傑出藝術家獎(Distinguished Artist Award)的日本得獎者。這個獎項是由來自各國的製作人推薦及評選,鼓勵為表演藝術奉獻,且具備高度才華及藝術性的傑出藝術家。包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碧娜.鮑許(Pina Bausch)、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等都曾獲此殊榮。本次獲獎,歸功於野田秀樹的劇團「野田地圖」(NODA.MAP)於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演出《Q:歌舞伎之夜》的成功,並肯定該劇在疫情時代長期挑戰在國際演出作品的精神。 兼具劇作家、導演、演員多重身分的野田秀樹,除了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關注外,身為東京藝術劇場藝術總監的他也從2018年開始發起「東京演劇道場」計畫,親身擔任「師範」,邀請自己所信賴的國內外導演、編舞家等為道場學員進行各式類型的工作坊,成為培育日本年輕戲劇人才的重要推手。首屆活動更吸引來自沖繩到北海道,8歲到70歲共約1,700多人參與徵選,最後從中選出60人參與工作坊,集結成員發表4個版本的《赤鬼》一作。2021年開啟的第二屆「東京演劇道場」,則於2023年1月底起進行為期兩週的演出發表,邀請導演柴幸男帶領學員們呈現美國劇作家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小鎮》(Our Town)。野田秀樹表示,希望這個計畫能提供戲劇工作者相互刺激的平台,成為演員們研習修行的場域。
-
戲劇
悲喜雙調下的人性真實
此劇可說是一部諷刺社會僵化框架的「儀態喜劇」(Comedy of Manners),偶爾又結合了「義大利藝術喜劇」(Commedia dellarte)著重肢體表現的元素。有趣的是,在全劇一方面看似消解壓迫感,另一方面又不時充斥暴力,而且手段一次比一次激烈,使得壓迫感不減反增,讓悲劇與喜劇元素之間的交融與抗衡成了一道難分難解的辯證。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關於華麗的真相
關於「巴洛克」(Baroque),不知道您會有什麼聯想?法國凡爾賽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宏偉奢華、生動熱情、奔放且華麗的誇飾?流暢繁複又動感的戲劇性線條?卡拉瓦喬、魯本斯、林布蘭?你可知道這個既富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色彩的單字,最早時是被珍珠商人拿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之珍珠,而若以它作為形容詞,則有「俗麗凌亂」或是「奇妙怪異的」意思,後來才在當時被用為「奇妙的藝術」的代名詞。但曾幾何時,這個最初由形容珍珠、到建築與雕塑領域中所慣用的術語,才又慢慢被引用於各種藝術和音樂領域,泛指在歐洲文化史中,上承文藝復興,下接古典主義、浪漫時期,約於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上半葉的藝術風格。 回顧一六○○年至一七五○年巴洛克時期那段貴族掌權的年代,宮廷裡富麗堂皇的奢華排場,讓當時的音樂加入了大量裝飾性的音符,旋律精緻、節奏強烈,打開了演奏的自由和無限可能,而強烈的戲劇性與運動感,除了營造歡愉的氣氛,也呈現出炫麗及不凡的氣度。但正因巴洛克時期重視音樂的戲劇感,所以鼓勵了歌劇的創作,為日後歌劇的輝煌奠下了穩固的基石。而在孕育歌劇蓬勃發展的同時,「閹伶」也一躍而成巴洛克時期娛樂產業中的新星,讓精美華麗的詠歎調蔚為風潮。當然,如今已不再有藉著不人道的方式「打造」演唱家的可能,但隨著人們再次對巴洛克音樂風格的好奇與探尋,造就了「假聲男高音」的順勢崛起,成為當今樂壇演出巴洛克聲樂作品時的最佳選擇。在本期雜誌中,也隨著以精緻花腔著名的俄裔法籍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即將二度訪台的腳步,特別邀請到知名的男高音、假聲男高音李文智與次女高音翁若珮重磅現身,費盡巧思、精心扮裝,與讀者一同重返那極盡奢華的巴洛克音樂光榮年代,尋訪關於古老的閹伶傳說、探究假聲男高音的過去與未來。 同樣是以瑰麗恢弘的風格、節奏強烈風格著稱的日本全能戲劇人野田秀樹,也將在今年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中首度登台。這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不老頑童,向來以炫技式的誇張表演,堆砌出絢爛如歡慶嘉年華般的作品。但在這快樂活潑的氛圍中、高超的彩蛋魅惑裡,他的劇場卻是如同日本現實社會的壓力鍋,飽滿的笑鬧張力讓觀眾在崩潰的喜劇邊緣上遊走,而演員狂喜的戰慄則讓舞台在燦爛中變形。於是在本月份「閱讀社會的劇場」的專題中,我們也扒開戲劇創作所擅長的夢幻糖衣,戳破粉紅泡沫,從日本的駭人聽聞的真實社會事件出發,一勘日本傳統劇場、
-
焦點專題 Focus 從日本社會事件到瑰麗創作下的感傷
虛實之間,悲喜內外
真實與虛構,確實是兩個語意、意涵相左的詞彙與概念,卻在劇場、電影、電視劇、文學等創作裡找到連結的位置;也就是,創作者如何在不同類型的作品裡,既重寫真實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又於虛實交錯的枝節蔓生裡,反映出我們在所謂真實裡所難以言道、或糾結於心的悲喜雜揉。 今年,國家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邀請日本小劇場第三世代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導演與演員野田秀樹,帶來他面對自己青春歲月的八○年代所寫下的英語劇《滾啦》One Green Bottle,用絢爛誇張的表演與高速台詞,製造歡快活潑的氣氛,埋藏深刻的哀傷,與日本社會的扭曲、苦澀;而其創作的遠因,是阪神大地震及奧姆真理教引發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帶來強烈的虛無感。 因此,本期企畫將打開日本的社會事件,追溯其傳統劇場的歷史,再到近年的影視作品,如何將這些事件重新捕捉;最後,切入野田秀樹的劇作風格、經歷,與《滾啦》進行對話。
-
焦點專題 Focus
四組關鍵詞,一窺野田秀樹的劇場魅力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野田秀樹,總能吸引當紅明星演員的合作,針砭社會與回溯文化的關懷,在作品中展現無遺,而其作品的演出打破傳統悲、喜劇二分法,用嘉年華似的絢爛、炫技式的誇張表演、口技般的高速台詞,製造出歡快活潑的劇場氣氛,但在高超炫目之下,其實埋藏深刻的哀傷,與日本社會黑暗扭曲的苦澀現實。讓我們透過四組關鍵詞,一窺野田式的無敵劇場魅力,從何迸發!
-
焦點專題 Focus 《滾啦》編導與主演
野田秀樹 直面傳統存在的本質與無聊
編導演全方位的野田秀樹,將於二月底首度親訪台灣,演出自己編創的英文版製作《滾啦》。這齣原本由野田本人與歌舞伎名家中村勘三郎等三位日本演員共同演出的小品,後來發展出英文版,此次訪台重排也更換了新的西方演員組合,不變的是野田秀樹親自反串演出的媽媽一角。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在東京藝術劇場專訪到正在排練此劇的野田導演,一談他對此劇的創作想法與演出重點。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夢幻奇想到針砭歷史——野田秀樹
編導演全方位的野田秀樹,將於二月底首度親訪台灣,演出自己編創的英文版製作《滾啦》。這齣原本由野田本人與歌舞伎名家中村勘三郎等三位日本演員共同演出的小品,後來發展出英文版,此次訪台重排也更換了新的西方演員組合,不變的是野田秀樹親自反串演出的媽媽一角。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在東京藝術劇場專訪到正在排練此劇的野田導演,一談他對此劇的創作想法與演出重點。
-
即將上場 Preview 來自四國的組合 探討對異文化的渴望與畏懼
跨文化製作《赤鬼》 一則新移民的寓言
《赤鬼》由四名演員分飾廿多個角色,並不時地跳出角色,以敘述者的身分,利用肢體在空無的舞台上迅速轉換場景。嚴肅的「移民」議題,在野田秀樹筆下,成為語言詼諧犀利、節奏簡潔明快的幽默作品,令觀眾發笑的同時,反思現實的社會處境。這次EX-亞洲劇團的製作,團隊國籍跨四國,更將《赤鬼》落實為真正的跨文化作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第三世代」當家 打造獨特戲劇語言
這幾位劇作家,承襲日本「小劇場型」的戲劇傳統,是身兼導演與劇作家雙重身分的劇場創作者。與劇作家與導演嚴格分業的「歐洲型」劇場創作者不同,「日本型」的戲劇創作者因為身兼編劇與導演,因此他們的劇本往往可以在語言、空間與演員身體的立基點上開始戲劇的創造活動,因此更直接地介入戲劇的表現形式,創出更具個人的戲劇語言風格。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日本文學名著歌劇化 創立於一九七一年,前身爲「蒟蒻體操俱樂部」的歌劇劇團──蒟蒻座,原爲東京藝大聲樂科學生爲主的肢體與演技訓練的基礎部門,漸而發展出以改編文學作品上演的歌劇劇團,由藝術監督林光及二十多名歌手組成,一年多達一五〇場公演。 蒟蒻座從一九八九年以來,曾上演包括莎士比亞、宮澤賢治、尾崎紅葉等作家之作品。其間曾多次獲奬,這種持續改編名著爲歌劇作品,加上精湛的演技及音樂,受到日本歌劇界的注目,十一月中旬又因演出尾崎紅葉的作品《金色夜叉》,廣受好評。這次爲新國立歌劇場開場紀念所公演的夏目漱石作品《在下是貓》,是發表於一九〇五年的文學作品,描述明治時期,在歷經日俄戰爭、日韓合併、大逆事件下,衆生的群像。 監督兼作曲家林光,以輕妙、灑脫的手筆,自然地將名著精神與音樂融合爲一,將文學作品歌劇化。這項公演於二月二十一日起至二月二十八日止,在新成立的國立歌劇場上演。 (襲加) 日泰合作戲劇《赤鬼》 由國際交流基金會與世田谷公共劇場所策劃主辦,野田秀樹執導、日泰共同製作的現代劇《赤鬼》,一九九六年在東京首演後,野田工作室便於一九九七年九月開始在泰國展開肢體與戲劇的訓練,挑選了當地十多名演員、一名英籍演員和日本知名演員段田安則、富田靖子及野田秀樹等參與演出。 此劇描述一個靠海的村落,與一批闖入的異國男子,由於語言隔閡,開始異文化接觸。整齣戲不但以泰國演員爲主,穿插的泰語對話亦不經翻譯即呈現給觀衆,在鮮少日、泰合作的戲劇中,此屬罕見。 野田氏表示,戲劇有一種將語言遊戲膨大的魅力,這股力量不因地域而消失。透過《赤鬼》呈現一種喧躁的力與美,對於泰國演出者演技潛力的開發及舞台視覺新經驗而言,是一次相當難得的合作。東京世田谷公共劇場的演出後,五月中旬,此劇亦將在泰國舉行公演。 (襲加) 〔義大利〕 義大利導演史泰勒吿別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