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洛克」(Baroque),不知道您會有什麼聯想?法國凡爾賽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宏偉奢華、生動熱情、奔放且華麗的誇飾?流暢繁複又動感的戲劇性線條?卡拉瓦喬、魯本斯、林布蘭?你可知道這個既富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色彩的單字,最早時是被珍珠商人拿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之珍珠,而若以它作為形容詞,則有「俗麗凌亂」或是「奇妙怪異的」意思,後來才在當時被用為「奇妙的藝術」的代名詞。但曾幾何時,這個最初由形容珍珠、到建築與雕塑領域中所慣用的術語,才又慢慢被引用於各種藝術和音樂領域,泛指在歐洲文化史中,上承文藝復興,下接古典主義、浪漫時期,約於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上半葉的藝術風格。
回顧一六○○年至一七五○年巴洛克時期那段貴族掌權的年代,宮廷裡富麗堂皇的奢華排場,讓當時的音樂加入了大量裝飾性的音符,旋律精緻、節奏強烈,打開了演奏的自由和無限可能,而強烈的戲劇性與運動感,除了營造歡愉的氣氛,也呈現出炫麗及不凡的氣度。但正因巴洛克時期重視音樂的戲劇感,所以鼓勵了歌劇的創作,為日後歌劇的輝煌奠下了穩固的基石。而在孕育歌劇蓬勃發展的同時,「閹伶」也一躍而成巴洛克時期娛樂產業中的新星,讓精美華麗的詠歎調蔚為風潮。當然,如今已不再有藉著不人道的方式「打造」演唱家的可能,但隨著人們再次對巴洛克音樂風格的好奇與探尋,造就了「假聲男高音」的順勢崛起,成為當今樂壇演出巴洛克聲樂作品時的最佳選擇。在本期雜誌中,也隨著以精緻花腔著名的俄裔法籍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即將二度訪台的腳步,特別邀請到知名的男高音、假聲男高音李文智與次女高音翁若珮重磅現身,費盡巧思、精心扮裝,與讀者一同重返那極盡奢華的巴洛克音樂光榮年代,尋訪關於古老的閹伶傳說、探究假聲男高音的過去與未來。
同樣是以瑰麗恢弘的風格、節奏強烈風格著稱的日本全能戲劇人野田秀樹,也將在今年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中首度登台。這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不老頑童,向來以炫技式的誇張表演,堆砌出絢爛如歡慶嘉年華般的作品。但在這快樂活潑的氛圍中、高超的彩蛋魅惑裡,他的劇場卻是如同日本現實社會的壓力鍋,飽滿的笑鬧張力讓觀眾在崩潰的喜劇邊緣上遊走,而演員狂喜的戰慄則讓舞台在燦爛中變形。於是在本月份「閱讀社會的劇場」的專題中,我們也扒開戲劇創作所擅長的夢幻糖衣,戳破粉紅泡沫,從日本的駭人聽聞的真實社會事件出發,一勘日本傳統劇場、影視作品、到「野田地圖」,在它們華麗外表下的暗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