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
-
續聊天
聊「北美館館長記過」風波
套用Jan Kott的說法,不但時間不存在,連歷史也是不在場的,我們的公共事件一向是這樣缺乏論辯和鬥爭的過程,導致台灣社會有一種公眾的失語,我們很習慣在公共空間保持沉默,留待在同溫層眾聲喧嘩。於是,我們連歷史的暴力都還感覺不到,歷史就結束了,我們的歷史裡只有輪迴沒有暴力,再加上我們都希望自己看起來不暴力。可是沉默本身就是暴力的,因為它默許了保守者代言我們的自由。
-
即將上場 Preview 探討展示和表演之間的共生關係
踏入「社交場」 互觀互演、彼此交陪
台北市立美術館將於今年九月起全面休館進行整修,在休館前推出「社交場」(ARENA),結合「靜態展示」(the displayed)及「活展示」(live exhibition),邀請台、韓藝術家將美術館空間反轉為藝術的「社交場」相互對話,透過多樣的創作形式與表演型態,讓表演和藝術展覽相互凝視,交集融合,串起舞蹈、身體、戲劇、音樂、聲音、影像、文本,探討「展示」和「表演」之間的共生關係。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誰的城市? 誰的舞蹈博物館?
舞蹈的遺產是什麼?表演怎麼收藏?舞蹈怎麼展示?三月下旬,法國雷恩國立編舞中心藝術總監、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首度訪台,帶著在其「舞蹈博物館」創作概念下產生的《吃》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演出,並與二○一六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進行對談。透過對談,兩人討論舞蹈於博物館等公共空間體制的意義,身體如何刺激觀者思考空間的公共性,「舞蹈博物館」如何「收藏」舞蹈
-
藝@展覽
「生澀」的藝術 挑戰慣性與脫序
黃東昇的作品多用繪畫、拼貼、文字書寫等形式構成,在拼組過程、想像的圖像及思考生命的觀點上,個人色彩相當濃厚;他的作品才能散發出介於素人和正規藝術之間的「生」趣味,帶有微微曖昧的生澀、原始和生物感。不規則性的思考,讓黃東昇隨時在理性地自我分析和享受變化的樂趣。
-
藝@展覽
和蔡國強一起「泡美術館」
一如本人的幽默、經常語帶雙關的機智和不停運轉的腦子,蔡國強的藝術有著詼諧、遊戲般的性格,表面上以壯觀場景奪人目光,但背後探討的卻是文化爭議、乃至於人類生存等嚴肅議題。這次在北美館的個展,卅五件新舊作當中,除了台灣民眾最為熟知的火藥爆破圖,大型裝置作品如《撞牆》、《不合時宜:舞台一》等從未在台灣展出的代表作,都將首度來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捕捉台北城的沙龍風華
享受法國式的沙龍生活,不必然要遠渡重洋,在今日的台北城,PAR帶你從視覺、聽覺、味覺到嗅覺,一路領略賞玩台北城裡的道地法國味。
-
回想與回響 Echo
動態藝術進駐公共空間的典型
《活.動.畫》藉由接觸即興的舞蹈觀念,試圖將動態的舞蹈在靜態的畫廊和美術館等展覽空間演出。跳出鏡框式舞台後舞蹈相貌變得多樣,在開放空間中形成有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