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黃美序

相關文章 7 篇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劇團《小狐狸+-×÷大野狼》

    在歲末迎新的十二月,九歌將推出的第三十八齣新戲《小狐狸+-大野狼》是由司徒芝萍擔任導演,黃美序擔任編劇。全劇結合中外寓言及中國成語故事,希望藉著活潑生動的表達方式,帶給小朋友歡樂與啓發,是一齣適合全家觀賞的精采好戲。 故事是關於一隻聰明又淘氣的小狐狸,騙了烏鴉小姐口中的肉,害她聲音變得沙啞難聽,又騙走了老虎將軍的封號。烏鴉小姐和老虎將軍到獅子大王那裡投訴,獅子大王要小狐狸用聰明做一件好事來贖罪。大野狼要吃救他的書生,老芭樂樹、流浪狗、老水牛都說書生應該被大野狼吃掉。小狐狸怎樣從忘恩負義的大野狼手中拯救書生? 在這齣戲中,九歌將呈現不同於以往的表演風格。所有角色及節奏樂師都將由八位演員來擔任,角色轉換在觀眾目視下轉瞬完成,這不但是演員能力的呈現,更是對其耐力的一大考驗!導演希望藉此展現戲劇世界裡虛構角色與眞實演員間互換互動的魅力,也冀望能更眞實反應日常生活中人們多重身份的觀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60期 / 1997年12月號
  • 黃美序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問師何往 夢裡再聚

    在戲劇領域育才無數、譯有多齣經典劇本的黃美序教授,於上月廿四日辭世,享壽八十六歲,令戲劇界人士惋惜懷念不已。美序老師的論著《戲劇欣賞》可說是許多愛好戲劇者的入門書,其做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與精神,對許多親炙於他門下的學生可說是影響深遠。本刊特邀與黃美序教授有深厚師生與同事情誼的文大戲劇系主任徐亞湘教授,特撰此文記述老師行誼,讓我們看見這位對台灣劇場界貢獻良多的學者如何在戲劇的道路上,以身教實踐對戲劇志業的追求。

    文字|徐亞湘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戲劇學者黃美序九月底辭世

    【台灣】 戲劇學者黃美序九月底辭世 國內知名戲劇學者、翻譯家暨教育家黃美序,於九月廿四日故世,享年八十六歲。 黃美序自師大英語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佛羅里達州攻讀戲劇,一九七六年獲戲劇博士學位後返台,先後於淡江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教授西洋戲劇、戲劇批評、導演與編劇等課程,作育英才無數。畢生所著戲劇創作、學術著作和翻譯作品眾多,劇本《楊世人的喜劇》曾獲《吳三連先生文藝獎》,理論著作《戲劇欣賞》曾獲第四十二屆文藝獎章,後者尤為國內戲劇相關科系重要讀物。 二○○五年自文化大學戲劇系退休,同年文化大學並隆重舉辦黃美序教授劇作讀劇會及學術研討會各一場,邀集兩岸學者共襄盛舉。黃美序逝世消息傳出後,戲劇界人士同表惋惜,相關紀念活動亦籌備中。(鄒欣寧) 吳曜宇獲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 第53屆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由來自台灣的24歲青年指揮家吳曜宇贏得首獎,從來自46國共計296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台灣本次共3位青年指揮家參賽,吳曜宇、曾憲文、范楷西皆一路入選半準決賽10人名單,成績斐然。 吳曜宇是繼1988年呂紹嘉掄元以來台灣第2位獲獎者,且不約而同地皆非音樂科班學生。3年前畢業於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卻因忘不了兒時對音樂的熱愛,而重拾起因升學而放棄的夢想,如此戲劇性的人生轉折,更讓吳曜宇加倍付出。目前就讀於北藝大音樂研究所指揮組,師事徐頌仁、張佳韻教授,多次於大師班獲得國際一流指揮家肯定。 此次獲獎看似突如其來,然而同時囊括最佳觀眾與最佳樂團獎,更顯吳曜宇的未來指日可待。返台後,將於關渡藝術節指揮貝里尼全本歌劇《夢遊女》,觀眾除了親炙洋溢丰采外,更可見證一顆指揮新星的誕生。(王婧) 陳廷威獲布達佩斯國際音樂大賽首獎 第47屆布達佩斯國際音樂大賽(Budapest Music Competitions)睽違10年再次舉辦長笛項目比賽,本年度由來自台灣的23歲長笛新秀陳廷威與另一名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基本的空舞台僅有幾條長凳及一塊黑板,使角色能自由出入。
    唇槍舌戰

    談《次神的兒女》

    佈景寫不寫實,究竟是否會影響觀衆對戲劇節奏的感受?

    文字|楊世彭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 《莎士比亞之夜》在小空間內玩出多種形式變化。
    演出評論 Review

    談民心和藝院的兩齣演出──莎士比亞台北見

    十月份,台北出現了兩齣具現代風格的莎劇演出,一爲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劇場演出兩個月的《莎士比亞之夜》,由王小棣改編、導演,選取《哈姆雷特》、《馬克白》、《奧塞羅》的片段重新組合,加上由《奧塞羅》反角伊阿戈引導的序場。另一則是藝術學院戲劇系排練了兩個學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關渡校區的戲劇廳作爲啓幕大戲,演出四天五場,由馬汀尼改編、導演,將原作上、下兩部濃縮爲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請了多位莎劇學者,與兩位導演針對這次難得的盛會,藉著對兩齣戲的得失評析與工作過程報吿,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傳遞經驗與心得,硏討莎劇現代化及中文化的問題,供未來古典劇的演出參考借鏡。

    文字|姜秀瓊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 攝於民國三十九年。「師院劇社」組合後不久。前排左起:顏秉嶼、馮雯、劉塞雲、李素英、金毓駿、劉芳剛、李行。後排左起:馬森、王爲瑾(李行夫人)、趙雪陵、王為瑩。
    宏觀微調

    詮釋與資料的對話

    我所盼望的是多一些戲劇工作者的「拾穗」,就可以使有心從事現、當代戲劇史硏究的人多一些迴旋的餘地。資料的鋪陳並非歷史,歷史需要書寫的人可以展開詮釋與資料之間的對話。

    文字|馬森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法國太陽神劇團演出高行健作品《逃亡》。
    劇場思考

    戲要有「交流」才好看 與高行健談表演與編劇藝術

    「沒有文字語言便沒有辦法思考,除非是寫舞劇;你寫話劇,你寫思想,一定要有語言。這種語言和寫小說的語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它絕對是非描述性的,一描述就完了;一定不能是解說性的。在小說中可以,在戲劇中絕對不可以」 ──高行健──

    文字|黃美序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加坡

    「戲劇盒」創辦人郭慶亮獲頒新加坡文化獎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風土正在轉變,千禧青年離城歸鄉的生活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穀稻秋聲富里山谷草地音樂節:在綠地中自在歌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居前,不如先來地方創生駐村試水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