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應2023
2023年~唷呼~唷呼~ 喂喂喂~2023年~~~ 不管怎麼呼喊,已經過去的2023年是不可能再次回來的無論這一年是過得愉快,還是平凡,或者是痛苦。過去的,終究會過去;留下來的,是我們如何找到各種方式來試著總結這一年 #年度人物 #年度現象 #年度漢字 在2024年之初揭曉之外,我們也將這些代表2023年的一切,從這個時間向前投擲,試著製造出一些代表回應的回聲聽,這是屬於我們的2023年,然後我們就繼續大步往前走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曾慧誠 深刻連結戲劇與音樂 立下本土音樂劇里程碑
長年厚積台灣本土語言、歌謠與身體,曾慧誠在執導《勸世三姊妹》一劇中爆發了渾厚的力道,精準地在俚俗中展現作品深層的內涵與結構,同時也為載歌載舞的音樂劇注入趣味的元素。但在剝開作品層層外裝,深入核心即可發現,紅了一整年的《勸世三姊妹》,實質原因在於導演統整各部門意見時,能抓住中心思想並以深厚的音樂造詣溝通。也就是說,除了文本為依歸之外,他也能夠閱讀樂譜、依據經驗與團隊各層討論與整合。集創意才華、劇本音樂的理解以及對演員團隊的有效領導,是曾慧誠在今年度脫穎而出的最佳依據。 注目焦點一: 就讀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大學時期開始愛上音樂劇,畢業後赴紐約攻讀音樂劇表演並取得紐約大學(NYU)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不僅接受完整的音樂劇訓練,在美7年期間亦從事音樂劇演員工作。回台後,於2007年與朋友組成「躍演劇團」,誤打誤撞接下導演工作。然而,他也曾回頭擔任演員,獲選中國大陸中文音樂劇《媽媽咪呀》主要角色之一,在當地巡演190場,為期一年。由於該劇製作為英國團隊,因而深入了解百老匯音樂劇的整體製作流程與概念。 注目焦點二: 曾慧誠作為一位音樂劇演員,深刻了解音樂劇中戲劇、舞蹈、歌唱等訓練;而作為導演,除了「躍演劇團」的作品外,他也執導了數十部大小音樂劇如:《隔壁親家》、《釧兒》、《DAYLIGHT》、《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搭錯車》等。累積豐富的導演工作經驗,從而使這些重量級的製作有適當的發揮。 注目焦點三: 在多年的積存後,將台灣土地上的文化底韻,揉合進作品中。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從2021年第一次讀劇即因開頭歌曲〈我幹你祖嬤老雞掰〉引起轟動,後又因劇中人物地址湊巧對應到真實住戶掀起另一波話題。2023年正式在高雄衛武營首演因牽亡歌的口白旋律與意義、家人親情深度詮釋以及結合時事哏等內容震撼觀眾,整體好評口碑逐漸發酵。之後在其他場館演出,造成北藝中心一票難求、臺中國家歌劇院加開場次的現象,年底更應文化部特別邀請,在彰化縣社頭運動公園首度展開戶外公演。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你的2023年是怎樣的一年呢? 又會有哪個字能代表你的2023年呢? 「年度漢字」的傳統源於1995年的日本,後來台灣、中國、韓國等使用漢字的國家會通過評選、投票等方式,根據一年內發生的國內、國際大事,選定一個漢字來反映該年。2023年已被選定的漢字,有台灣的「缺」、日本的「税」、中國國內的「振」與國際的「危」、馬來西亞的「貴」等。 如果讓藝術家選年度漢字,會有哪些呢?圓、跨、橋、念、滿等字,成為他們的選擇,完全沒有重複。 這些既代表他們在2023年的人生際遇與心境轉折,多少也反映台灣表演藝術的現況劇場演出總量持續爆量,新作與舊作交錯;音樂劇成績傲人,也逐漸發展成熟;戲曲現場突發意外,卻看到青年演員的亮相;國際音樂大團,把台灣列為重要的巡演地點。在國內現場之外,台灣藝術家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像是VR、MR、XR等劇場體驗、旅外年輕指揮家、表演藝術的亞洲連結等都看見台灣獨占鰲頭的趨勢。在國家政策方面,也包含文化內容的投資與資源分配轉變、母語創作的支持等。 歌仔戲演員米雪、劇場演員崔台鎬、音樂劇導演曾慧誠也迎來他們豐碩的2023年。不管是持續深造戲曲技藝、穿梭在不同劇場形式裡、還是打造足以代表台灣的音樂劇,他們都不只有天賦,更有後天努力與眾人支持才成就了現階段的自己,因此編輯部共同推薦他們為2023年的年度人物。 過去的,可能就過去了。寫下一個年度漢字來代表全部現象,是困難的;但也代表我們可以在此時總結這一年,用已知觀察未來的未知。 站在2024年的初始,我們用「回應」來面對已經劃下句點的2023年,藉此找到繼續走下去、繼續記錄表演藝術、繼續前往劇場的力量從回應過去、面對現在到創造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蘇威嘉 「自由步」即將邁入10周年 共融、開展身體的各種可能
今年是蘇威嘉10年「自由步」編舞計畫邁入終點的前夕,我們看見這位編舞家在創作過量的時代,不動搖地用自己的速度,懇切地踏上探索舞蹈的旅途,誠實面對路途中相遇的不同領域、年齡、族群的身體。他敏銳感受不同個體的差異,也不放棄透過舞蹈「在一起」的可能,讓人好奇也期待明年,與他的下一個10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鄭宗龍 正式接掌雲門大旗 邁向身體的新旅程
自二○一七年林懷民預告退休,今年是鄭宗龍正式接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第一年,是這位四十四歲的編舞家與這個年長他三歲的舞團,一同邁向新旅程的起點。而這位街頭長大的創作者,將如何建立新的雲門價值,記錄、創造未來的台灣身體風景,值得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Baboo 不斷挑戰劇場可能 持續開展創作跨度
以跨國共製、跨領域、跨文化等方式去挑戰現有的界線,Baboo在其創作脈絡裡始終堅持面對藝術的本質,以及回應當下的深刻眼光,源源不絕的作品產量持續翻新我們對形式與內容的想像幅度。今年以劇場、沉浸體驗與電影等作品作為代表,正好說明了Baboo不懼實驗、勇於嘗試的核心價值,並有再創高峰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莊東杰 承先啟後歐陸發光 寫下樂壇新頁
莊東杰與波鴻交響樂團僅合作過一次,短短三天的排練與隨後的演出默契留下深刻印象。此成果可說是他獲得大獎之後,歷經五年於世界各地與頂尖樂團工作後的磨練,也是他個人為逐夢所付出的心血結晶。接棒台灣前輩指揮,為後人榜樣,承先啟後,在國際間閃耀,也為台灣樂壇寫下新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簡文彬 肩負重責開疆拓土 帶領南台灣藝術啟航
曾經以「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之名帶領國家交響樂團,並長年參與歐洲各劇團的經營,簡文彬擁有的是寬闊的視野與豐沛的國際脈絡。在帶領南台灣表演藝術啟航,讓本地的泥土散出芬芳、更飄揚海外,PAR給予最深刻的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翊 早慧才華熠熠生輝 穩健踏上國際舞台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說他是天分絕佳的「可怕的孩子」,好些年過去了,這個稱號依然跟著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編舞家,雖早非孩子,但才華洋溢的「可怕」依然,多年累積的能量在國內外迸發,站在台灣舞蹈與科技結合浪頭上的黃翊,明年國際巡演將以美國紐約為起點,將對舞壇與自身創作產生何種質變,值得持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黃宇琳 表演之路不設限 成就「名角」指日可待
京劇是以演員為中心的表演藝術,一個好角兒可以撐起一台戲。台灣京劇發展向來傾斜,造不出明星、出不了名角。科班出身的黃宇琳,憑藉著先天資質,再加上後天努力,在不同類型的舞台演出中吸收養分,成為京劇界的新偶像,讓人足以期待,台灣下一個京劇名角的誕生。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充滿變動 回歸初衷
跨過了馬雅曆法的二○一二末日說,世界並未毀滅,但迎接我們的,是更具挑戰並充滿破壞能量的二○一三年。回顧過去這一年,從洪仲丘案、黑心食品、九月政爭、廣大興案到大埔事件,都讓人有混亂、憂懼、迷惘的感受。 對表演藝術圈來說,去年亦是不平靜的一年。屏風表演班在經營高點宣布解散、營運十六年的新舞臺恐吹熄燈號、華山藝術生活節將成絕響、兩岸服貿協定的未止爭議也為國內的表演藝術環境,帶來諸多騷動和不確定的因素。 《PAR表演藝術》雜誌在編輯群總結整理後,從生態和趨勢兩個面向,為讀者歸納出二○一三年十大值得關注的表演藝術事件和現象。 就生態面而言,文化部掛牌上路將近六百天,和表演藝術領域相關的政策,如「國家品牌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延續文建會時期的「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表演藝術團體和場館媒合計畫」、「華山藝術生活節」等都有一定效益,但如何持續累積,宣示文化部的視野和格局,有待共同監督,持續檢視。 台灣唯一一座由民間經營的專業劇場「新舞臺」,因所屬企業母體的搬遷,面臨關門的命運,讓表演場館不足的問題,更形雪上加霜。儘管表演藝術界發起搶救行動,台北市政府也積極介入,新舞臺的存廢,至今仍在未定之天。另一方面,屏風表演班也因靈魂人物李國修的辭世,無限期暫停演出。沒有李國修的屏風,如何繼續延續?或說結束在最美的高點,才是真正的「功德圓滿」? 懸而未決的《服貿協議》,其中與表演藝術有關的劇場經營,不免讓人憂慮資金背後,對於自由言論的壓制及避之唯恐不及的審批制度。中國市場大機會多,國內的表演團隊前進大陸,面對牢不可破的體制,必須抱持相當大的決心,不過,就算有所妥協,又能有多少效益?兩岸表演藝術的往來互動,若不建立公開且透明的交流平台,未來還是困難重重。 大環境紛亂變動,反映在創作上的,是藝術家對於創作價值的思索與回歸初衷的探問。 二○一三年最賣座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教我們重新思考人和土地的關係。這股潮流,亦出現在表演藝術中。創作者們走出排練場,或踏足城市廢墟,或回返原鄉,或從勞動中學習;或在部落發展創作;而地方藝術節如台南、淡水,也以在地空間人文與劇場結合,展現獨到特色。除了回歸土地人文,台灣現代劇場近年隨著新生代劇作家崛起,以及大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曾被費爾德稱為是其作品「最佳詮釋者」的陳武康,不只是一名傑出的舞者,同時也作為風格獨具的藝術總監,帶領「驫舞劇場」走過十個年頭。二○一四年,即將跳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的驫,又將奔騰出什麼樣的風景,我們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台灣新銳劇場創作者代有人出,然而若要論美學的開創性與題材的開闊性,李銘宸絕對是一個必須要記住的名字。這個即將掀起台灣劇場下一波浪潮的新世代導演,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不受傳統框架限制、勇於接受挑戰,他聰慧的潛質並非得獎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在。對這位剛要向指揮道路踏出步伐的年輕人,PAR給予百分之百的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簡莉穎 風格迥異題材多元 質量俱佳潛力無窮
簡莉穎快速崛起的名氣和製造的話題,尤其作品產量之豐富,水準之整齊,實在是近十年少見。儘管「代表作」尚未出現,卻可以期待,下一個十年,她將會成為台灣具分量的劇作家。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孫尚綺 凝聚歐陸舞壇目光 建構舞蹈演出新「視」界
台灣製造、歐陸茁壯,青年編舞家孫尚綺以《早餐時刻》為台灣舞蹈影像劇場植入全新品種。這位敢冒險、敢實驗的編舞家,值得五顆星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曾宇謙 備受國際大賽肯定 樂壇縱橫前途燦亮
如果說他是個天才,也是個下足功夫的天才!以目前的成績,尚不足以形容這位成長中的年輕人。請注意這個名字,他將以黑馬之姿,再度竄出你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