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燕
-
專欄 Columns
詩意劇場芻議
文學(更精確地說,文字)是劇場最大的敵人和靠山。戲曲的韻白是一種提煉變造過的舞台語言,而我們眼前的現代戲劇則大量使用瑣碎的日常語言。如何在這兩種語言模式之間(或之外),琢磨出一種生動有力的語言表演方式,是今日劇場的未竟之功。
-
回想與回響 Echo
美學進駐個體錯亂的一年
在台灣本土小劇場硏究中,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對於十年來的劇場實踐,將之視爲硏究客體的嚴謹討論,而非文人信口開河的好惡評鑑。
-
交流道
小劇場的三方聚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中旬,「'93中國小劇場戱劇展曁國際硏討會」在北京召開,台灣、香港有二十多位小劇場工作者參加這項活動。趁此難得的機會,林克歡邀集了兩岸三地小劇場工作者在「演劇硏究工作室」聚會座談。
-
戲劇
華麗馬戲的鄕愁與漂泊肉體 「台灣渥克」劇團
甫成立一年的小劇場新健將「台灣渥克」,以顚覆性的輕快筆觸,描繪台灣肥皀劇社會下的庸俗喜感;馬戲秀場似的表演在粗糙中活力充沛,在陳腔濫調中出人意表,在一切的胡鬧、瞎鬧和倒錯中,觀衆歡樂看戲。
-
近期演出
台灣渥克的「查某喜劇」
六月初,在台北的一家畫廊,台灣渥克(Taiwan Walker)劇團又有新戲上演,這是一齣公路喜劇,劇名也極具速度感,叫做《速克達瑪麗,1993》。 台灣渥克從團名到劇名,都帶有美國文化和台灣鄕土的拼貼趣味。編導楊長燕說,這齣戲起源於一幅她揮之不去的畫面──一個穿高叉旗袍騎機車的女人,在馬路上以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前進。爲什麼這個女人叫瑪麗呢?「瑪麗」不是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女人、小狗、甚至香皂的名字嗎? 要演公路喜劇,空間一定多變,視覺也追求強烈的效果。這正是渥克的拿手招數。故事設在五〇年代,風格採日據時代藝旦演變而來的「査某戲」──從文武場到男女主角都由女性擔任,角色頻頻變幻,技藝也多采多姿。演員學習藝旦的彈唱說書、脫衣舞孃及少女歌舞團的節奏與趣味,希望多方開發女性身體表演的可能性,脫離一貫在男性美學視線下局限的「悲悽」或「性感」。 由於長期硏習歌舞遊藝,養成注重喜趣與歡愉的演出格調,台灣渥克和一般自我壓抑甚深的小劇場團體大異其趣。他們仍在說故事,只是方法一直在變。楊長燕說,一齣戲應該像一首歌,一首場景、節奏、氣氛、旋律都在流動中不斷改變的歌。 (鴻鴻)
-
即將上場 Preview
展現另類風景 皇冠迷你藝術節
一位以藝術救贖生活的舞蹈家,一個取法馬戲團的本土實驗劇團,敲響了皇冠迷你藝術節的大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