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
-
紀念普契尼百年顛峰之作《托斯卡》 詠嘆調百年傳唱不已
高雄春天藝術節曾製作歌劇:2015《魔笛》、2016《茶花女》、2017《卡門》、2018《波希米亞人》、2022《蝴蝶夫人》、2023《愛情靈藥》,年年滿座備受好評,也是藝術節當中最受矚目的壓軸節目。今年,適逢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主辦單位高雄市文化局與英國皇家歌劇院、雪梨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世界各地大劇院,一同紀念這位偉大卓越的藝術家,推出普契尼顛峰之作《托斯卡》,由指揮吳曜宇率高雄市交響樂團及國內外知名製作團隊與聲樂家於6月28日及30日在衛武營歌劇院演出二場。
-
音樂
觀NSO復演《托斯卡》
相較於二○○二/二○○三的四平八穩,二○一九的NSO《托斯卡》,樂團大開大闔,詮釋著浦契尼扣人心弦的音樂。全劇一開始的斯卡皮亞動機,刺耳狂暴;托斯卡於舞台外喊著Mario首次上場時,音樂頓時如一陣風飄進來的柔美;第三幕開始,清晨羅馬郊外的安靜清爽,NSO奏來皆可圈可點。整體而言,樂團表現不輸國際大團,讓聽者體會到歌劇音樂的奧妙。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
讓我們一起,共同面對、共同經驗、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這聽來雖然像是過於美好的口號,但在這個什麼都能「共享」的社會裡,確實也因此開創了過去從未能想像的世界。在當代藝術領域裡,藝術家們也不再是一座孤島、埋頭創作就好,反而得以藉由製作方、場館端,乃至於廣大觀眾社群的共同參與,取得更多資源與協助。在本期的特別企畫「當代藝術共享學」中,我們試圖從「空間、經驗、資源」等三個面向,探究在全球各地與台灣的藝術現場,有哪些「共」的合作樣態和策略規劃,正在你、我身邊、周遭發生,而那又將如何改變藝術創作的全貌與型態。 繼二○○二年之後,林懷民今年再度受NSO之邀,執導歌劇音樂會《托斯卡》。繼林懷民宣布卸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後,去年年末,NSO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公告將在明年任期屆滿離任。藉由此次的合作機會,本刊也邀請兩位國家級總監對談,聊他們對於作品的思辨,聊演出中、創作時的心境,當然,也可以聊聊退任後的規劃、未來的藝術之道。 同時,我們也拜訪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的讀劇與排練現場,在一心戲劇團製作邀請之下,齊聚國寶級歌仔戲演員許秀年、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詮釋霧峰林家的三代故事,除了「一心」當家小生孫詩詠、孫詩珮,更邀請去年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的古翊汎、國光劇團知名老生鄒慈愛、音樂劇演員葉文豪跨刀參與,串起那段有關於台語電影、歌仔戲電影的風華年代。由施如芳編寫的劇本、在李小平導演手中,幻化為一台叩問歷史也反思自身的大戲,兼富深意與詩意,待得觀眾一一感受體會「這塊土地和我的關係」。 在國家兩廳院與英國文化協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老派聚場」樂齡表演經驗分享會上,有經驗的交換、現況的討論、世代的對話,也讓我們遇見了曾在兩廳院樂齡計畫製作《該我上場!》裡參與演出的演員們,一起聊聊關於自己在課程學習與參演歷練中的所得與所思。當高齡已是現實、衰老不能避免,如何勇敢挑戰未知、追尋夢想、表達自己,繼續發散熱力,在劇場裡,啟動全新老派人生。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歌劇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林懷民 ╳ 呂紹嘉
故事發生在某一天的傍晚,突如其來的事件迫使所有人在不同的抉擇下,走入再也無法回頭的命運。《托斯卡》是作曲家浦契尼中最寫實的歌劇,但在不寒而慄的劇情下,幾段的時空凝結又唱出撕心裂肺的情感誰知道,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自己的生命就要終結;誰又知道,期待情人的重逢卻迎來冰冷的屍體。 是八點檔肥皂劇,但是戲與人生不也是一個等號?一位是編舞家,一位是指揮家,林懷民與呂紹嘉卻對藝術有著相似的心境。在人人都希望將夢想飛高高的時刻,他們卻頻頻找回自己,碰觸心靈的最深處。為了NSO《托斯卡》的演出,呂紹嘉邀請林懷民再度為歌劇執導,在兩人創意持續發酵之際,一起聆聽兩人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
戲劇新訊
堅持原文演唱 葉卡捷琳堡國家歌劇院帶來《弄臣》《托斯卡》
俄籍評論家安東.史畢欽(Anton_Spitsyn)評述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國家歌劇院為超越莫斯科波修瓦大劇院(The Bolshoi Theatre)的一流劇院,除了票價親民外,使用原文演唱更是在俄羅斯的劇院中少見的堅持(許多地區性的劇院為招徠當地觀眾,會將歌劇翻譯成該國語言演唱)。作為「俄羅斯最古老的劇院之一,被視為俄羅斯國際傳統音樂的看守者鼓勵俄羅斯傳統音樂發展之下,試圖結合並發揚現代藝術及古典文化遺產」的葉卡捷琳堡國家歌劇院,除了堅持傳統、同時結合現代藝術發展,尋求更開闊的表演世界。該劇院不但獲得重要國家獎項,更是孕育頂尖藝術家的搖籃,培育出許多國際級指揮、導演與演唱家。 葉卡捷琳堡國家歌劇院身為「傳統的維護者,同時也不斷地尋求傳統藝術得以在現代發展的創新元素」,因此每年積極推出嶄新製作,以吸引愛樂者的目光。此次該劇院將帶來兩大製作威爾第的《弄臣》與浦契尼的《托斯卡》,台灣樂迷對這兩齣歌劇並不陌生,尤其《弄臣》的上演次數遠超過《托斯卡》,葉卡捷琳堡國家歌劇院挾百年歷史與過往傲人成績,想必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吉爾伯經營走險 大都會歌劇院前途堪慮
自二○○六年上任開始,大都會歌劇院經理吉爾伯以種種措施「改變大都會的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九/一○樂季不為金融風暴推出的八個新製作,卻是毀多於讚,令人擔憂吉爾伯與大都會歌劇院的未來前途。
-
音樂
二十一世紀的男高音神話
前輩多明哥公開讚揚,里契特拉將會是未來男高音中的重要人物,更是三大的繼承者,人們都可以透過他的聲音去了解音樂中的激情與憂傷,里契特拉稱之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當之無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劉岠渭與游昭明 共傳「音樂教」
「花三千元聽維也納愛樂得來的感動,還不如劉岠渭一堂三百元、用CD唱盤所播放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這是企業家游昭明對「劉氏魅力」的親身感受。一場單純的音樂欣賞講座,如何點燃中年企業家對音樂的熱情,並進而號召同好一起為古典音樂的社會傳播而努力?
-
音樂
化為動作的音樂
林懷民與NSO合作完成的《托斯卡》雖尚未臻完美,然相對於《八月雪》,直可稱價廉物美,做到了華格納曾言「化為動作的音樂」(Zur Tat gewordene Musik)之音樂劇場。「當下台北」的導演理念雖未必能為演出成就加分,但吸引了許多人初次接觸歌劇,是無庸置疑的。
-
樂響思考
歌劇新勢力,怎麼走?
新世紀看歌劇演出,簡約與娛樂二股勢力已大致底定。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歡,歌劇所面臨的競爭已經不是「與另一部歌劇」或者與「世界」共步的競爭。台灣的歌劇必須嚴肅地找到與李安、與果陀綠光、與《哈利波特》同台競爭的優勢,才有新的希望。
-
環球舞台
因「未完成」而高唱
在過去七十餘年裡,普契尼僅有《托斯卡》Tosca一劇在七○年代裡曾被演出兩次。弔詭的是,二○○二年之所以首度在藝術節裡演出《杜蘭朵》Turandot,原因係在於普契尼未能完成全劇即辭世,由阿爾方諾(Franco Alfano)續成終曲後,該劇始能於一九二六年首演。這一部《杜蘭朵》可稱是廿世紀最有名的「斷簡」(Fragment),這正是二○○二年藝術節的主題。
-
舞踏特輯
睡蓮
舞踏〈睡蓮〉的誕生 我正徘徊於歌劇《托斯卡》的場景──一座老舊的羅馬城堡周圍。在享受了圍繞城牆的花園美景後,彷彿有人說,「該是你離去的時候了 !」我很高興我來了,雖然當我走過面前的橋時,遺憾之意纏繞於心。在那兒我是第一次看到羅馬的河流,即使在羅馬也有河流!在此之前,我已看過無數的建築,但是不知何故,我從未注意到任何的河流。 水草輕柔地在橋底緩緩漩流的水中搖擺。橋的扶欄似乎是用大理石做的,手扶著其上,拾級而下,我緩緩地靠近河邊。《托斯卡》的音樂在耳邊迴響著,在我內心深處,我能聽見那已屆遲暮的前歌劇演唱家的嗓音。我記起了在丹尼爾.史密特的電影《托斯卡之吻》中,她是如何突然地在維瓦第的迴廊上即席高歌。在那一刻,我決定以莫內的〈睡蓮〉爲主題來創作舞踏。 莫內曾寫道:「在池底搖曳的水草景象實在是太美妙了,但當我試著摹畫它們,卻令我感到挫敗。我蒼老的手指不再能駕馭景象。然而我仍瘋狂地渴望能找到方法淸晰地表達我感受到的生命力。」 莫內畫一系列蓮花池的習作時,視力微弱。這些畫是他企圖克服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挑戰之存證。受到莫內的鼓舞,我決定以我所有的經驗作爲草稿,創造一個從美之中浮現的透明、眞實與虛幻的世界。 藉著莫內的幫助,我將從模型中解放出來,而且找到位於地球與宇宙的所在地的,那是睡蓮。 第一幕:飄浮在哈雷慧星裡的女人 一個女人正飄浮在哈雷彗星裡,悠遊於無際的宇宙中。出現於天與地之間的這個女人,一定是聖母瑪麗亞。負載著死者迷惑的船隻,似乎以懷有愛的死者之速度移動。聖母頌:「爲來自羅恩家族的聖母瑪麗亞哀悼吧!」瑪麗亞的手永遠渴望著倒在血泊中瘦弱的基督。瑪麗亞的淚痕已褪,她的手臂了無生氣地垂下。超現實和眞實的世界相重疊。眞實與表象的世界是合一的嗎?我相信哈雷彗星一定是約瑟夫──瑪麗亞的丈夫。我瞥見,半人半馬獸在空中漫遊。 音樂 舒伯特:小夜曲──男高音 彼得.許萊亞 聖母頌──女高音 蓮登.普萊斯 第二幕:花朶是嬰兒,靑年,還是老人? 花朶是嬰兒,靑年還是老
-
舞踏特輯
枝恋花/痴の花
六月四日晚上,在藝術學院,大野一雄父子爲「關渡藝術季」演出舞踏〈睡蓮〉。長久以來,大野一雄對莫內的〈睡蓮〉之著迷,一如當年莫內對睡蓮之著迷。莫內和大野,在痴愛睡蓮之外,都「企圖克服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挑戰」(註)一個用畫筆,一個用舞踏,用他們已經磨練了一輩子的工具,來祝福睡蓮,和同樣對睡蓮、對莫內、對大野著迷的朋友。八十八歲的大野一雄在一個小時的〈睡蓮〉之後,又配著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增加演出一段單人的舞踏〈野玫瑰〉。在蓮花池邊冥想的老人,和荒野中摘玫瑰的頑童,原來是同一個靈魂。(註)大野一雄:舞踏〈睡蓮〉的誕生(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