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邁入第18屆,今日公布16檔精采節目,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丹麥、加泰隆尼亞與台灣等九國頂尖藝術創作者,推出共106場演出,於2026年3月8日至5月30日期間登場。節目將於2025年12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12月8日全面啟售。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劇場迷人之處在於它總在「變與不變」之間持續閃耀。每一次上演,既承繼過往,也回應當下。當作品被重新演繹,它們不只是重現,而是在不同世代身體與跨領域形式中被再度打磨,折射出全新面貌與想像。2026TIFA從經典重現到新世代創作,藝術家以各自的語言回應時間的流動,呈現劇場的無限可能。
台灣創作:此刻的呼吸與回望
台灣創作者以此刻的生命經驗回望土地與人,展現當代劇場創作深度與厚度,也體現TIFA持續將台灣藝術能量穿透國際核心精神。丞舞製作團隊(B.DANCE)長年活躍於國際舞台,此次以全新創作《網》首登國家戲劇院,從戰火與社會動盪的靈感出發,凝視人在制度與歷史之間的牽繫;導演徐堰鈴與前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李屏瑤共同打造《仙女三重奏》,延續駐館計畫創作成果,從民間信仰與家庭記憶出發,以詩意與幽默描繪三代女性的生命告白;導演洪唯堯多次與兩廳院合作,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30周年首度邀請其聯手推出《沒有派對》,延續王嘉明導演常民三部曲的概念,結合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音樂與即時影像,描繪世代躁動與迷惘;現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王宇光繼於2024秋天藝術節演出後,再度回到兩廳院舞台,《捺撇 duo》歷經七年淬鍊,首次於台灣劇院空間正式亮相,邀其師蘇安莉與老師的老師——國家文藝獎得主古名伸共同登場,以跨世代身體對話書寫關係的本質;台北室內合唱團《島嶼上沒有四十四隻石獅子》由作曲家林桂如與導演洪千涵攜手,將打破觀眾對合唱形式的概念,以聲音與劇場交織屬於此地的島嶼記憶;作為現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團隊之一的僻室House Peace,與在地實驗ET@T創作《獸靈之詩:頭骨的召喚》,運用VR與MR技術將台灣原創文學轉化為XR劇場,展現台灣表演藝術跨媒介創作的未來可能。
經典重現:從大師回望的光
在當代之外,TIFA也以國際經典勾勒劇場歷史光譜。舞蹈劇場傳奇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最後創作《如石頭上的青苔》,兩廳院歷經多年終於克服萬難邀演,讓這部指標性作品得以與台灣觀眾相遇;而本次TIFA首檔演出,將由傳奇男中音布萊恩.特菲爾(Sir Bryn Terfel)與指揮大師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攜手長榮交響樂團,以《諸神與魔鬼》Demons and Valhalla Gods再現歌劇中的神話與宿命題材,演繹跨越世代的經典角色與磅礡氣勢;女高音艾莎.德蕾西(Elsa Dreisig)以柔美嗓音貫穿舒曼與布拉姆斯篇章,讓愛重生於音符之間;曾以童話三部曲(《小紅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小木偶》Pinocchio、《仙杜拉》Cendrillon)及《童話與傳說》Contes et légendes掀起台灣劇場界熱烈迴響的法國劇場鬼才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攜手原班卡司重現《兩韓統一》La Réunification des deux Corées,在2014年首演後首度與台北觀眾見面,以20個交錯故事拼貼出愛的百態;導演克里斯多福.魯賓(Christopher Rüping)延續2019TIFA在兩廳院以《夜半鼓聲》Drums in the Night驚豔觀眾後,本次執導90年代經典劇本《不過就是世界末日》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再度引發關於家庭與孤寂的追問;法朵天后瑪麗莎(Mariza)則以當代編制重現葡萄牙靈魂之歌,以深沉細膩的吟唱帶來里斯本巷弄間的濃烈情感。
跨域翻新:藝術的再生能量
在經典之後,創作者以跨域語言翻新劇場,展開未來的想像。以色列裔英國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多次造訪台灣,本次以光影與節奏翻轉潛意識,帶來全新舞作《潛夢劇場》Theatre of Dreams;加拿大組合克莉絲朵.派特與強納森.楊(Crystal Pite & Jonathon Young)《集會遊戲》Assembly Hall結合語言、肢體與敘事,在古今錯置的舞台上重構人性的荒謬。兩人繼多次於TIFA亮相後再次回歸,以奇幻劇場語言探索秩序與信仰的邊界;巴羅.德維爾劇團(Baro D'evel)《泥是誰?》Qui Som?以陶土為引,在坍塌與重塑之間提問「我們是誰」,以身體與物質重新演繹存在的重量;法國拉貝克姊妹(Katia & Marielle Labèque)以雙鋼琴挑戰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前衛文本《考克多三部曲》Cocteau Trilogy,重述光影與詩意的宇宙。這些作品以真誠能量回應當代現實,使劇場在流轉中更顯雋永,也讓熟悉的篇章因再生而綻放新光。
精采活動體驗,打造人人都可參與的藝術節
除了豐富節目,TIFA期間亦將推出多元周邊活動,為觀眾打造易於親近的藝術體驗。開春推出的「2026TIFA實境解謎」,結合場館空間與遊戲任務,觀眾將化身訓獸師,帶著靈獸「走獸」穿梭兩廳院場域,守護藝術節順利開幕。3月7日更將舉行玩家團體戰,邀請觀眾齊聚兩廳院,共同破解最終關卡,為TIFA揭開序幕。
延續歷年好評企劃,「2026TIFA藝術家書櫃」邀請創作者分享靈感書單,帶領觀眾一窺藝術思考的源頭;「青銀有約」則以演出為橋梁串連不同世代觀眾,開啟跨年齡對話。藝術節期間亦規劃多場講座、工作坊、分享會與導覽活動,並推出兩廳院會員限定活動,從多重角度親近劇場。
為讓更多人能自在走進劇場,兩廳院也持續推動共融服務,包含「易讀本手冊」、「藝童PLAY─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即時聽打」等友善選項,打造無障礙的觀演體驗。相關周邊活動與共融服務詳情,請參閱兩廳院官方網站。
2026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
演出日期 |
節目名稱 |
演出團隊 |
演出地點 |
|
3/8 |
男中音布萊恩.特菲爾✕梵志登✕ESO《諸神與魔鬼》 |
布萊恩.特菲爾✕梵志登✕長榮交響樂團 |
國家音樂廳 |
|
3/13-3/15 |
徐堰鈴✕李屏瑤《仙女三重奏》 |
編劇|李屏瑤 導演|徐堰鈴 演員|王世緯、王渝婷、李尉慈 、李劭婕、Ihot Sinlay Cihek 卓家安 |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
3/27-3/29 |
台北室內合唱團《島嶼上沒有四十四隻石獅子》 |
台北室內合唱團 |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
4/11-4/12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洪唯堯《沒有派對》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洪唯堯 |
國家戲劇院 |
|
4/17-4/19 |
王宇光《捺撇 duo》 |
編舞、概念|王宇光 演出|古名伸、蘇安莉、王宇光、李尹櫻 |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
4/17-4/19 |
路易霧靄劇團 喬埃.波默拉《兩韓統一》 |
路易霧靄劇團 |
國家戲劇院 |
|
4/18 |
法朵天后瑪麗莎演唱會 |
瑪麗莎 |
國家音樂廳 |
|
4/25-4/26 |
丞舞製作團隊《網》 |
B.DANCE丞舞製作團隊 |
國家戲劇院 |
|
4/25-5/10 |
僻室House Peace✕在地實驗ET@T《獸靈之詩:頭骨的召喚》 |
僻室House Peace✕在地實驗ET@T |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
4/25 |
女高音艾莎.德蕾西《心之女王》 |
女高音|艾莎.德蕾西 鋼琴|喬瑟夫.米道頓
|
國家音樂廳 |
|
5/1-5/3 |
柏林德意志劇院✕克里斯多福.魯賓《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
柏林德意志劇院✕克里斯多福.魯賓 |
國家戲劇院 |
|
5/9 |
拉貝克姊妹:菲利普.葛拉斯《考克多三部曲》 |
拉貝克姊妹 |
國家音樂廳 |
|
5/8-5/10 |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如石頭上的青苔》 |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 |
國家戲劇院 |
|
5/15-5/16 |
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潛夢劇場》 |
侯非胥.謝克特舞團 |
國家戲劇院 |
|
5/22-5/23 |
巴羅.德維爾劇團《泥是誰?》 |
巴羅.德維爾劇團 |
國家戲劇院 |
|
5/28-5/30 |
克莉絲朵.派特✕強納森.楊《集會遊戲》 |
克莉絲朵.派特✕強納森.楊✕基德皮沃現代舞團 |
國家戲劇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