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
-
舞蹈
擬古舞劇如何再創新局?
在剝去特定的角色、佈景與隱約的情節框架後,漢唐樂府的舞台演出,於樂曲風格與舞蹈設計的核心內容上,其實並無太大差異。新加入的肢體語彙,如《洛神賦》的六龍拳舞、《韓熙載夜宴圖》的僧人棒舞,往往與原先的梨園身段在肢體調性與表演的完成度上有明顯的差距。這或許是漢唐樂府在征服國際舞台後,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必須思考的課題。
-
藝視窗 News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接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託,十年後終於交件的譚盾歌劇《秦始皇》,終於要在十二月演出了。譚盾將這齣歌劇定位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並找來電影導演張藝謀擔任製作,男高音多明哥將演出始皇帝,台灣京劇名家吳興國也將擔綱陰陽師一角,大唱京劇。 終年馬不停蹄寫出一部又一部大製作的作曲家譚盾,今年更是國際音樂舞台的焦點,因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盼了十年,終於盼到了一九九六年委託譚盾的歌劇作品《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 一九九六年,譚盾在慕尼黑首演《馬可波羅》Marco Polo,隨即接獲大都會歌劇院此項委託創作,與院方幾經研商之後,決定以秦始皇這個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讓大都會上演一齣「中國的歌劇」。這十年來,譚盾寫了《臥虎藏龍》的配樂、歌劇《茶》Tea、 電影《夜宴》的配樂、電視劇《紅樓夢》配樂等等大作品,卻唯獨《秦始皇》遲遲不見亮相。去年,譚盾終於丟出前半部的總譜,大都會歌劇院表示「鬆了一口 氣」,但當時對於這部歌劇是否真能落實上演,仍不敢掉以輕心。直到今年,譚盾完成總譜之後,《秦始皇》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這件計畫才再往前跨出關鍵的一 步。 將秦代古樂搬上大都會劇院舞台 這部歌劇的定位,以譚盾的說法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他找來張藝謀當製作、樊躍擔任舞台設計、 王潮歌(註)則負責執行導演。張藝謀、樊躍與王潮歌曾合作過《印象‧劉三姐》等印象系列,在以視覺呈現搶攻表演藝術票房的模式上,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成 功經驗。再度攜手打造《秦始皇》,因為打著「第一個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中國歌劇」,三人更是戒慎恐懼,時時惦記著「不能給中國人丟臉,得爭氣!」。張藝 謀更直言,在整個視覺設計與編導發想的過程,「觀眾會不會睡著?會不會鼓掌?」是三人對這部作品的檢驗標準,因此他很有自信宣稱,觀眾將不斷地在視覺上受 到衝擊。另外,服裝設計為電影《英雄》的日本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管的三度驚豔──《洛神賦》
那一夜,歐洲人全都給南管迷醉了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南聲社及主唱人蔡小月的聲音,透過法國國家廣播電台,播送到全歐洲。這場創紀錄的廣播音樂會,從晚上十時到隔天凌晨六時,終夜弦歌不輟,全歐洲估計約有三百萬人,為南管動了心弦。 又一夜,當南管音樂碰上梨園科步 一九九六年,漢唐樂府編創《豔歌行》,舞蹈家吳素君將梨園戲的舞蹈科步融入南管音樂中,歌、樂、舞重新凝塑揉合,形成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南管樂舞劇,成了台灣南管發展分野最重要分水嶺。 這一夜,南管再造新的舞台生命 二○○六年,兩廳院與法國亞眠文化中心、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跨國合製,南管樂舞劇《洛神賦》,將在台、法、德、港四地藝術家的共同參與下,有了新的舞台生命。來自德國的導演盧卡斯強調,並不希望為南管帶來「嶄新的樣貌」,自己反而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不改變茶香,但是讓茶味更香醇。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洛神賦》《求證》Proof
聽多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音樂或數位科技音樂,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味,而南管音樂本身所擁有的優雅及神秘感,對我而言,一直是種美感,音符在每一個細節、分寸之間,展現出來的沈靜似乎像是一種心靈的修為,像是獨樹一格的文化精粹。千呼萬喚終於即將登場的《洛神賦》,屬於少見的跨國大製作,融合文學和美學上的成就,加上找來個外籍導演注入新元素,用西方的觀點來闡述東方的愛情故事,未演先轟動。我相當期待能參與這次藝術饗宴。 Proof我是在家看過DVD的電影版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部得過二○○一年普立茲獎最佳舞台劇、東尼獎最佳劇本,是從百老匯到倫敦劇場都大受歡迎的劇碼,熱門到上了大銀幕。這部戲的確引人深思,也十分有趣,覺得很感動!很高興綠光劇團五月份於國家戲劇院再次加演舞台劇版《求證》Proof,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應該會跟我一樣相當興奮,不想再錯過這次的舞台劇! 文字|林佳樺 目前服務於仁寶電腦,從舞台劇與音樂劇入門,也開始學聽歌劇、交響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過千年,走過台灣海峽……跨洋歐洲
南管的美麗與哀愁
曾經,台灣只要有泉洲移民所在處,就有南管館閣,散播裊裊清音。歷經時代變遷,南管曾經沉寂,也曾復興蓬勃;表演形式也從純粹演奏,變化出結合舞蹈戲劇的「南管劇場」;甚至漂洋過海,讓國際人士心迷神醉何時,南管可能走下表演殿堂,重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南管 德國導演 台法跨國製作
人神奇戀《洛神賦》 詩畫皆入戲
《洛神賦》五月將於台北國家劇院首演後,九月赴德國杜塞朵夫國家劇院,十月赴法國里昂、諾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宮太和殿。預期這將是繼崑曲《牡丹亭》後,另一波炒熱老傳統的文藝復興風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盧卡斯:我的角色,就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
盧卡斯強調,在這次《落神賦》的合作裡,自己的角色,就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不改變茶香,但是讓茶味更香醇:「我的工作只是呈現南管精髓,不會加入顯而易見的非南管元素,完全不想遠離傳統。」
-
特別企畫 Feature
驚豔,化為浪漫詩章
在如今的文化語境之下,重新閱讀曹植(192-232)的〈洛神賦〉,以及在曹植一千四百多年之後的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模仿〈洛神賦〉所寫的〈男洛神賦〉,可以發現兩相映照,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神化了的理想異性真是從「驚豔」開始,一見鍾情,四目相接,六神無主。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南管的天才十問
南管是音樂、戲劇、還是樂器的名字? 南管與北管有什麼不同? 正逢漢唐樂府推出《洛神賦》,想去感受南管的優雅氣氛,又怕聽不懂當場睡得打呼怎麼辦? 免驚!本刊特邀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與專案經理陳倫頡,為「南管新鮮人」來個入門解惑,讓你輕鬆進入南管的「美麗境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預知2006表演紀事—Top 10 & 10 Topic 十大表演紀事背後的現象與議題
前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曾做過一次「預知二○○四表演紀事」,預告全年的表演大事,當時編輯們做得辛苦,但讀者們反映熱烈,把一年的表演大事做了一遍掃瞄,在國內表演團體往往演出的不確定因素還很高的情況下,編輯檯的「預知」風險壓力很大。 二○○六年,編輯檯重提此事。但這一回,我們放聰明些。一方面也因為現在可以照表操課的節目比過去穩定的多,另一方面,每一年其實都有一些大事,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代表意義與趨勢。於是PAR編輯檯蒐列了未來一年即將發生的表演藝術大事,涵蓋人物、場地、節目、事件共二十項,由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楊忠衡、劇場及電影導演鴻鴻,資深劇場工作者耿一偉及PAR雜誌總編輯盧健英,為讀者選出二○○六最值得期待的十件人與事,而「Top 10」的背後有十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與議題(10 Topic)。 表演人物亮眼出線 超凡的舞藝及亮眼的舞台魅力,許芳宜一開始便在無異議的情況下被評為今年「最閃亮的明星舞者」,台灣大部份的觀眾對這位來自蘭陽平原的舞者或許都還不熟悉,除了三月與葛蘭姆舞團領銜演出,今年四月她還將在雲門舞集2主跳羅曼菲為其量身訂做的獨舞。在舞蹈這一行裡,「舞星」的出線十分不易,先天條件、後天努力之外,還要加上許多環境裡的拱月因素,使得她能以身體與作品交盪出極大的影響力,並成為家喻戶曉的舞蹈藝術家。做為一位在國際上被看見的亮麗舞者,我們期待她有更多讓台灣觀眾看到的機會。 在伍國柱因病猝逝後,目前擔任雲門舞集2駐團編舞家的布拉瑞揚更受矚目,被選為「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編舞家」。長年關注布拉瑞揚的劇場導演鴻鴻認為他的作品「格局恢弘,結構奇特,多焦點調度大膽,畫面變化豐富,節奏張馳激烈」,而最難得的,莫過於「情感表達的深沈」。今年四月,雲門年度公演的組合便是林懷民+布拉瑞揚的師生檔。布拉首次從雲門2「晉級」為雲門舞集編舞,「接班人」的態勢呼之欲出。 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請來的歐陸當紅導演托瑪斯.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無疑是今年「最具份量的國際導演」,十月將帶來易卜生的《海達‧蓋布樂》和東德劇作家克洛茲的《點歌時間》。曾多次到德國看歐斯特麥耶作品的鴻鴻說:「他的作品直接面對社會問題,政治氣息濃厚,肢體衝突強烈」,每有新作都會成為歐陸劇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受矚目的創作趨勢
跨界焰火,兩檔重量製作延燒—— 林懷民+蔡國強 & 中法合作《洛神賦》
「跨界合作」的藝術創作不新鮮,要看怎麼跨才好玩!今年台灣表演藝術界最令人矚目的跨界創作,一是華人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將與雲門舞集合作,在雲門秋季公演舞台上搞爆破,二是兩廳院與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聯合製作、漢唐樂府與法國表演藝術界合作的古典樂舞戲《洛神賦》。這兩組跨界創作,會衝撞出怎樣的火花,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