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卡斯要用南管樂舞,表現出《洛神賦》中人與自然的結合精神。(謝春德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驚豔南管.洛神賦 台灣南管 德國導演 台法跨國製作

人神奇戀《洛神賦》 詩畫皆入戲

《洛神賦》五月將於台北國家劇院首演後,九月赴德國杜塞朵夫國家劇院,十月赴法國里昂、諾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宮太和殿。預期這將是繼崑曲《牡丹亭》後,另一波炒熱老傳統的文藝復興風潮。

《洛神賦》五月將於台北國家劇院首演後,九月赴德國杜塞朵夫國家劇院,十月赴法國里昂、諾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宮太和殿。預期這將是繼崑曲《牡丹亭》後,另一波炒熱老傳統的文藝復興風潮。

「漢唐樂府」的排演場上,檀香氤氳裊裊,樂師以指腹撥弄琵琶,南管五大「指」中的〈趁賞花燈〉樂音繚繞,兩名表演者正排練〈定情〉一段,眼神與姿態雖優雅內斂,一舉手一投足卻凝聚出一股幽微的張力,讓觀者為之心撼神搖、恍如隔世,彷彿真的重回兩千年前,曹植寫《洛神賦》的那個青青洛水河畔,目睹曹植與洛神相遇的纏綿愛戀,顧愷之筆下那俊秀深情的曹植、婀娜動人的洛神呼之欲出。

讓觀眾如看長篇卷軸

籌備兩年,兩廳院首度與法國亞眠文化中心、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跨國合製的南管樂舞劇《洛神賦》,將在台、法、德、港四地藝術家的共同參與下,盛大呈現。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說:「《洛神賦》籌製了兩年,卻是漢唐樂府等了二十年的機會,我期待這個製作能為南管帶來新的舞台生命。」

繼《韓熙載夜宴圖》後,《洛神賦》再度以南管詮釋畫作,由法國歌劇導演盧卡斯.漢伯(Lukas Hemleb)執導。盧卡斯強調,自己的角色,就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不改變茶香,但是讓茶味更香醇:「我的工作只是呈現南管精髓,不會加入顯而易見的非南管元素,完全不想遠離傳統。」同時擔任舞台設計的他,在看過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長卷後,將以捲軸的形式,配合畫中詩文所描繪的舞台場景,讓觀眾如看連綿不絕的圖畫。

《洛神賦》以〈驚豔〉、〈謫仙〉、〈投緣〉、〈定情〉、〈收顏〉、〈怨別〉、〈海會〉等七幕敷演一段曹植與洛神間,若有似無、奇幻迷離的人神之愛。音樂部分,陳美娥將曹植的《洛神賦》的聲律與文字改為唱詞,樂曲以四套指譜及一大曲貫穿,包括〈三不和〉、〈四不應〉、〈五湖游〉、〈八駿馬〉,以及重頭戲、南管五大「指」中的〈趁賞花燈〉,清麗樂音縈繞整場演出。畫作中的三十四名角色,囊括生、旦、淨、末、丑,以梨園舞蹈貫穿,展現細緻婉約的南管舞劇風貌。

香港設計大師張叔平首次參與台灣劇場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造型設計大師張叔平首次參與台灣劇場界的服裝設計;張叔平在導演王家衛電影中的造型設計,令影迷留下深刻印象,曾奪下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坎城影展等重要獎項。張叔平將為《洛神賦》設計三十四套服裝,並與同為香港金像獎得主利碧君攜手染製,尤其曹植一角的戲服,特別以手工染色,銜以金箔壓底,做工繁複,材質精細。

《洛神賦》將於在國家劇院首演後,九月赴德國杜塞朵夫國家劇院,十月赴法國里昂、諾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宮太和殿。預期這將是繼崑曲《牡丹亭》後,另一波炒熱老傳統的文藝復興風潮。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

布赫居文化中心位於巴黎南方二百四十公里處,為法國第一個地方文化中心,該文化中心目前有一個三百七十人座的表演廳、一個九百人座的劇院、二個展覽空間、及一個一百一十人座的電影廳,活動型態包含各種劇場活動。布赫居文化中心亦自行製作節目,其製作常到外省巡迴。該中心目前有卅八位全職人員。該中心的藝術推廣工作以透過藝術家與民眾的接觸為規劃主軸。布赫居文化中心的營運經費30%來自票房收入,70%來自政府資助。

該文化中心主任吉爾伯.菲林傑先生自一九七○年起投入藝術領域,活躍於法國劇場界,曾參與多項法國內外音樂、戲劇節目製作工作,一九九二年曾在巴黎「藝術大廈」(Hotel des Arts)策劃二百五十位藝術家作品的展覽拍賣會,為國際特赦組織募款。自一九九六年起擔任布赫居之家主任迄今。(資料提供╱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