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吉賽兒

相關文章 12 篇
  •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戰時輓歌》系列舞劇選粹之《吉賽兒》。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戰時輓歌》 祈願世界和平

    集結一群烏克蘭頂尖芭蕾舞者的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United Ukrainian Ballet),他們來自烏克蘭各地劇院與舞團,因烏俄戰爭而流離失所,最後落腳荷蘭海牙,在此重拾舞鞋,恢復日常的訓練,組成一支職業舞團,在此作為烏克蘭芭蕾舞者的戰時庇護所。今年4月即將首度來台,以《戰時輓歌》系列舞碼替代原預定演出的《天鵝湖》,祈願世界和平。

    文字|張震洲
    2023/03/06
  • 魏樂富與葉綠娜絕佳的默契組合
    即將上場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

    南台灣獨具風格的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將推出《動物狂歡節》和芭蕾舞劇《吉賽兒》兩場音樂會,熱鬧迎接春天。 首場《動物狂歡節》音樂會曲目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德弗乍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由蕭邦享擔任指揮,魏樂富及葉綠娜擔任鋼琴獨奏。 在芭蕾舞劇中被奉爲經典中之經典的《吉賽兒》,在國內一直少有機會看到全幕的演出,更遑論與交響樂團搭配演出的方式。十六年前台灣舞者黃紹仁及吳素芬分別擔任男女主角,十六年後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特地邀請了中華民國舞蹈協會共同參與,再次詮釋《吉賽兒》風采。 有感於台灣藝術長期偏重台北,主辦單位決定將全本《吉賽兒》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呈現,此乃高市交第一次以大型芭蕾舞劇爲演出內容,同時結合南台灣優秀舞者同台演出,期望觀衆共同參與。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吉賽兒》中的精靈——薇麗們穿著衣衫襤褸,更能展現曾經歷過的悲苦。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新想像《吉賽兒》 阿喀郎與英國國家芭蕾攜手冒險

    繼兩年前的《塵》,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再度邀請編舞家阿喀郎.汗合作,重新詮釋經典芭蕾舞劇《吉賽兒》。在阿喀郎與戲劇顧問露絲.利托的掘探下,拉出原作隱藏在浪漫故事下的經濟、權力結構等元素,讓吉賽兒化身移工,在資本主義巨輪下哀吟悲歌,增添了時代感的詮釋,舞出經典新的生命。

    文字|魏君穎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來自捷克的白色浪漫芭蕾《吉賽兒》。
    即將上場

    捷克國家芭蕾舞團二幕芭蕾舞劇《吉賽兒》

    法國浪漫時期文學詩人德菲爾.高第耶(Thophile Gautier)是浪漫時期劇院傑出的劇作家,他將海涅的詩作改編成舞台作品。芭蕾舞劇《吉賽兒》的音樂由知名作曲家阿道夫.亞當所作,由哥哈里及裴洛特爲這齣舞劇編舞,佩帝帕再將其改編發展成更豐富的舞劇面貌。 劇中女主角所佔份量極重,首席女舞者必須有相當高的技巧與造詣方能勝任。因此「吉賽兒」一角是成爲芭蕾伶娜必演的角色。此次領銜舞蹈家雅娜.庫洛娃(Jana Kurova)是捷克國寶級的芭蕾明星,她所詮釋的吉賽兒獲得一致的喜愛與讚賞。 一九九一年捷克芭蕾劇場基金會爲提攜捷克芭蕾人才,邀請她領導捷克國家芭蕾舞團。目前舞團擁有逾百位舞者及二十四位的首席舞蹈家,並經常與國際級舞蹈家合作,使得該團在擁有淸新活力之外,更淬煉出精煉的資質。捷克芭蕾舞團以其深具特色的表演,將音樂與劇本巧妙的結合,展現出濃烈東歐風味的芭蕾。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2期 / 1997年03月號
  • 《吉賽兒》的森林少女群舞浪漫優美。
    企畫特輯 Special 領軍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訪台演出《天鵝湖》、《吉賽兒》

    不朽的芭蕾伶娜 卅二鞭轉丰采再現

    曾是波修瓦舞團第一女主角和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廿年前曾首度訪台主演《天鵝湖》,以兩度表演黑天鵝的卅二鞭轉絕技,成為台灣觀眾心中的傳奇。如今擔任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她,將領軍訪台親展天鵝公主丰采,超越芭蕾伶娜的年齡限制,再現舞台傳奇!

    文字|鄒欣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芭蕾舞著重空中線條,上半身需保持輕盈。圖為基洛夫芭蕾舞團演出《天鵝湖》劇照。
    舞蹈先修班Beginners’ Class

    關於芭蕾的天才十問

    芭蕾這麼優雅,它一開始就是在宮廷發展的嗎? 跳芭蕾一定要穿硬鞋,還有翹翹的超短迷你裙嗎? 我們都知道《天鵝湖》、《胡桃鉗》,但除了優美的音樂與有趣的劇情外,我們還能怎麼欣賞芭蕾之美? 這個月剛好俄羅斯超級芭蕾天團聖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二度訪台,想必又會掀起一股「芭蕾瘋」!我們特地邀請耕耘芭蕾多年的台北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吳素芬,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領為芭蕾迷醉的你,一窺芭蕾的前世今生。

    文字|吳素芬、周倩漪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兼顧浪漫傳統與現代美感

    台灣製作大型古典芭蕾舞劇最難之處除了舞者的足尖技巧外,舞蹈編排也是一項大挑戰;在舞台上要兼具炫技及展露現代美學觀,抓住看慣國外芭蕾舞者表演觀眾的目光並不容易。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此次公演《吉賽兒》,在芭蕾技巧上,不僅展現出學校芭蕾訓練的成果,也同時顯露出台灣芭蕾舞者邁向專業舞台的潛力。就整體舞台視覺而言,既能兼顧傳統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又展露出現代舞台的美感。

    文字|王凌莉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吉賽兒》中化成精靈「薇麗」的少女們。(Tristram Kenton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典與現代俱現 跨越時代的經典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訪台的舞碼,包括浪漫芭蕾舞劇《吉賽兒》、「英倫經典」系列的《狂想曲》、頗受好評的現代芭蕾作品《色飽和度》與DGV,跨越古典與現代,也展現了舞團多元精湛的芭蕾魅力!

    文字|魏君穎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余能盛的《吉賽兒》把背景放在台灣,一樣詮釋吉賽兒至死不渝的愛情。
    舞蹈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 經典在地新繹

    余能盛版《吉賽兒》 鐵工廠的貧富之戀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余能盛,今年別出心裁地改編法國經典浪漫芭蕾《吉賽兒》,將故事場景搬到台灣一座鐵工廠,四位主角化身成鐵工廠內各層階級,仍圍繞在因社會階級、貧富不均而發生的愛情悲劇,以及詮釋吉賽兒至死不渝的愛情。

    文字|陳谷忻、鄒欣寧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當西歐芭蕾沒落之際,艾爾絲勒的《吉賽兒》在俄國受到極大的歡迎,使芭蕾舞得以在俄國延續發展。
    焦點

    一百五十歲的遊魂 《吉賽兒》版本的變遷

    《吉賽兒》是芭蕾舞蹈史中最著名的舞劇之一。自從一八四一年的首演至今,其所經歷的各種精采改寫過程──無論背景是在浪漫時期的法國、沙皇統治下的俄國、殖民地時期的美國南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或甚至是在近代西方的精神病院,都反映出不同的編舞者對自己所處社會的詮釋。就在中華民國舞蹈學會根據南美舞蹈家雨果.德拉瓦耶爾所編排的《吉賽兒》即將上演之前,讓我們隨著這個周遊列國的幽魂,神遊一番。

    文字|邱馨慧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古典芭蕾的搖籃與創作之源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不僅是古典芭蕾傳統的繼承者,同時也是一座活躍的現代舞創作中心。 該舞團一五九一年在法國舉行的一場王族婚禮後創立成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他們結合音樂、詩、繪畫和舞蹈等藝術形式於一身的芭蕾舞劇,一度爲宮廷晚宴帶來輝煌無比的光彩。 在凡爾賽宮,盧利(Jean-Baptiste Lully)的音樂不時伴隨著路易十四的生活起居。當他起床、進餐或接待王公貴族之際,宛如一齣引人入勝的芭蕾舞劇。爲了達臻節奏劃一、結構嚴謹的古典美學境界,路易十四於是在一六六一年創立了皇家舞蹈學院。該校的宗旨在推展舞蹈專業訓練、界定五項芭蕾基本動作,並由人體自然動作中淬煉出曼妙的舞姿。

    文字|Cyprien Fronteddu、郭昭澄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吉賽兒》,是技巧和學派的勝利,而非抒情與審美的卓越。
    演出評論 Review

    括了浪漫芭蕾一個耳光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對《吉賽兒》的新詮釋,是向一百五十二年前在巴黎歌劇院舞台上所創造的同名傑作的挑戰。

    文字|阿卡迪.索可洛夫、司格林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讀點字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