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舞蹈

兼顧浪漫傳統與現代美感

評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年度展演《吉賽兒》

台灣製作大型古典芭蕾舞劇最難之處除了舞者的足尖技巧外,舞蹈編排也是一項大挑戰;在舞台上要兼具炫技及展露現代美學觀,抓住看慣國外芭蕾舞者表演觀眾的目光並不容易。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此次公演《吉賽兒》,在芭蕾技巧上,不僅展現出學校芭蕾訓練的成果,也同時顯露出台灣芭蕾舞者邁向專業舞台的潛力。就整體舞台視覺而言,既能兼顧傳統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又展露出現代舞台的美感。

台灣製作大型古典芭蕾舞劇最難之處除了舞者的足尖技巧外,舞蹈編排也是一項大挑戰;在舞台上要兼具炫技及展露現代美學觀,抓住看慣國外芭蕾舞者表演觀眾的目光並不容易。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此次公演《吉賽兒》,在芭蕾技巧上,不僅展現出學校芭蕾訓練的成果,也同時顯露出台灣芭蕾舞者邁向專業舞台的潛力。就整體舞台視覺而言,既能兼顧傳統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又展露出現代舞台的美感。

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年度展演《吉賽兒》

11月18、19日

台北市立社教館城市舞台

《吉賽兒》是十九世紀浪漫派芭蕾舞劇的結晶,女主角在這齣二幕舞劇必須同時面臨戲劇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兩方面的嚴格挑戰。一百六十年來,「吉賽兒」的舞步和舞姿成為考驗芭蕾伶娜舞蹈功力的試金石,只要能夠跳好這個角色,就能成為芭蕾舞明星。台灣製作大型古典芭蕾舞劇最難之處除了舞者的足尖技巧外,舞蹈編排也是一項大挑戰;在舞台上要兼具炫技及展露現代美學觀,抓住看慣國外芭蕾舞者表演觀眾的目光並不容易。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此次公演《吉賽兒》,在芭蕾技巧上,不僅展現出學校芭蕾訓練的成果,也同時顯露出台灣芭蕾舞者邁向專業舞台的潛力。就整體舞台視覺而言,既能兼顧傳統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又展露出現代舞台的美感。

浪漫芭蕾的表演形式通常以兩幕來對照不同境界。《吉賽兒》這部描寫一個農家女從熱愛生活、嚮往愛情到發現自己受騙瘋狂、心臟病發而死,最後卻變成怨靈的舞劇,在第一幕中,以中世紀農村為背景,強調劇情發展及情節陳述;第二幕描繪吉賽兒死後成為「維麗」(註)的場景,這一幕偏重氣氛的營造,舞台上表現虛幻情境,與前一幕的寫實場景相對應。這部芭蕾舞劇從一八四一年六月在巴黎首演科拉利(R. Coralli)及佩羅(J. Perrot)共同編舞的首版後,百餘年來也有不少編導會在舞台上做些調整,這次台灣藝大舞蹈系公演的版本著重舞蹈編排的豐富性,凸顯群舞的可看度,減低獨舞者表演技巧青澀的壓力,讓觀眾不會只定焦在男女主角身上。

舞風無國界

《吉賽兒》一、二幕舞蹈的質感並不相同,上半場表現寫實場景,舞蹈動作親地性強,為了展現真實世界的具象感,要求舞者在快速的節奏下,跳出組合複雜的小舞步,通常以手牽手圍成圈的群舞來表達歡慶樣貌。此外,這場的戲劇性強,在展現舞蹈技巧之餘,舞者的「演」功要夠,無論是表情還是啞劇手姿,都是這一幕的特色。

這次飾演伯爵阿布雷的陳武康在第一幕的表現空間不大,他雖然運用了許多手勢和肢體動作來展現此幕的戲劇張力,但是他過於快速而華泛的肢體動作無法貼切詮釋人物的內心性格。而飾演吉賽兒的李書嫻,雖然擁有變化多樣的表情和肢體語彙,但在人物刻畫上,有些段落鍾情於足尖動作,反而忽略了該有的戲感。農村葡萄收成節慶群舞,舞蹈動作及隊形變化活潑,舞蹈編排在這一幕裡,跳脫早期《吉賽兒》舞劇所強調的「異國風格」,觀眾看到的是節奏明快、音樂性十足的肢體律動,舞蹈展現出的是「無國界」般的現代風格。女群舞的動作整齊且隨節奏變化活潑度夠,場面不亞於吉賽兒獨舞;可惜的是男舞者群舞的技巧有待加強。     

群舞變化活潑

第二幕因應描繪「維麗」的主題,舞蹈風格以柔美輕盈為主,動作上強調高跳、踮起足尖行進、或躍起在空中長時間停留,再緩緩落下形成一種飄然落地的感覺。女舞者們在這一幕整齊的動作及訓練有素的足尖技巧,舞台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在舞蹈編排上,整體結構除了幽靈皇后與吉賽兒獨舞外,還加入維麗與幽靈皇后的三人舞,提升舞蹈的層次感;此外,維麗群舞從列隊、環圓再到浪舞交錯,隊形變化活潑,分隔出多角化的舞台空間,增加視覺的豐富感與精采度。

李書嫻在這一幕吉賽兒的詮釋已有職業舞者之姿,她的足尖有力、落地輕盈;不過,除了踮跳之外,在空中停留時小腿以下的細部動作和耐力都需要再加強。陳武康在第二幕比較能夠展現實力,他的高舉和扶持動作與李書嫻彼此互動流暢,對女舞者能夠表現出蜻蜓點水般美妙舞步貢獻不少;但是,他在一、二幕中角色性格轉變的掌握上卻差強人意。扮演希拉倫的謝譯平,在下半場表現突出,以一個大一學生而言,他的爆發力和穩定度都算不錯,尤其是在維麗們圍舞一段,他既能舞又能兼顧戲劇張力,舞台潛力十足。維麗群舞在第二幕展現出專業水準,舞步整齊,舞台表現精采;可惜的是部分段落中,維麗獨舞者的穩定度欠佳。

佈景虛實相融 燈光減去神秘

舞台設計方面,上半場幕啟,舞台左側是農家女吉賽兒的家,右邊則是伯爵阿布雷隱身農村的小屋;順著舞台後方延伸的背景有葡萄園、山丘,遠方的山頂則是莊園領主的城堡,佈景虛實相融,在中世紀寫實場景裡也兼具浪漫芭蕾的唯美風格,為整體視覺加分。第二幕森林中墓地一場,舞台佈景要求簡單,燈光設計才是重點。這一幕強調午夜霧氣重重、磷火閃爍的場景,晦暗的青白光通常是此幕表達的手法;如此一來,才能呈顯出穿透明白紗長裙的維麗們飄忽的感覺。房國彥在這次燈光的設計上明顯偏亮,減少了森林墳地該有的神秘感,而舞台側燈打出強烈的黃光,反而與午夜靜謐的調性產生衝突,同時反射在維麗身上的黃光也破壞了維麗該有的虛幻感。此外,他在這一幕大量運用追蹤燈,雖然讓獨舞者的舞姿清楚展現,不過,整體明暗控制卻無法讓人感受第二幕該有的幻影情境。

在舞服設計上,林璟如既能兼顧浪漫芭蕾的基本調性,又能表現出現代美學觀。在第一幕的農村女服裝上,她在寫實與抽象間尋求變化,打破傳統中世紀農婦的具體形象,在紗裙上運用粉色系漸層彩度,表現出現代感。不過,也因為農婦舞衣融合了現代美感,貴族的服飾就顯得老式,少了點「華麗」感。

註:在歐洲民間的傳說裡,婚前被情人拋棄而怨死的幽魂,為了復仇,這些幽魂身披白紗,頭戴花環,午夜徘徊山林、墳間,引誘男人舞到精疲力竭而死。

文字|王凌莉 新聞文字工作者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