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賽兒》中的精靈——薇麗們穿著衣衫襤褸,更能展現曾經歷過的悲苦。(Laurent Liotardo 攝 English National Ballet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新想像《吉賽兒》 阿喀郎與英國國家芭蕾攜手冒險

繼兩年前的《塵》,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再度邀請編舞家阿喀郎.汗合作,重新詮釋經典芭蕾舞劇《吉賽兒》。在阿喀郎與戲劇顧問露絲.利托的掘探下,拉出原作隱藏在浪漫故事下的經濟、權力結構等元素,讓吉賽兒化身移工,在資本主義巨輪下哀吟悲歌,增添了時代感的詮釋,舞出經典新的生命。

繼兩年前的《塵》,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再度邀請編舞家阿喀郎.汗合作,重新詮釋經典芭蕾舞劇《吉賽兒》。在阿喀郎與戲劇顧問露絲.利托的掘探下,拉出原作隱藏在浪漫故事下的經濟、權力結構等元素,讓吉賽兒化身移工,在資本主義巨輪下哀吟悲歌,增添了時代感的詮釋,舞出經典新的生命。

十九世紀的古典芭蕾舞劇《吉賽兒》,以鄉村女孩吉賽兒與偽裝身分的貴族阿爾伯特的愛情為主軸,鋪陳兩人相遇、陷入熱戀、揭穿謊言,以及吉賽兒心碎發瘋自殺,成為被愛背叛的精靈「薇麗」。故事情節和情緒多變,廣受許多芭蕾舞迷的熱愛,也是眾多芭蕾伶娜想詮釋的角色。

資本主義與移工的《吉賽兒》

原作經典,卻不代表沒有顛覆和創新的可能。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的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Tamara Rojo)繼兩年前與阿喀郎.汗(Akram Khan)合作《塵》Dust後,今年又再度邀請阿喀郎與之合作,重新詮釋《吉賽兒》這齣經典故事。無論是音樂、舞蹈到布景及故事設定,皆是全新創作,也展現了塔瑪拉.若荷追求創新的企圖心。此外,這也是阿喀郎汗的第一齣全本芭蕾舞作品。

阿喀郎與戲劇顧問(Dramaturgy)露絲.利托(Ruth Little)重新挖掘吉賽兒故事中的元素,並思考當中的社會脈絡。除了浪漫情節之外,當中還有經濟、權力結構等元素,如農民之於地主,窮人之於貴族特權,卻是原始版本中以浪漫故事為主,並未深究的議題。利托和阿喀郎藉此機會,思考「如果將浪漫元素移除,故事還有什麼其他面向?」藉由這些探索,阿喀郎將場景設定在當代,著眼於現下世界中的不平等。孟加拉裔的阿喀郎,關注當地紡織工廠被剝削的女工悲歌,層出不窮的工廠意外和犧牲的工人們,也成了當代的薇麗,只是背叛她們的並不是愛情,而是資本主義。

在新版的《吉賽兒》中,她化身為一名移工,在服飾工廠裡工作。與外界隔絕,生活看不見快樂與希望,工廠更成了地主們尋求娛樂的場所。阿爾伯特偽裝自己是移工一員,與吉賽兒陷入熱戀……儘管故事梗概相同,如此的重新詮釋,為故事添加了時代感,賦予經典新的生命。

無論是葉錦添的舞台設計,或是舞者的服裝,刻意選擇的冷冽背景、架起的高牆上滿布的手印,還有以大地色為主的服裝,足以顯現移工黯淡無生氣的生活。而劇中的薇麗們穿著的紗裙,雖然依舊在旋轉時顯得輕盈,卻不若原版本中的柔美無瑕,她們衣衫襤褸,更能展現曾經歷過的悲苦。此外,薇麗們手執竹竿,讓舞蹈動作更顯力道。從這些設計中,不難看出與阿喀郎其他作品如《塵》及《輪》(Until the Lions,前譯「獅若有言」)相似的元素。

有潛力成為廿一世紀經典

在接受《衛報》訪問時,阿喀郎坦言作為觀眾看《吉賽兒》與作為編舞家來看這齣作品,是完全不同的——「糟糕,這下子你得自己想辦法了。」為了完成此製作,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讓舞團專心只排練、演出這齣作品,對於常常有好幾齣舞碼連番上演的芭蕾舞團而言,非常少見。塔瑪拉.若荷與另一位優異的首席舞者Alina Cojocaru輪流擔綱主角,曾多次演出《吉賽兒》的兩人,如何詮釋時空背景迥異、就連個性也不盡相同的當代吉賽兒,著實挑戰她們的功力。

這次《吉賽兒》於曼徹斯特首演,媒體評論多持正面評價,例如《紐約時報》認為英格蘭國家芭蕾這回「賭贏了」,《週日郵報》認為它將成為廿一世紀的傑作之一,《衛報》亦認為阿喀郎的詮釋精采,瑕不掩瑜,並有潛力成為經典。此製作之後將巡演至布里斯托、南安普敦,再回到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

相關網址: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giselle.ballet.org.uk/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