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翠
-
戲劇 交疊落語、舞踏與現代劇場
是「磨」也是「魔」 面對每個創作者的《逢魔時刻》
「逢魔時」(おうまがとき),指的是黃昏時刻。在日本文化中,這個時刻晝夜交錯、天色漸暗,相傳會遭逢災禍,或是容易遇到魔物。落語家戴開成此次以「逢魔時刻」命名作品,除借取其原意,同時思考我們對「魔」的未知,以及可以面對的方式與心態;更想說的是,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都有可能在某個階段過不了內心的魔。這不僅呼應了《逢魔時刻》本作為2022臺灣戲曲藝術節的其中一檔節目(後因疫情延期),而以「妖怪」作為發想主題,透過傳統落語段子,發展出一對表演怪談的師徒在路上遇到危機的故事;另外,也是此作混合了落語、舞踏、站立喜劇、現代劇場等形式,嘗試跨越每種表演形式自身的「魔」(關卡)。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
去年的十二月初,劇場大師、丹麥歐丁劇場藝術總監尤金諾.芭芭與資深女演員茱莉亞.瓦雷,應江之翠南管劇場之邀,為該團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訓練。芭芭充滿創意的思考與訓練方法,讓習於南管傳統肢體的成員展現出另一種美麗丰姿。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從旁觀察,特為本刊寫下芭芭與南管演員的工作過程。
-
戲劇
流浪的藝術家 搬演生命的獨腳戲
林懷民將文化獎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藝術家到海外從事「貧窮旅行」。極體劇團(今年更名梵體劇團)的傅子豪與瘋狂劇場的王瑋廉已流浪歸來,與吳文翠、胡心怡,設定好遊戲規則,各自以「在路上」的主題,廿五分鐘的獨腳戲,分享他們的旅程。
-
舞蹈
牡丹開五色,燦爛女人花
在這五段由女性創作的舞作中,可以看到堅忍的母愛奉獻、堅貞的男女情愛、現代女性的自我定位,以及內心慾望的探索,「在每段舞作中,都用不同的顏色主題營造不同氣氛,深刻探討女性的外形與內在。」台北民族舞團藝術總監蔡麗華表示。
-
嚐鮮
戀人絮語
六個表演工作者以獨腳戲的形式,用自己的身體表演,演述六個誠實的同志情感故事。
-
現象‧現場
演不演?有關係!
同樣外延劇本的定義,甚至延伸為去文字、去語言,因此推翻了所有人對讀劇的刻板印象。傳統的讀劇就是唸劇本,呈現戲劇的文學部分;讀劇呈現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演員聲音詮釋。但是,這些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認識,現在毫不留情地被顛覆了。在這兩個讀劇節裡,戲劇非文學(導演、表演)的部分受到更多的矚目和強調,結果改寫了傳統「劇作家」的定義,擴張了社會大眾對劇本的想法,把讀劇發表會變成一個實驗演出的場域。
-
現象視察
一個美國人,走在進香的路上
劇場創作者並不是為了學習動作技巧才來徒步進香,而是他們藉著參與這具體的、動態的田野活動去重新認識他們的土地、文化、社會、族群以及自己。至於我,一個卅一歲的美國表演學者與劇場工作者,過去三年參與的進香經驗,已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變得對台語有興趣,走路也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之一,而我的表演訓練愈來愈重視過程勝於結果。
-
現象視察
發現小劇場,既不驚喜也不意外
在公布這些「不讓人意外」的參與團隊,和這場應該是能撫慰許多不堪與不平的系列演出之後,不論哪一代的劇場創作者所顯露的情緒與焦慮,竟似一陣嬉鬧無趣的雀鳥雜音,不見回聲與蹤跡。有一股急於突破的世代能量,在對某種現實的恐懼與逃避下,遭到環境的綑綁,硬生生地被壓抑了下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倫山中樂 吳文翠
「有一天,我們在家排戲,晚上十點了,我偶然聽到他在開瓦斯爐熱菜的聲音,過不久,他就來敲我們的門。『吃飯了!』天啊,他竟然弄了套餐,而且還一盤盤分好。」吳文翠一邊吃著不熟的雞排,有點硬的馬鈴薯,一邊搖著頭說:「太不可思議了!」
-
即將上場
極體劇團演出《不帶連》
《不帶連》是「極體劇團」吳文翠自紐約返國後的第一齣創作,然在精神上卻與之前的「蓮之系列」:《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等表演,有著難分難解的連繫,如命名風格的延續──取自植物名字的諧音或意象──楊桃/羊逃;布袋蓮/不帶連。此外,創作方式也如同以往:邀請參與創作者先一同生活,再彼此觀察構思,爲演員身體挨尋求多方面的可能。雖然主人是吳文翠,但仍可看到不同的身體──如江之翠劇團的溫明儀、身聲演繹社的簡昭宜、吳忠良及李爲仁──在相濡以沫的環境中所發展出的對話,此次將由李爲仁擔任整齣戲的場面調度。 吳文翠在小劇場裡孜孜矻矻地爬梳了十年,與台灣的劇場關係也一直是難分難解,經歷了本土、戲劇硏究所、紐約等不同場域,從外界往回看自己,她看到了什麼?觀衆將看到什麼?十月底,在華山,「極體」將邀請舊雨新知一起來分享《不帶連》的種種牽連。此次演出爲免費入場。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來到劇場,來見吳文翠,看生命之所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水痘出完了嗎? 「現代劇場硏討會」檢討會
找出自己的定位、困境,然後再找出自己的美學、歷史。似乎是「現代劇場硏討會」會後,大家都有的共識。然而,正如人一生當中一定要出的「水痘」一樣,會議結束了,台灣「現代劇場」的水痘是不是也都浮現了呢?
-
戲劇
五花八門的「女」節
《女節》一系列表演,除了沾帶一個「女」字以外,她們對女性議題的看法,其實各有懷抱,心思不同,交集少的可憐。 唯其如此,我們反而可以從這次參與女節的作品,一探台灣活動於劇場的二十至三十歲之間表演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們,對這個流行風尙的反應(或者無動於衷),以及這股「女性」風潮在舞台上發酵情況。
-
即將上場
極體劇團秋老虎大公演《災難》
成立一年的極體劇團,推出創團之作《災難》,編導羅曲妃曾經參與靑少年巡迴劇坊、蘭陵劇坊、優劇場等演出,演而優則導。主要演員吳文翠、舞台設計黃俊華、製作人謝東寧,都是優劇場早期的成員。 《災難》創作起源於「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場災難」的思惟,以白描的、嘲諷的、漫畫的手法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