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誠
-
第35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 從日常看見傳藝
第35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於8月31日晚間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揭曉19個獎項優秀得主。文化部長李遠親臨盛會,除了向所有辛勤付出的評審團隊表達敬意,也頒發象徵終身成就與特殊貢獻特別獎予音樂學家駱維道及戲劇學者邱坤良,感謝他們對傳統藝術的深遠影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曾慧誠 深刻連結戲劇與音樂 立下本土音樂劇里程碑
長年厚積台灣本土語言、歌謠與身體,曾慧誠在執導《勸世三姊妹》一劇中爆發了渾厚的力道,精準地在俚俗中展現作品深層的內涵與結構,同時也為載歌載舞的音樂劇注入趣味的元素。但在剝開作品層層外裝,深入核心即可發現,紅了一整年的《勸世三姊妹》,實質原因在於導演統整各部門意見時,能抓住中心思想並以深厚的音樂造詣溝通。也就是說,除了文本為依歸之外,他也能夠閱讀樂譜、依據經驗與團隊各層討論與整合。集創意才華、劇本音樂的理解以及對演員團隊的有效領導,是曾慧誠在今年度脫穎而出的最佳依據。 注目焦點一: 就讀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大學時期開始愛上音樂劇,畢業後赴紐約攻讀音樂劇表演並取得紐約大學(NYU)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不僅接受完整的音樂劇訓練,在美7年期間亦從事音樂劇演員工作。回台後,於2007年與朋友組成「躍演劇團」,誤打誤撞接下導演工作。然而,他也曾回頭擔任演員,獲選中國大陸中文音樂劇《媽媽咪呀》主要角色之一,在當地巡演190場,為期一年。由於該劇製作為英國團隊,因而深入了解百老匯音樂劇的整體製作流程與概念。 注目焦點二: 曾慧誠作為一位音樂劇演員,深刻了解音樂劇中戲劇、舞蹈、歌唱等訓練;而作為導演,除了「躍演劇團」的作品外,他也執導了數十部大小音樂劇如:《隔壁親家》、《釧兒》、《DAYLIGHT》、《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搭錯車》等。累積豐富的導演工作經驗,從而使這些重量級的製作有適當的發揮。 注目焦點三: 在多年的積存後,將台灣土地上的文化底韻,揉合進作品中。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從2021年第一次讀劇即因開頭歌曲〈我幹你祖嬤老雞掰〉引起轟動,後又因劇中人物地址湊巧對應到真實住戶掀起另一波話題。2023年正式在高雄衛武營首演因牽亡歌的口白旋律與意義、家人親情深度詮釋以及結合時事哏等內容震撼觀眾,整體好評口碑逐漸發酵。之後在其他場館演出,造成北藝中心一票難求、臺中國家歌劇院加開場次的現象,年底更應文化部特別邀請,在彰化縣社頭運動公園首度展開戶外公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所不知道的曾慧誠
澎湃的心總是含蓄地表達
認識慧誠的人提到他,腦海裡的第一印象不外乎是爽朗的笑聲、燦爛的笑容;也很多人覺得他總是充滿樂觀,能給旁人無比力量。確實,他一直扮演團隊的精神支柱,再痛苦艱難的挑戰,只要有他在,總能鼓舞所有人繼續堅持。不過更多時候,在他陽光溫和的外表下,他那顆小小燒燒的心早已澎湃更甚暴風雨。 慧誠對很多人事物都有很強烈的感受,細細地觀察周遭發生的一切,我相信這是他的作品總是能夠撼動人心的原因;但特別的是,這些狀態他鮮少會讓人知道。和他認識超過10年,我也一直是到這4、5年與他緊密工作,他才會對我吐露出他的想法與心事。我常常在想,或許這就是慧誠是一個工作狂的原因:如果他不持續埋頭在工作裡抒發他的種種感受,他內心的那些澎湃無處可去,有一天,難保會做出什麼爆炸性的舉動。 不過這個特質也有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地方。 作為躍演的大家長,與慧誠最緊密工作的一群人就是團員們了。不分年紀資歷,大夥一直以來都很渴望得到他的肯定。(畢竟,得到肯定或許就會有下一齣戲可以演?)但他總是吝於直接稱許,每當他覺得不錯,就是淡淡地跟我說「誰誰誰這次真的超棒」、「我覺得他進步很多」,我都會跟他說:「那你就跟他講啊!」但他不會,好像說出口這個世界就會毀滅一樣。 不過這就是曾慧誠,含蓄地表達所有澎湃熱切的心意。如果這是他能夠持續產出好作品的原因,那讓他保有一些神秘感也沒什麼不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所不知道的曾慧誠
關於慧誠的那些小事
慧誠是工作狂,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曾上一秒跪趴在沙發與團員聊天,下一秒臉埋入沙發裡睡著了!好怕這樣不會窒息死亡嗎? 他非常做自己,佩服他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常看慧誠穿破爛的T-shirt,反穿也怡然自得,排練場孤單的襪子肯定是他留下的,若他一表人才地打扮肯定有事要發生。對了!他不喝熱水,即使寒流也會搭配一杯冰美式。他工作時,會親力親為地一起搬道具。有一次,他搬道具馬桶不小心閃到腰,最後坐輪椅趕高鐵去下一個行程。慧誠在NYU求學時的演員照片超級帥,堪比F4!但現在我們稱呼他「邋遢王子」。 慧誠平時很關心團員,我們會一起在排練場看音樂劇影片,也會一起吃火鍋、看電影。記得十幾年前失戀的時候他正在大陸巡演《媽媽咪呀》,打了好幾通長途電話對著他大哭,他是非常好的傾聽者和大家一起經歷生命成長。他也喜歡小動物,曾前後養了三隻狗一隻貓還有一隻灰老鼠,就是料理鼠王的灰老鼠。哪一天他茂密的頭髮裡站著一隻灰老鼠我們也不以為意。 慧誠的躍演劇團對我們來說是表演路上的家,這個家不僅教我們技藝上的美學、演員養成的態度,也支持著我們的人生。他像哥哥像爸爸一樣帶領著團員前進。我們希望他好好的,不僅人生或各方面,我們永遠樂意在後方幫他撿襪子。
-
《勸世三姊妹》星光場眾星雲集 搶先感受台灣文化魅力
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將於本週六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開始台北站9場演出,不僅舞台規模升級、服裝繽紛華麗、歌舞陣容浩大,也與各類人氣話題品牌展開合作,結合好吃、好看、好聽、好用、好放鬆的感官體驗,讓觀賞音樂劇能夠成為套裝行程般的休閒活動,開心娛樂一整天。
-
魏德聖創意發想 北市國精釀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
吸引樂壇目光的北市國TCO劇院,繼2017年《李天祿的四個女人》、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之後,今年度與音樂劇團躍演合作、再次推出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本劇主創陣容堅強,由導演魏德聖擔任創意總監,榮獲多座金曲獎的作曲家李哲藝擔任作曲與指揮,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編寫劇本,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擔任導演,搭配臺北市立國樂團磅礡的現場演奏,將於7月8、10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11月4、6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隆重登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
曾慧誠:站穩馬步,涓滴音樂劇的滄海盛事
導演曾慧誠從紐約返台,也已10多年了。檯面上,隨著場館的興建,本土音樂劇的演出看似才漸漸甦醒;檯面下,那已是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翻天覆地的轉變,才慢慢有諸多作品浮上觀眾面前。曾慧誠說:「我一開始將音樂劇的表演概念帶來台灣時,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好像那些說法都是從我頭腦裡長出來的,大概要等到這幾年,開始跟紐約的師資做連結,才發現那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舉例來說,2008年他指導《隔壁親家》,「剛開始排練,我說先不要唱,彼此用歌詞來對話,但不要做任何事。這件事情對那個年代來說很莫名其妙。」
-
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 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
躍演音樂劇團製作的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歷經7年多次劇本修正與演出,佳評如潮,本週末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4場,這部由澎恰恰以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為發想,尚和歌仔戲團長梁越玲編劇,由李哲藝領軍的灣聲樂團現場演奏的作品,將帶給觀眾又甜又酸的都會愛情故事。
-
音樂 經典音樂電影搬上舞台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搭錯車》
〈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這些隨著一九八三年電影《搭錯車》留在台灣民眾心中的歌聲,將再度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形式呈現。這次的製作由歌手丁噹、王柏森主演,曾慧誠執導,陳樂融改編舊曲並創作新曲,也有更貼近當下現況的劇情調整,是近年少見的流行樂、劇場與電影界三方協力之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釧兒》 歌仔戲棚裡的癡愛情緣
澎恰恰的原創故事、曾慧誠執導、李哲藝擔綱原創音樂的音樂劇《釧兒》,將為十月份的「衛武營玩藝節」揭開大幕。以歌仔戲班為背景,將經典戲碼《薛平貴與王寶釧》交織其間,鋪陳生死穿越的相守深情,歌仔戲調與西方音樂劇融為一體,加上戶外舞台的自在氣氛,《釧兒》比照百老匯製作模式,以近半年的時間進行讀劇、試演、預演,將展現不同以往的台灣音樂劇風景。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導演
曾慧誠 音樂劇,就是要「溝通」!
擁有紐約大學音樂劇表演碩士頭銜,是少數在美國受過完整音樂劇表演訓練的台灣演員,耀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歸結音樂劇的表演核心:「就是溝通!」用音樂、歌唱、舞蹈這三者一家的表演方式,為戲劇說的故事主旨服務。明白一個外國人難以融入文化語境要求甚高的美國音樂劇界,他決心返台,透過耀演劇團的創立與製作,打造屬於台灣的音樂劇未來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喜樂社區》
我不認識曾慧誠,但我得承認,他即將首演發表的音樂劇《喜樂社區》,是我這個月最感好奇和興趣的表演。一方面是我本來就對原創、新風格、本土的作品感到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精緻路線的作品,補足目前日新月異音樂劇舞台的新門類。 從前年開始,綠光劇團和嵐創作體陸續引進中小型的百老匯音樂劇,這些美式音樂劇講究細膩與寫實,就像室內樂一樣,適合親近的欣賞環境與直接的交流溝通。雖然規模小,但就像近距離魔術一樣,反而需要更成熟的技術與訓練。 本劇是「耀演」劇團的創團之作,由團長曾慧誠(導演,美國紐約大學音樂劇碩士)和詞曲創作人李潔亭共同創辦。而《喜樂社區》的創作靈感得自百老匯音樂劇《Avenue Q》,這是一部以芝麻街布偶演出的可愛作品,如同去年演出的《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一樣,關切的是平常人生活中的小問題。也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所以它就成為人生共通的大問題。從該團對本劇創作理念的陳述看起來,台灣音樂劇已經從「為做而做」的摸索階段,進入有所嚐試而做的實踐階段。而這群以新面孔為主幹的新血輪,相信可以為本土音樂劇場帶來更多的思維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