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曾慧誠

相關文章 7 篇
  • 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劇院」今年推出全新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講述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傳奇的一生。

    魏德聖創意發想 北市國精釀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

    吸引樂壇目光的北市國TCO劇院,繼2017年《李天祿的四個女人》、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之後,今年度與音樂劇團躍演合作、再次推出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本劇主創陣容堅強,由導演魏德聖擔任創意總監,榮獲多座金曲獎的作曲家李哲藝擔任作曲與指揮,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編寫劇本,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擔任導演,搭配臺北市立國樂團磅礡的現場演奏,將於7月8、10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11月4、6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隆重登場。

    文字|張震洲
    2022/06/06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

    曾慧誠:站穩馬步,涓滴音樂劇的滄海盛事

    導演曾慧誠從紐約返台,也已10多年了。檯面上,隨著場館的興建,本土音樂劇的演出看似才漸漸甦醒;檯面下,那已是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翻天覆地的轉變,才慢慢有諸多作品浮上觀眾面前。曾慧誠說:「我一開始將音樂劇的表演概念帶來台灣時,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好像那些說法都是從我頭腦裡長出來的,大概要等到這幾年,開始跟紐約的師資做連結,才發現那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舉例來說,2008年他指導《隔壁親家》,「剛開始排練,我說先不要唱,彼此用歌詞來對話,但不要做任何事。這件事情對那個年代來說很莫名其妙。」

    文字|郝妮爾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躍演製作團隊精心打造《釧兒》,歷經多年巡演與發展,本週首度於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台。

    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 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

    躍演音樂劇團製作的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歷經7年多次劇本修正與演出,佳評如潮,本週末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4場,這部由澎恰恰以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為發想,尚和歌仔戲團長梁越玲編劇,由李哲藝領軍的灣聲樂團現場演奏的作品,將帶給觀眾又甜又酸的都會愛情故事。

    文字|張震洲
    2022/03/11
  • 音樂劇《搭錯車》的創作與表演群。
    音樂 經典音樂電影搬上舞台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搭錯車》

    〈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這些隨著一九八三年電影《搭錯車》留在台灣民眾心中的歌聲,將再度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形式呈現。這次的製作由歌手丁噹、王柏森主演,曾慧誠執導,陳樂融改編舊曲並創作新曲,也有更貼近當下現況的劇情調整,是近年少見的流行樂、劇場與電影界三方協力之作。

    文字|白斐嵐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釧兒》以別窯回窯的戲中戲架構整齣戲,演出融合許多歌仔戲身段。
    特別企畫 Feature

    《釧兒》 歌仔戲棚裡的癡愛情緣 比照百老匯製作模式 慢工磨琢的野台風景

    澎恰恰的原創故事、曾慧誠執導、李哲藝擔綱原創音樂的音樂劇《釧兒》,將為十月份的「衛武營玩藝節」揭開大幕。以歌仔戲班為背景,將經典戲碼《薛平貴與王寶釧》交織其間,鋪陳生死穿越的相守深情,歌仔戲調與西方音樂劇融為一體,加上戶外舞台的自在氣氛,《釧兒》比照百老匯製作模式,以近半年的時間進行讀劇、試演、預演,將展現不同以往的台灣音樂劇風景。

    文字|陳淑英、耀演劇團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喜樂社區》

    我不認識曾慧誠,但我得承認,他即將首演發表的音樂劇《喜樂社區》,是我這個月最感好奇和興趣的表演。一方面是我本來就對原創、新風格、本土的作品感到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精緻路線的作品,補足目前日新月異音樂劇舞台的新門類。 從前年開始,綠光劇團和嵐創作體陸續引進中小型的百老匯音樂劇,這些美式音樂劇講究細膩與寫實,就像室內樂一樣,適合親近的欣賞環境與直接的交流溝通。雖然規模小,但就像近距離魔術一樣,反而需要更成熟的技術與訓練。 本劇是「耀演」劇團的創團之作,由團長曾慧誠(導演,美國紐約大學音樂劇碩士)和詞曲創作人李潔亭共同創辦。而《喜樂社區》的創作靈感得自百老匯音樂劇《Avenue Q》,這是一部以芝麻街布偶演出的可愛作品,如同去年演出的《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一樣,關切的是平常人生活中的小問題。也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所以它就成為人生共通的大問題。從該團對本劇創作理念的陳述看起來,台灣音樂劇已經從「為做而做」的摸索階段,進入有所嚐試而做的實踐階段。而這群以新面孔為主幹的新血輪,相信可以為本土音樂劇場帶來更多的思維與動力。

    文字|楊忠衡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 曾慧誠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導演

    曾慧誠 音樂劇,就是要「溝通」!

    擁有紐約大學音樂劇表演碩士頭銜,是少數在美國受過完整音樂劇表演訓練的台灣演員,耀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歸結音樂劇的表演核心:「就是溝通!」用音樂、歌唱、舞蹈這三者一家的表演方式,為戲劇說的故事主旨服務。明白一個外國人難以融入文化語境要求甚高的美國音樂劇界,他決心返台,透過耀演劇團的創立與製作,打造屬於台灣的音樂劇未來

    文字|李晏如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