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慧誠:站穩馬步,涓滴音樂劇的滄海盛事(曾慧誠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式音樂劇再開場! 導演

曾慧誠:站穩馬步,涓滴音樂劇的滄海盛事

導演曾慧誠從紐約返台,也已10多年了。檯面上,隨著場館的興建,本土音樂劇的演出看似才漸漸甦醒;檯面下,那已是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翻天覆地的轉變,才慢慢有諸多作品浮上觀眾面前。曾慧誠說:「我一開始將音樂劇的表演概念帶來台灣時,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好像那些說法都是從我頭腦裡長出來的,大概要等到這幾年,開始跟紐約的師資做連結,才發現那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舉例來說,2008年他指導《隔壁親家》,「剛開始排練,我說先不要唱,彼此用歌詞來對話,但不要做任何事。這件事情對那個年代來說很莫名其妙。」

導演曾慧誠從紐約返台,也已10多年了。檯面上,隨著場館的興建,本土音樂劇的演出看似才漸漸甦醒;檯面下,那已是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翻天覆地的轉變,才慢慢有諸多作品浮上觀眾面前。曾慧誠說:「我一開始將音樂劇的表演概念帶來台灣時,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好像那些說法都是從我頭腦裡長出來的,大概要等到這幾年,開始跟紐約的師資做連結,才發現那些都是很基本的概念。」舉例來說,2008年他指導《隔壁親家》,「剛開始排練,我說先不要唱,彼此用歌詞來對話,但不要做任何事。這件事情對那個年代來說很莫名其妙。」

隨著第一手音樂劇知識引進,制式的表演訓練似乎正慢慢消弭,而曾慧誠當時所謂的「先不要練唱」,實是在強化表演的溝通功能。「音樂劇最大的困難,就是歌詞其實是台詞的延伸,無論什麼曲子,基本上都是溝通的工具,沒辦法因為表演而喪失。」

曾慧誠聊其導演心得,爽快卻偶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慨,又隨處可見他對自身土地的熱愛,言談如針,直往關鍵處插。他曾歷經3間不同的表演學院,看過一流的頂尖人才,如今同輩中人亦有獲得東尼獎肯定者,因此曾慧誠十分明白百老匯的演員各個都身懷絕技,無論話題怎麼繞,他三句不離基本功——能唱,能演,能跳舞,都只是在蹲馬步,音樂劇的世界恐怕比常人所想像得更艱辛。

然說起弔詭處,恰好也在這。明知這不是能簡簡單單撐起的能力,台灣則似乎常將市場流量擺在基本功前面。他舉個例子:「我們不會找一個台語歌手去演歌仔戲,不會找一個華語歌手去演京劇,卻會邀請流行歌手來演音樂劇?」此話聽來藏有譏諷,實則全是柔情。只因他思考的不只是當下,而是忖度整體環境的選擇,會予以來日怎麼樣的榜樣?

曾慧誠常舉的例子是:「今天場上寫了一個高音,演員為達到那個高音的水準,除了專注在那顆音上什麼都不能做;或演員能夠輕易唱出這顆音,並且把力氣放在不同的表現上,這是全然不同的層次。演員應該是要能輕鬆在舞台上釋放他們的表演,因為私底下他們能做的應遠遠超過台上所見。」

馬步站穩,功夫練好,此非一朝一夕的功課。為此,曾慧誠做的不僅是導演工作。其所成立的「躍演」長年培訓團員,彼此養出紮實的默契與能量,發展原創音樂劇作品,如膾炙人口的《釧兒》,或《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皆出於這批成員。另一方面,若與新的團隊合作,則必於排練前開辦工作坊,如9月的外百老匯授權劇《The Fantasticks夢幻愛程》便是,以求眾人對於表演的態度相仿。

無論是與老團員的默契,或者是新團隊的培訓,此般涓滴養成,都是種朝大海前進的壯志。或許再過幾個年月,這座島嶼也真能養出屬於自己的波瀾呢?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曾慧誠

「躍演」藝術總監、東海大學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紐約大學(NYU)音樂劇表演碩士。創作以「紐約音樂劇表演概念與創作架構」為枝幹,在「自身文化」中尋找養分。導演作品:躍演中文音樂劇《勸世三姊妹》、《釧兒》、《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DAYLIGHT》;臺北市立國樂團台語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蔥仔開花》等。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