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
-
回想與回響 Echo
《出埃及》:首部曲
新編京劇《出埃及》不談瑣碎的典章誡命,而讓觀衆見識到了一個景觀萬千、氣度恢弘的異域想像;摩西不見史籍的大逃亡前私生活歷歷在目,周旋在多個女人與權力的運作之間,「前傳」意味顯而易見。
-
戲台女影
台後粉墨的劇妝名角──王銀麗
憑著手上的絕技與追求突破的精神,數不盡的知名人士都指定要王銀麗畫臉,在她厚敦敦的手掌拍擊下,一張張臉嫩得讓人想咬一口,再經她持筆一番揮灑,一對對眉目傳出了情意,大家似乎已淡忘王銀麗原是個傑出的演員。
-
戲台女影
急智有情的靚小生──小明明
小明明笑說自己是「演藝世家」,從一開始爸爸爲她取藝名「小米蝦」, 期盼她一輩子有米、有蝦,似乎就注定了她要靠本事在這圈子中生存,並且大展聲勢,不愁吃穿至今。
-
大陸劇場
重返家園的《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的編劇羅懷臻,不甘心滬上的排行榜永遠是「京崑越滬淮」, 立意要將來自蘇北的淮劇重新安置在這座大都市,他立志甚明,首齣是以描述權力的爭逐與人性的鞭打的《金龍與蜉蝣》爲「都市新淮劇」的探索方向定位,在本世紀末的《西楚霸王》可說是此一精神的續編。
-
專欄 Columns
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
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結合,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領域的工作者,相互認知與學習就更形重要;瞭解現代劇場才能運用現代劇場、認知傳統戲曲才能爲傳統戲曲「服務」。
-
戲曲
創新與求變的現代川劇《變臉》
魏明倫以其一貫喚醒女性意識、尊重女性社會角色的關懷與省思,創造出狗娃與水上漂這一對祖孫,其實也是另一場男女議題的爭辯。只不過他將重心從男女關係轉化成爲祖孫情感,更符合傳統苦情戲的特質。
-
專欄 Columns
台灣戲劇的快樂時光 「內台戲」的啓示與反省
「內台戲」的出現是台灣戲劇史的重要發展階段,起始於日治時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逐漸銷聲匿跡,在最鼎盛的五〇與六〇年代,全台灣從大城小鎭到窮鄕僻野到處都有職業劇團在戲院長年演出
-
即將上場
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
台北燈會歷年來都吸引了百萬人潮,已經成爲知名的台灣民俗活動。今年台北燈會即將邁入第十年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首度擴大舉辦「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演出以傳統戲曲爲主,節目包括有北管、南管、歌仔戲、崑曲、京劇、傀儡戲、燈影戲、布袋戲等劇種及台灣說唱(唸歌仔)、台語相聲(答嘴鼓)、曲藝、客家八音等流行於台灣地區的傳統戲曲及講唱藝術,內容則以應節的吉慶燈戲爲主。三月二日元宵節當天於下午三時半提早開鑼外,其餘三晚都是在晚上六時到十一時演出,全部節目共計二十場次,參加團體包括:國立國光劇團、漢唐樂府、華洲園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阿蓮錦飛鳳傀儡戲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員林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台北曲藝團、薪傳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等。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座談會
嫣然縱逸遊龍驚
莆仙戲表演的基本功集中在步、首、肩三個部分,因此格外要求頭、身、腰的配合。再加上受到當地偶戲的影響極深,在舉手投足間常顯現出提線木偶的提線動作。
-
座談會
宋元風韻綻彩姿
發源自閩南莆田、仙游的「莆仙戲」,繼去年同被稱爲「宋元南戲活標本」的「梨園戲」來台演出後,也在光輝燦爛的十月登陸台灣。爲使大家能夠對莆仙戲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交流,兩岸的戲曲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華堂暢論春風生滿座,藝苑新培古戲綻奇葩」的座談會暨身段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