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
-
成都
「沉浸式」演出風行,首輛雙層話劇巴士開出
暮春4、5月對於江浙滬來說,是最好的演出季節之一。超會玩的上海灘率先在靜安戲劇谷推出了專屬打造的戲劇路演巴士,整個巴士就像是一個沉浸式的演出魔盒,戲劇售票亭、化妝間、舞台打卡點、戲劇小超市等應有盡有,彷彿整個戲劇現場都被裝進了巴士中。 此外,上海知名喜劇品牌「開心麻花」則與成都文旅集團、成都公車集團聯手,合力打造了全國首輛雙層話劇巴士,在成都市中心的商圈和地標景點,正式一路上線駛行。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美食+交通+話劇+旅遊」跨界融合的夜間消費新場景,整個巴士分為兩層,上層是演出空間,下層為演出後台,半封閉的演出空間能容納乘客觀眾30餘人。故事以民國時期一家麵粉廠的傳奇《撈金晚宴》為背景,乘客上車即入戲,人在車裡,車在戲裡。一路上,意外一件接著一件發生,劇情也無限反轉。在60分鐘的時間內,乘客可以吃喝玩樂,看劇觀光兩不誤。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挑選道具、頭飾和服裝,參與到劇中並找到自己的角色。 乘坐一次話劇巴士的票價為一人118元人民幣,因為體驗新奇,營運僅半個月,話劇巴士就從每週4輛增至8輛,而週末更受年輕人歡迎。不過,因為演出空間是由普通公車改造而成,表演區域也僅是不足1公尺的狹窄過道,因此對於劇情、演員和調度的要求就很高,甚至還要考慮到時長和交通的擁堵等,出品方開心麻花承認「這樣的專案沒有可參考的樣本,劇本和營運方案幾經推翻才得以成型」,而業界專家也謹慎地認為,這樣的演出形態究竟是沉浸式戲劇的一次拓展,還是市場行銷的一個噱頭,尚有待於對劇本、演技和觀眾反響等的深入觀察。
-
北京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
雖然預期中共20大之後放寬防疫措施勢在必行,但一夜之間的解放,卻也使得表演藝術界欣喜得有點手足無措。這3年對民間表演藝術界的打擊沉重且徹底,疫情後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尚待觀察,但這種關注市場機制的力量相對於國有院團的非市場目的的演出來說非常重要。這幾年國有院團的節目占據大幅被壓縮的市場,雖然在製作上有足夠的資源做到賞心悅目,但主旋律與紅色題材的清一色內容,就藝術觀賞及娛樂性而言,這種偏狹遠遠無法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 3年隔絕的心理反彈,就具體展現在沉浸式演出的體驗。沉浸式戲劇在疫情前就已經是最受關注的演出形式,創作者與製作方順應大勢的心理可以體會。「開心麻花」在2021年年初就推出了新空間系列喜劇,希望用不同於傳統劇場的空間,翻轉觀眾觀賞的體驗。首部作品《偷心晚宴》除了沉浸式體驗之外,也根據劇情設置了互動情景,讓觀演者代入角色,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種方式見仁見智,端看文本與互動的機制是否為大多數觀眾認可。可惜的是疫情反覆無常,演出無法持續,迄今還沒見到真正有效的觀眾反饋和票房效益。但可以預見的是,處於主旋律與紅色主題演出光譜另一端的沉浸式演出,肯定將會承接疫情後觀眾對表演藝術的期待。 疫情後樂觀的估計,中國演藝產業的產值在2025年將達到680億元人民幣的歷史高點。疫情期間對表演藝術的出路有各種的思考與試驗,但囿於臨場體驗的本質,只能注滿對疫情結束的渴望,表演藝術會不會迎來報復性的消費,2023年上半年就可見分曉了。
-
北京
開心麻花首演酒吧沉浸式戲劇《芳心之醉》
在疫情之中「開心麻花」最早返回工作崗位,這是民間劇團經濟壓力使然。然而1年多來,疫情仍然起伏不定,演出行業一直處於前景未卜的狀態,對劇團的經營非常不利。為了生存,求新求變或許正逢其時,受到沉浸式戲劇熱潮影響,開心麻花磁劇場(Stage One)推出結合酒吧和戲劇的表演新型態,確實讓人眼睛一亮,讓人期待能藉此找回年輕的觀眾群。
-
北京
中國表演藝術的二○一七 矛盾體中的勇敢、商業與人
回顧過往一年中國的表演藝術發展,可以看出四個關鍵詞:「矛盾體」、「勇敢」、「商業」與「人」。表演藝術市場從資源的分配與營利的成績來看呈現了矛盾與數字的「神秘」;在風向左轉的狀態下,「異端分子」的勇敢特別突顯;劇場的商業發展竟已到達可股票上市的頂峰;眾多的培訓計畫,顯示劇院專業人才終於受到重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大量資本介入 演藝市場翻新商業模式
在中國龐大而複雜的演藝生態中,民間表演相關團體以野蠻生長的方式,創造了真正的商業市場,如成「開心麻花」從自創的喜劇起家,延伸轉拍電影,讓自身價值從一億增至一百五十億人民幣。另一則是從物聯網業轉進演藝圈的「聚橙網」,以旗下的兒童演藝品牌「小橙堡」徵求加盟,為自己的兒童劇目及演出經驗尋求效益的極大化。資本的介入,讓中國演藝產業發展出令人瞠目的出奇模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商業戲劇到IP產業 中國演藝行業的市場思維
商業劇場蓬勃到一個程度,演藝公司可以申請上市,這樣的模式是台灣表藝圈難以想像的,但中國的表演藝術市場的確如此展現了產業的規模。而一源多用的IP產業形式也能讓非商業戲劇開拓新路,如去年就有兩部在劇場演出口碑極佳的劇目也拍成了電影,一是黑色喜劇《驢得水》,一是饒曉志的《你好!瘋子》,後者甚至擠入賀歲檔期,這樣的發展似乎讓人看到了表演藝術產業化的希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夏洛特煩惱》電影票房大捷 表演藝術市場逆襲成功?
中國劇場界以製作都會抒壓劇知名的「開心麻花」,最近推出首部改編自自家話劇的電影《夏洛特煩惱》,靠著近十年培養出的話劇觀眾,一個月內累積了超過十四億人民幣的票房,從劇場分眾到大眾電影市場,可謂逆襲成功。但這是否證明表演藝術是有市場的?卻也不盡然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
四條路線 錢潮中摸索創作之路
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劇場發展也是超乎想像,創作人才雖不乏出頭機會,但「錢」味瀰漫的劇場產業,創作理想也是揮灑不易。歸納起來,年輕創作者可以有四條路線來起步,一是透過藝術節平台發表創作,二是加入演出公司開展事業,三是自行創業以巡迴演出賺回本,四是在院團體制與個人路線間找特色闢戰場。
-
北京
大腕、名導、經典、話題 一次看盡舞台劇廿年演進
這個北京的夏天,劇院就像電影院,同四十度高溫一樣熱騰騰!除了有孟京輝、田沁鑫等名導量多又吸睛的作品,還有多齣經典巨作如王曉鷹《哥本哈根》、北京人藝《哈姆雷特》,另話題作家韓寒也首度有作品改編搬上舞台而且票價屢創新高,更彰顯戲劇市場的活絡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