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河
-
演出評論 Review
以輓歌書寫的身體詩學
《聽河》跟《水月》不同的是,更為自信地不只是在表現一種純粹的美學,而能夠讓舞者的身體承載著暗黑的信息,如:一排人如幽靈般從一個人的背後緩緩走過,映照出影像中那條冥河般的死亡性,更彰顯出那一個人在獨舞中的呼吸竟是充滿孤獨;一個虛與實、生與死的宇宙就這樣被開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河水湯湯--為雲門演出《聽河》而作
上帝賜給世人千萬條淙淙淌水的河流,中文卻刻意還贈上帝一條,不是真的為上帝造一條河,而是命名。我們在天上指出了一條天河。所以,在無人且無光的深夜裡,如果你側耳聽去,便能遙聞迢遠的水聲,恰如幽咽流泉,流過牽牛,流過織女,並且橫絕宇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流淌大地穿越歷史 映照文明風景
河流與神話密切相關,或許河流汨汨貫穿大地打開人類起源。德國哲學家蓋爾也說,神話創造和構建的過程由起源神話開始,它包含對現有世界的想像,以及存在時間和持久性。回顧敘述混沌太初,神話充斥河水的豐富意象,神話和文明同受大河撫育造物,河流反映了旺盛的創造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聽河》悠悠 生命如斯
以詩、舞、視覺 林懷民說河流的故事
命中帶水的林懷民,住在河畔,不少作品與水有關,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分別有四條河感動了他,讓他看到不同的風景。今年,他把從淙淙河水中得來的領悟,化為舞作,結合詩意而豐富的影像,舞出《聽河》,這是一齣沒有傳統符號的當代作品,訴說的卻是人生永恆的課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出生猛原創 與世界同步發聲
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 「多元與永續」為主題 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主題為「多元與永續」,呈現世界各國及台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以及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來自九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十五檔節目,其中有六部世界首演、六部亞洲首演,節目類型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及跨界演出,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有根植台灣土地的傳統創新,更持續推動「原鄉時尚」精神的自製原創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