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丑角

相關文章 11 篇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台北首都歌劇團《鄕村騎士》及《丑角》

    十九世紀末歌劇受到文學運動中寫實主義風潮的影響,於是產生大量描繪人生眞實情愛瞋怨的寫實歌劇。馬斯卡尼的《鄕村騎士》與雷昻卡伐洛的《丑角》即以寫實的手法道出許多市井小人物因妒而由愛生恨的愛情悲劇。《鄕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取材自威嘉爾同名小說,描述西西里鄕村裡,一場因愛情背叛而生恨所引發的悲劇。《丑角》(Pagliacci)一劇多年前曾於台灣演出,描寫一個遊走於鄕城間的巡迴劇團,團員間的感情與生活,劇情發展以戲中戲的方式展開,凸顯出生如戲如人生的無奈,眞實與虛構的模糊。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67期 / 1998年07月號
  • 《牡丹亭》的〈幽媾〉邀請台灣崑曲巾生楊汗如(右)和陳美蘭(左)再度攜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扮鬼作瘋,你哪知京劇的厲害?!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鬼.瘋」系列精選數齣「鬼戲」與「瘋戲」的代表性劇目,不論是「疑心生暗鬼」或「真實」的人鬼交流,不管是「真瘋」或「裝瘋」,一方面強調劇情與演員內在真實情感的出發,一方面更藉由劇中角色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演員如何以唱念做打對應詮釋,來突顯京劇的表演藝術之美。

    文字|廖俊逞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翠娥原為廣播電台小生,進入電視後專攻三花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圖為她在《丹心救主》的造型。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仔戲舞台的最佳綠葉 嘻笑怒罵,「丑」眼看人生

    無論是磅礡氣勢的戰爭場面、詭譎鬥爭的宮廷大戲或是濃情相依的愛情小品,游離於觀演之間,戲謔又逗趣的舞台表現「丑角」,既是佳餚中必不可少的調味,也是反制於理智思維的豁達關鍵。歌仔戲丑角在生活趣味十足的插科打諢中,展現出歌仔戲最令人驚喜的生命力。

    文字|蘇怡安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柔性政變

    十月看完當代傳奇劇場的《等待果陀》,吳興國的表現遠比《暴風雨》裡好的太多。但青年演員盛鑑及演「垃圾」的丑角林朝緒和演暴發戶的馬寶山則令人刮 目相看。盛鑑剛「黯然」離開台灣最活躍的國光劇團一個從小坐科、在鼻青臉腫中長大的京劇演員離開京劇團,不是黯然是什麼?十五年前的吳興國不也是噙著 淚水離開。在傳統師輩眼裡,他們是叛徒。 離開之後,卻見戲曲演員海闊天空的新舞台。中國京劇名伶梅蘭芳說:「演員需要靈活運用程 式,不能被程式所困。」戲曲程式不是限制,但那個鼻青臉腫造就的紮實根基,只要靈活運用,卻讓傳統可開可闔,穿古通今,東西遊走。傳統的創新哪裡需要大破 大立,原來從梅蘭芳開始,傳統戲曲的柔性政變就不斷在每個時代裡發生推翻與被推翻。 因為即將登場的雲門舞集《狂草》、及王心心的「王心心作 場」,這一期我們製作了「傳統的現代啟示錄」,台灣這幾年在傳統的創新上走出了許多成功的案例,不管是傳統戲曲的現代化,或者結合傳統元素的現代創新,從 明華園到當代傳奇劇場,從雲門舞集到國光劇團,從漢唐樂府到霹靂布袋戲,塑造了台灣當代藝術既傳統又時尚的經典面貌。 我們用「柔性政變」來 形容這樣的轉變與創新,因為並沒有破四舊,只是不斷融入新的時代情感、時代節奏,傳統的在朝與在野可能都有喧囂或喝采,但我們看到每一個時代裡出現它的最 新,也有它被尊崇的古老。傳統不能逆時代而存,而時代面對傳統亦應謙卑。老祖宗的東西如果要「靈活運用」,就正如《等待果陀》節目單裡,年輕的盛鑑在這一 齣作品裡的體會:「唯有紮實的傳統基礎才是創新的後盾。」 西方的傳統藝術裡,最被我們熟悉的該是芭蕾吧,有趣的是,在柏林,古典芭蕾霸佔數 百年的歌劇院,今年也在歐陸頗具指標性的「八月舞蹈節」裡,出現後現代舞蹈企圖「攻城略地」的一場「柔性政變」。事實上,九月下旬法國當代舞團瑪姬.瑪漢 來台演出的《環鏡》也在柏林觀眾裡引起各式各樣擁抱與反對的意見:走路算不算舞蹈? 一再重覆算不算?《環鏡》究竟是不是一支舞蹈?新世紀以來的現代舞發展是不是遇到了瓶頸?在這些似舞非舞的作品裡究竟還有沒有新鮮事兒?我們在歐洲的作者 林冠吾,給這次藝術節的幾支重要作品如何顛覆傳統,作了詳細的描述與觀察。

    文字|盧健英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李國修與吳興國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喜劇‧兩「國」論 吳興國vs.李國修

    當代傳奇劇場的小客廳,一雙吳興國練功的厚底靴站在樓梯間下。 青少年時的吳興國,穿過一雙雙李國修父親手工縫製、並謹慎地在鞋底內親手蓋上店章的戲靴;青少年時的李國修一次次隨父親走進荷花池畔的國立藝術館,看吳興國的師兄、姐們演《打漁殺家》、《釣金龜》,有時睡著了,有時把戲學著回家逗鄰居玩。 這雙靴子好像聯繫了兩個人命運中似有若無的緣分。 說也奇怪,這兩「國」,在台灣這許多年,就沒這樣開天闢地地談過。這一天,搬到金門街的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泡好老人茶等這個二十年來第一次的兩「國」論。 吳興國與李國修,七○年代的一開始,一個從嚴格坐科的京劇團裡被拉去跳現代舞;一個打小在京劇裡吸收語言趣味,而在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成為一炮而紅的喜劇演員;吳興國以當代傳劇場打開台灣京劇與西方經典接軌的里程碑,屏風表演班則以充滿城市寫實風格的作品首創台北商業劇場品牌,但在台北,兩人從沒有這樣談過喜劇、戲劇、京劇。 兩人都在彼此的劇場裡當過觀眾,擅喜劇的李國修在《慾望城國》的觀眾席裡,「戲沒開演就掉淚」,擅演英雄將相的吳興國則在屏風的《半里長城》裡捧腹大笑。過去三個月裡,戒煙戒酒的李國修一下子胖了十二公斤,於是兩個人一見面從養生、防老開始談起,「如果三十歲我們兩人就見面,當時就會談:『嘿!那邊那個女生長得真漂亮!』」 十月份,兩人的新戲將同一天開演,當代傳奇劇場挑戰《等待果陀》,屏風表演班則演繹兩代間的變調婚姻《昨夜星辰》。戲劇的道路上,一個人都演西方經典,一個人堅持原創,但卻在相反的路上,都與傳統相遇。 從京劇到戲劇的成長之路 李國修(以下簡稱李)你有沒有穿過我爸做的鞋子? 吳興國(以下簡稱吳)有!我經常去你家訂鞋子,不過從來沒有看過你。在復興劇校時我是練武生的,光是一齣《戰馬超》,練三個月靴子就磨得差不多了。但穿了那麼多靴子,後來證實你父親做的鞋子比大陸的師傅都好。後來畢了業,和周正榮老師磕頭學老生,只穿厚底靴,不穿薄底,成立當代傳奇之後,就更把厚底靴的功放進去。一九九八年《慾望城國》要去法國亞維

    文字|盧健英、鄭雅蓮、許培鴻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陳勝在領軍的日字團連續三年在紅樓演出,走出「外明華園」路線。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大劇場格局 打造小劇場歌仔戲  為第三代找舞台,陳勝在走「外明華園」路線

    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與其所領軍的日字團,選擇在台北紅樓劇場,塑造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贏得了媒體、專家和觀眾一致的熱烈回響,台大戲劇系主任林鶴宜盛讚,這是「外明華園」的誕生。

    文字|廖俊逞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淘氣搗蛋王》由一對充滿喜感又合作無間的丑角主演。
    戲劇

    卓別林+勞萊與哈台+金凱瑞 《淘氣搗蛋王》挑戰你的歡樂神經

    《淘氣搗蛋王》用非語言的表演方式與誇張的肢體動作,由一對充滿喜感又合作無間的丑角,以不間斷的意外凸槌狀況和目不暇給的逗趣創意,結合來自無聲電影、動畫、雜耍表演、馬戲和神話的靈感,創造具爆發力的動作喜劇。

    文字|田國平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 浙崑丑角張世錚。
    戲曲

    一個丑角救活一個劇種 「江南名丑」王傳淞百年冥誕 崑壇丑戲匯演

    一九五六年四月,在那段崑曲已漸式微的時代中,崑丑大師王傳淞進京主演崑劇《十五貫》中的婁阿鼠,以神態逼真、技藝精湛而轟動劇壇,創下七萬餘人票房空前紀錄。《人民日報》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大力稱讚。今年是王傳淞百年冥誕,「浙江崑劇院」為紀念大師,安排不同風貌的連台丑戲,邀集當代最著名的崑丑名角同台飆戲,,將各種「丑」模「丑」樣酣暢淋漓揮灑。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吳興國將《等待果陀》定位為「很丑」的戲。兩名丑角在百般無聊的等待中,以荒謬嬉鬧說盡人生禪意。
    戲曲

    吳興國用「丑」戲解譯貝克特密碼 《等待果陀》荒謬嬉鬧中有禪意

    吳興國套用李立群的話說,《等待果陀》是一部貝克特密碼,只要創作者一不留心,便會陷入泥沼,迷失其中,而觀眾則會昏睡不醒人事。吳興國破解密碼的方式是四兩撥千金,將《等待果陀》定位為「很丑」的戲。兩名丑角在百般無聊的等待中,以荒謬嬉鬧說盡人生禪意。他笑稱對演員唯一的要求是「不讓觀眾在劇中人孤寂漫長的等待中睡著」。

    文字|廖俊逞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類因小丑而變得偉大

    是的。我們都聽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而「敢夢想」的意思,就是敢想平常所不敢想,敢想常人所不敢想。 小丑,事實上,就一直都在提醒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世界。

    文字|李立亨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就是好「丑」! 明華園走紅 陳勝在功不可沒

    二十多年前明華園被學者專家們力捧從屏東躍上台北,看上的就是明華園保留了歌仔戲小生、小旦、三花「三小」鼎足的詼諧歌舞特性,其中,陳勝在對丑行角色的淋漓發揮功不可沒。可以說,明華園的崛起是家族長期經營歌仔戲戮力不懈的堅持與毅力使然,但那臨門一腳,陳勝在是該被記上一筆。

    文字|紀慧玲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