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2014劇場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恆的同志神話《孽子》Crystal Boys 2014劇場版幕後特輯
在禁忌猶深的一九七○年代,白先勇以《孽子》深度刻劃同性戀者的「黑暗王國」,小說首頁,題獻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點出了他的創作初衷。 《孽子》寫同志情感,但又不局限於同志。白先勇曾說:「在《孽子》中,我主要寫父子關係,而父子又擴大為:父代表中國社會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對待下一輩、對待同性戀子女的態度父子間的衝突,實際是個人與社會的衝突。」 或許,在同志題材不再如當年布滿荊棘的當前,像《孽子》這樣,以同志情愛挑動華人社會價值、激盪父子關係,寫出了足以超越階層、時代和地域的「人性」,才是《孽子》之所以為經典,無論原著或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都能感人肺腑的的原因。 此次搬上舞台,《孽子》由電視版的導演曹瑞原和知名劇場編劇施如芳攜手合作。全劇以「父子親情」為主,以「同志情愛」為輔,並藉由神話般的「龍鳳戀」貫串全劇,從親情和愛情兩個線索,架構出劇場版的《孽子》。 相隔卅年,《孽子》如何在重現當時的大時代氛圍之外,與廿一世紀的觀眾連結,讓這部小說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媒介繼續擴散,繼續蔓延,且能滲透出新的體悟與衝擊?在大幕升起之前,且讓我們先走進排練場,聽台前幕後的創作者們,現身說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小說到劇場的《孽子》
見證台灣文化演進的奇異旅程
《孽子》是一部複雜的小說,整部作品中涵蓋了國族、世代、性別、父子、漂泊等主題,以及作者白先勇的城市觀察和他個人的書寫風格。在劇場上以一個演出的時間,呈現原作的精髓,並且維持其趣味性,仍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孽子》雖然是一部台灣同志的心碎歷史,但是小說中有太多繽紛有趣的元素,例如七○年代的懷舊氛圍、各種性格的年輕同志角色、辛辣奇妙的同志對話等等。這些素材,都可以在舞台上創造高度的戲劇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詮釋
在經典的文本裡做出新的味道
十年前拍攝《孽子》時,同志、同性戀常被與社會負面訊息劃上等號,因此拍攝電視劇時,我希望呈現同志族群「另一個面向的故事」,幫他們把他們的故事、心聲說出來。十年後的今天,社會開放了,同性戀的禁忌變少了,但不管是哪個時代,他們對家庭、對親情的渴望,是不會變的,所以這也是這次孽子的主題之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黑暗王國裡的苦口婆心
舞台上的國王需要的不只是豪爽灑脫,存在於體內仆仆起起的人生歷練更關係她如何呈現世故的溫暖。唐美雲十五歲開始學戲、演出,數十年來台上台下遭遇過的冷暖高低,讓她懂得那些青春鳥的無所依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非常纖細,非常敏感
莫子儀特殊的憂鬱氣質和舞台魅力,使得他擁有不少忠實戲迷。他的聲音放在舞台上,屬於不急著達陣那一款,他常常停下來想李青該有的感情、溫度,甚至味道。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往情深的代價
「幾乎每一場戲都要崩潰、都要精神分裂」,「一開始走詞時都講不出口」,吳中天說接演《孽子》真的是「不會什麼就來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抓不住的狂野
看過原著小說後,張逸軍了然。他同阿鳳,至少骨子皆有股狂野。「原來我已對阿鳳這角色做了廿九年的功課」。小說形容阿鳳如脫韁野馬降不住,張逸軍自招從小叛逆,「你叫我往上,我偏要滾下去;你叫我喝水,我偏要吃冰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排練側記
青春鳥們的足跡是對現今世界的一道祝福
電視、電影出身的導演,似乎也對舞台感到惶恐,不時調換演員的走位,這是不同於鏡頭的調度,所有的一切都攤在觀眾眼皮之下,一絲絲的遲疑,一點點的情緒不到位,在舞台上都會被放大而顯得清晰可見。這是一個龐大的故事結構,每個角色都有多面向的情感,而那些幽微複雜的情感卻容易被空廣的舞台稀釋掉。演員不時向副導和導演提問:「我走到這裡,要什麼情緒?」即便燈光漸暗,演員仍努力將情緒穿透微光,送抵觀眾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