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練習
-
焦點專題 Focus
給外行人的第一堂身體練習課
那是一個記者會的場合,漂亮的演出彩排結束後,我說:「你們剛剛在台上,好像非常開心的樣子。」舞者大笑:「我們懂得如何去使用身體的每一束肌肉,但大多數人連怎麼動屁股都不會。」動屁股有什麼難的。我扭了一下。嗯,確實。身體離我好遠。 身體是迷宮,我們慣於生理囿於形體,把「動」的本能給丟失了,本刊以三堂「行內人」的紙上課堂,四位「外行人」的親身體驗,並梳理近年來舞蹈作品中的跨界表演者,請您不用擔心是否非得學習飛越大跨步旋轉三圈半才叫「動身體」,活過些許年歲,回來重新上一堂課,是身體練習,也是生活練習。
-
焦點專題 Focus
從疏遠到追求 回返「身體」的蜿蜒路徑
從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時發展的「身心二元論」,讓肉體被視為「低級的、沉重的、罪惡的」存在,長期受到宗教與神學的壓制,直到近代,身體才被肯定為人類認知的主體,成為了人最真實的存在證明。身體這座迷宮,在當代已經迅速召喚了各路專家、各式學科、各種議題集結,從藝術、美學,到哲學、社會學扮演著論述中的重要角色。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一
古名伸 即興就可起舞 身體沒有限制
由編舞家古名伸帶進台灣的「接觸即興」,可說是打破了舞者與非舞者的界線,回歸到身體,讓每個參與者都開始思索「我為何而動」,不但對編舞與表演有啟發性的意義,更形成了獨有的傾聽和訴說方式,透過肢體的語彙溝通,在互動的過程中以不同的視角認識自己和對方。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二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沉靜幽緩的舞步,是無垢舞蹈劇場作品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這樣「向內看」的舞蹈精神,不止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學員一進入教室,就開始學著將腳步放輕放靜,從靜坐開始,體察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三
雲門2 讓日常身體輕鬆起舞
雲門2團的社區巡演,一般來說,會有一段示範演出,演出後,舞者帶大家做舞作中的簡單動作,然後邀請觀眾一起參與即興。最後的階段其實不強迫每個人都參與,也許這次不想,但下次就想了,也許現在不想,但身體記憶在。雲門2做的,不是讓每一個人都變成舞者,而是讓人們可以因為跳舞而開心,因為悲傷所以想跳舞。
-
焦點專題 Focus
「專業」非唯一 每個人都能跳舞?
一定要能轉很多圈,腿可以抬很高劈很開才能上台跳舞?當代舞壇早就不一樣了,以台灣來說,雲門舞集早年就有許多非科班的男舞者;近年來,更有不少編舞家刻意邀請劇場演員、甚至音樂家一起來跳舞,豐富舞作的面貌,在這個藝術各領域疆界模糊、鬆動的時代,創作者勢必得用更開放的態度,去拓展「舞蹈」的可能性,試想,當每個人都能跳舞,那舞蹈這個行業,還能不興盛嗎?
-
焦點專題 Focus 親身體驗之一
阿達 解構再重組 找到身體的節奏
「農村武裝青年」樂團的主唱與吉他手阿達,長期透過參與街頭抗爭與音樂創作表達對這塊土地的關懷,而參與編舞家林宜瑾的《泥土的故事》則是他透過身體律動來表達思考的全新體驗。透過即興想像,阿達「像是旅行,帶我去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被解構了,必須自己重組回來。」也因這次經驗,他突破過去創作音樂的靜態、語言式思考,開始用身體的律動來創作。
-
焦點專題 Focus 親身體驗之二
李世揚 肢體接觸是最真實的交流
即興鋼琴家李世揚在編舞家林文中「設計」下,與舞者們一起在實驗劇場起舞《慢搖滾》,回憶起這段愉快的跳舞時光,李世揚最想念彼此間的身體接觸與團隊相處;在場上藉由實際的肢體接觸,一群人為著同一個目標一起做同一件事,讓作品在彼此的激盪間長出最終樣貌。儘管身為樂手總得和樂團一起工作,但「聲音在空氣中交流,看不到也摸不到,不像跳舞是最真實的接觸。」李世揚說。
-
焦點專題 Focus 親身體驗之三
李時雍 以身體趨近 找到書寫的感動
對另一種藝術形式誠摯地聆聽、凝視的過程裡,作家李時雍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學習,去碰撞,去感覺,當他走進劇場,就看懂了舞台上的枝微末節,「當我想要更多,去分享我所看到的,這就是必須的。比如我開始看懂芭蕾的舞位;或當我看無垢,如果我未曾學習,我不會知道那步行所經受的辛苦。」
-
焦點專題 Focus 親身體驗之四
魏雋展 就在生活裡好好玩吧
對劇場演員、編導魏雋展而言,「動身體」是從小「玩」到大的,從業餘到當成職業,一顆玩心始終伴隨,也讓他敢於挑戰當「舞者」,參與驫舞劇團《繼承者I、II、III》與《Im Still Here 愛情如是繼續》等舞蹈製作,從中玩出創作新意。
-
即將上場
自律神經過敏性失調劇團《身體練習》
《身體練習》是新生代小說家林明謙於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創作組之畢業劇本,由自律神經過敏性失調劇團之團長謝東寧導演,也是該劇團首演作品。 劇本由一位女同志徬徨在出櫃與不出櫃之間,其身心受到極大的煎熬與壓力,而透過身體各部分之器官如眼、耳、鼻、口、心等實體中,在壓力鍋的狀態下,架構狂想、驚異與囈語的段落,不斷翻攪、迴盪之中,放大感官收受能力,企圖挑戰高壓潰堤的瞬間。 在《身體練習》中,林明謙用輕鬆、揶揄的筆調,描繪生死攸關或是殺戮、災難等問題,兩相對比之下,世間的荒謬感不言而喩。而導演也緊抓住原劇本的詼諧、戲謔性的基調與節奏。加以綺想,異化的風格,在眾聲喧嘩中,重新找尋自我及權力關係的定位。 「自律神經過敏性失調」劇團成立於今年六月,核心成員是由藝術學院第十二屆的學生所組成,之所以命爲「自律神經過敏性失調」源自於對周遭環境的敏感而產生了種種的不適應,導致了失調的狀態,而做戲則是治療失調狀態與滿足做戲慾望的最佳方法,因此劇團強調創作力與實驗性並重,顚覆、挑戰風格與形式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