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幽緩的舞步,是無垢舞蹈劇場作品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這樣「向內看」的舞蹈精神,不止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學員一進入教室,就開始學著將腳步放輕放靜,從靜坐開始,體察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打開無垢舞蹈劇場排練教室的大門,對於初次到訪者,尤其是曾有其他舞蹈教室經驗的學員來說,可能會稍感詫異。沒有通體明亮的日光燈,沒有橫跨整面牆的鏡子,偌大的空間,只有天花板中央一盞鹵素燈,投下昏黃光線。踏進去,忍不住一點一點靜下來、慢下來,儘管窗外就是永和鬧區喧囂的十字路口,車流不息。
所以,這是一個向內看的地方。
放輕放靜,融入空間氛圍
無垢的舞蹈精神不只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林麗珍曾說,舞蹈不是指你做了什麼動作,而是你對空間中的所有事物都很敏感。在教室中,第一堂課老師就會提醒,讓聲音靜下來,讓腳步靜下來,走路、開關門、搬移墊子、按電燈開關……都放輕放靜。身體的動作也靜下來,隨著眾人凝聚而成的空間氛圍,隨著你對自己身體的覺察,會慢慢發現自己多餘的動作、自己的毛躁,撫平、卸除。更進一步,隨著呼吸調節肌肉,讓自己更慢更鬆緩,讓動作持續得更長更滑順,去感覺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讓自己與空間更諧調,讓身體與心更一致。
這些都屬於無垢訓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垢的肢體開發班,最初是供舞者進修而成立,數年前受文山社區大學邀請,才開始面對完全沒有身體訓練經驗的一般人士。在台灣甚少進行大型正式公演的無垢,經過連續幾年的示範演出與推廣活動,發展到今日的五個班次。總排練蔡必珠憶起最初面對一般民眾的教學經驗,曾碰過有學員從靜坐開始就無法適應,躁動不安,慢慢引導他順應身體,到第二堂課開始,竟也融入了整體安靜的氛圍,漸漸不再為身體的僵硬不適表現出懊惱、浮躁。甚至在課程結束後,第二期又看到這名學員。
從靜坐開始,從脊椎出發
現代社會逼迫人們更快、更有效率、更緊繃、要得更多,與此同時,壓縮受創的身心亦開始尋求安頓之法。在這高速運轉的物質列車上,各種身心靈修行法門反而蔚然成風。開發班的學員裡,許多人滿心期待每週的課程來到,因為這竟是他們在生活中唯一可以徹底放鬆的兩小時。談起學員的回響,似乎有太多故事可講,讓副總排練鄭傑文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日本來的學員,在端水靜走的練習中,看著水面,走到一半,想起日本的地震與海嘯,突然淚流滿面,似乎是在靜走觀心的過程中,卸下了平日不自覺的防備。
每堂課的第一件事,不是拉筋、暖身,而是靜坐,靜坐是無垢最重要的暖身,心不靜下來,身體不靜下來,動作就徒具其形。而無垢技術的核心,是中心軸——脊椎,這是林麗珍多年來發展出的方法,所有動作的力量,皆以骨盆和脊椎為根源,貫流而出。於是從靜坐的狀態,隨著鼓聲,脊椎一節一節鬆開,身體一節一節下沉,復又一節一節收緊,身體一節一節挺直。光這最基本的動作,似乎就有探索不盡的空間,能不能更細微地感受到每一節脊椎,能不能更慢,從一節一拍,一節兩拍,也許到一節四拍、八拍,是不是有更細微的肌肉被忽略了,是不是還有更多空間可以騰出。再由這基礎向外延伸,發展出圓型的動作、手部的動作,無垢舞者的訓練,跟學員的練習也沒有太大的不同,每一個動作,都可以不斷深化、發展……
每個細微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一位六十出頭的學員在女兒推薦下來到無垢,剛開始時擔心上了年紀又沒有任何經驗的自己會跟不上,但講到第一次上完課的經驗,她開心得像小孩,說身體變很輕,等公車回家時都想跳起來。另一方面,也讓原本個性急躁的她,體會到慢下來的必要與愉悅。無垢的訓練課程,無須舞蹈基礎,也沒有年齡上的限制,有人是其他系統的舞者,有人是劇場演員,有人是整天僵坐椅子面對電腦的上班族,有人是從事粗重工作的農夫……帶著各種身體來的人,在此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養分。
在這裡,除了肌肉、筋骨的活化,更重要的,是與自己身體對話。不必刻意談修行,而修行已在其中。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舞動身體小秘訣
六字訣竅 循環不已
靜、定、鬆、沉、緩、勁,是無垢的六字訣。「靜」也是一種功,從靜坐、靜立到靜走,靜下浮躁的身體與心,向內觀照,以致敏於傾聽,感受到外界細微的聲音、溫度、他人的狀態,體會靜的不同內涵。在「定」的不動中,磨練克服痠痛的心性,一方面也尋找正確的重心,省卻表肌肉的力量,而進入「鬆」。運用最少最核心的肌肉帶動身體,鬆而不垮,鬆中存勁,進而重心下沉。「沉」是將自己的重量、緊張和控制都下放,放心交給地板,更是氣息與精神的沉著。而「緩」不只是慢,緩是慎重,緩是覺察,緩還要不滯,要均勻、平衡、穩定,讓你每一步跨出去,都照顧到身與心、物與我的和諧。每一字環環相扣,而最後的「勁」就蓄積於這「靜定鬆沉緩」之中,像鞭子的勁道來自於鬆,以脊椎為根,一波一波,能量順著身體傳導而出。由靜而動,動復歸靜,六個字彼此蘊含,循環不已。(孫得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