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相關文章 55 篇
  • 年輕的江文也
    焦點

    江文也的《香妃》音樂

    已故音樂家江文也一生悲劇性的命運,就像淸朝維吾爾族奇女子香妃一樣。江文也對香妃的悲憫情懷,也在他的音樂中流露出來。 江文也出生台北淡水三芝鄕,幼時被送往日本就學,後來他棄理工就藝術,並選擇中國大陸作爲音樂事業發展地。江文也原希望去古都北京硏究中國傳統音樂,尋找創作靈感,怎奈局勢的發展,令他有家歸不得,且文革時期飽受迫害,後來雖獲平反,仍因積勞成疾,一九八三年病逝北京。 近年,本地舉辦江文也紀念音樂系列活動,也使台灣觀衆漸漸了解他的創作風格。《香妃》是他作品中少有的舞劇音樂,曾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在台灣全本演出還是第一回。 江文也爲舞劇編作的《香妃》,只有四十三分鐘左右,這次由吳秀玲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配合賴秀峰舞劇時長六十分鐘,略作調整。在保留原創精神和特色的原則下,賴秀峰與樂團商議不混入新疆音樂,而以舞劇第二幕一景〈內宮后園〉、二景〈回疆假象〉採同一段音樂,主旋律相同,但以伴奏配器的強弱來營造兩段舞蹈不同的氛圍。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秋盛曾指揮演出過江文也的《香妃》片段、孔廟大成樂章、田園詩曲、弦樂小交響樂曲等。他表示,配器運用的靈活是江文也最大特色,五十年前不要說台灣,就是東方國家也難有人以如此稀奇、先進的手法創作,現今許多作曲家都不及江文也在傳統和現代、中國和西洋音樂上的硏究功夫。 但他認爲,西方交響樂和歌劇音樂在最主體的五聲音階掌握中庸氣氛之外,也以半音轉折製造高潮起伏,這是最迷人之處。江文也創作較弱的部分,正是劇情鋪陳起伏不大,還好他擅於配器運用,使音樂色彩化。

    文字|徐開塵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省交今年將演出威爾第《弄臣》。
    焦點

    歌劇演出在台灣

    七〇年代尾,當台北還沒幾個標準的演出場地時,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便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搭起佈景,以中文唱起雷昻卡伐洛的二幕歌劇《丑角》,將這個以往祇能藉由七十八轉唱片聽到的洋玩意引進台灣,從《丑角》、《茶花女》一路唱到今年的《飛行荷蘭人》,場地也由克難的國父紀念館、台北社敎館,到標準的國家戲劇院。而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也從民國七十年開始不定期於全省巡迴演出歌劇。 有趣的是,在這短短十餘年中所演出的歌劇,不論是在首善之區的台北,或是離島的澎湖,均吸引了一定比例的觀衆;而比對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和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所演出的劇目及方式,也可看出其不同的思考設計及目的。 國際化是北市交在推出歌劇的重要考量,因此,在每次歌劇演出時,均邀請一定比例的外國歌者與國內歌者搭配演出,藉由這些長期於世界各地演出歌者的經驗及知名度來提昇、促進歌劇的演出水準,並和國內歌者形成互動,另方面也提供國內觀衆國際級的歌劇欣賞機會。而在指揮人選上,亦多會搭配一位新銳指揮,以培養新指揮的歌劇指揮經驗,現活躍於國外的靑年指揮家呂紹嘉、胡乃元都曾經指揮過市交的歌劇。另,市交所製作的歌劇均祇於台北定點演出,一般每齣歌劇演出四至六場不等,分A、B卡司輪流演出。 和市交的國際化相比,省交的製作重點則在於華人歌劇人才的培養,及促進歌劇的普及化。因此,在歌者的遴選上,是以邀請海外華人與培養國內歌者爲主,以提供華人演出歌劇的機會。和市交的定點演出不同,省交除早期三齣戲採定點演出外,其餘均做全省巡廻演出,以將歌劇此一外來劇種普及化。 在劇目的選擇上,北市交和省交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品味。義大利浪漫派大家普契尼和威爾第的作品顯然是北市交的最愛,在演出的十八齣歌劇中普契尼和威爾第的作品便各占了四齣,其中更各有一齣重複演出;另外,比才的《卡門》和雷昻卡伐洛的《丑角》也分別二度演出,顯示了北市交對戲劇結構強、歌曲優美歌劇的偏好。中國歌劇的演出則祇有民國七十四年的《西廂記》。 輕鬆、通俗、故事性,並兼及中國作品推介則是省交選劇的主要考量,莫札特(《魔笛》、《試婚記》)和威爾第(《茶花女》、《弄臣》)各有二齣戲演出,其餘如胡伯定克的《糖菓屋》亦是輕鬆通俗易懂的作品。在中國歌劇演出上則有民國七十九年的《天山雲雀》、八十年的《第一百個新娘》、以及八十二年的

    文字|錢麗安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 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
    音樂新訊

    美人加美曲 秋夜多浪漫 美形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訪台演出

    頂著柴可夫斯基大賽、伊利沙白大賽、帕格尼尼大賽三冠王的頭銜,外貌與才氣兼具的超人氣美女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將於本月再度為台灣樂迷獻演。前幾次來台演出,諏訪內晶子覺得與本地音樂界人士及樂迷朋友互動相當熱烈,讓她印象深刻,去年亞洲巡迴演奏會她還主動求增加台灣行程。諏訪內晶子說,由於NSO首席小提琴家朱貴珠和她師出同門,她對台灣多了份親切感。 諏訪內晶子的技巧與音樂性無懈可擊,樂句之間自然俐落,情感表達內斂誠懇,舞台魅力十足。全球演奏行程滿檔的她,堅持每年發行一張唱片專輯,並不斷擴展曲目。已發行七張專輯的她早已走出日本樂壇,成為世界級的小提琴家。這次來台除了有獨奏會之外,還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秋月.美人.名曲」音樂會。獨奏會曲目有巴赫第四號奏鳴曲、巴爾托克第二號狂想曲、席瑪諾夫斯基《阿爾圖斯之泉》、布拉姆斯第三號奏鳴曲,範疇廣、深度夠,正足以展現她堅強的演奏實力;與北市交則將與指揮史圖伯格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小提琴家胡乃元
    企畫特輯 Special

    TSO新樂季 「在地經營,讓世界都看見」

    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始前,與北市交團長黃維明進行面對面專訪,談到北市交新樂季的製作,黃維明迫不及待地要向樂迷預告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劇與音樂會製作。擔任團長三年以來,黃維明對樂團有十足的信心,對北市交,他的經營理念就是:「在地經營,國際接軌,讓世界都看見」!

    文字|鄭逸伸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目前擔任美國哈特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關琦安將與NSO合作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一

    指揮/老朋友再度到訪 女指揮家展現台灣之光

    樂季節目中,哪些指揮來擔綱領軍,自是樂迷們第一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也關乎一場音樂會的成敗。NSO的客席指揮熟面孔居多,但也有值得大家進場的新朋友;北市交依舊以客席指揮主打;國臺交則有令人驚喜的台灣之光女指揮上陣

    文字|李秋玫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NSO的劇院版《女武神》,由德國資深導演漢斯-彼得.雷曼執導。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八

    歌劇/華人創意vs.德奧原味 有話題又有看頭

    樂季一開始,就有北市交的兩檔《丑角》、《鄉村騎士》精采揭開序幕,強調兩岸華人劇場創意與演唱實力;明年樂季尾聲則有NSO的全版《女武神》,導演與主要歌者皆為德奧名家,強調原汁原味。有頭有尾的劇場饗宴,可說是樂迷的福氣!

    文字|鄭逸伸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歌手許慧欣將在兩廳院聖誕音樂會《海上情緣》中挑樑主演。
    即將上場 Preview

    年終節慶音樂會熱鬧登場!--過聖誕趕跨年 聽音樂祈福過節

    每到歲末年終,樂迷們總是會發現好多以節慶之名上陣的音樂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除了吃大餐、看煙火,你還有更幸福的選擇讓美妙的樂音,陪著你度過不一樣的聖誕與新年。

    文字|李秋玫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今年再度訪台,明茲將一次展現他小提琴獨奏及指揮的功力。
    即將上場 Preview

    再度訪台與北市交合作--既指揮又獨奏 明茲給你「聲音王道」

    今年再度席捲台灣,明茲將一次展現他小提琴獨奏及指揮的功力,與北市交共同合作莫札特典雅流暢又明快多變的《G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布魯赫帶有一絲甜蜜與感傷的代表作《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布拉姆斯嚴格遵循古典主義風貌、被比喻為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的《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

    文字|李秋玫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 巴塔斯維克的努力,讓愈來愈多人開始注意低音號,也愛上低音號。
    藝妙人物事

    巴塔斯維克 不可忽視的低音

    「低音號」(tuba)是銅管樂器裡面音域最低,也是最大的樂器。低音號的音量飽滿、穩定,但是也因為發音管又粗又長,發音略顯遲鈍,吹奏時氣耗量又大,不僅少有作曲家為這件樂器創作曲目,要將這項樂器吹奏得駕輕就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任務。然而,巴塔斯維克卻不甘於如此,反倒是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文字|李秋玫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在NSO「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露臉的英國指揮霍格伍德,是位重量級的「古樂達人」。(Marco Borggreve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二:指揮--霍格伍德精古通今

    對交響樂團來說,帶領整場音樂會演出的靈魂人物──指揮,當然是各家節目的重要賣點,新樂季中各團當然也邀來多位各具特色的指揮:不管是NSO的「古樂達人」霍格伍德,或是電視劇「交響情人夢」男主角玉木宏的指揮老師飯森範親,還是國台交新任駐團指揮梶間聡夫,大家都等著看這些「音樂魔法師」如何帶領樂團施展音樂魔法。

    文字|林采韻、Marco Borggreve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 小提琴家明茲這次來台演出,將身兼指揮與獨奏家之重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三:名家--名家接踵 兩大交響樂團各見千秋

    從邀請名家的角度來觀察,NSO的名家是以曾有良好合作與演出效果的大師為主,著重在新的合作曲目開發與粉絲的長期累積與經營,即便是邀請國內聽眾並不全面熟悉的獨奏家,也因著長時間來演奏的口碑,形成票房的基本盤。TSO則以本身就具票房魅力的名家,讓現有的大師名氣,為票房作保證,也提升樂團音樂會的整體吸引力,兩樂團對於邀請獨奏家的經營模式是不相同的,但是同樣看得見用心之處。

    文字|余濟倫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 余能盛舞劇《門》,結合芭蕾舞蹈與現場演奏,表現人生、情緒、記憶、生命的「門」。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際舞星與台北室內芭蕾共舞--余能盛打開《門》 聆賞人生種種況味

    余能盛的最新舞劇《門》,由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攜手合作,結合芭蕾舞蹈與現場演奏,表現人生、情緒、記憶、生命的「門」。除了有義大利作 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尼諾.羅塔與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經典音樂,還有多位歐洲舞者與台灣舞者搭檔演出,一起開啟這扇窺見人生萬象的《門》。

    文字 周倩漪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號人物 People

    黃維明 琴弓換數字 期待建構樂團機制

    國內知名小提琴家黃維明新近接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一職,為了及早上軌道,他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上手,連回家都帶著功課研究。極度忙碌中,首先遇到的又是棘手的預算問題,沒有樂器、也沒有指揮棒在手上,他苦笑著說:「從前看音符,現在看數字!」不過,談及樂團未來,他表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幫樂團找到好指揮,而樂團也應該建立自己的控管機制。

    文字|李秋玫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 〈譚盾擅於把其他作曲家當作調味料般的素材,擴大或加強變成作品的主角。
    回想與回響 Echo

    就地取材的便利性與藝術性 譚盾作品〈地圖〉與〈紙樂〉觀後

    譚盾的作品每每有極打動人的部分,但動人的部分往往也是「既有的素材」亦即原本就存在歷史時空中的無形文化寶藏,譚盾將這些寶藏從深山遠水帶到現代世界來,他想以西方技法編織一襲縫綴著寶藏的華美大袍,以贏得巧手裁縫之名──他的確也得到了。

    文字|林芳宜、許斌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 指揮家陳秋盛將北市交帶入輝煌時期,對本地作曲家的作品發表不遺餘力之外,也極力推廣歌劇作品。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首都的音樂堡壘 輝煌的藝術榮光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文字|李秋玫、林芳宜、許斌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歌劇《強尼.史基基》及《蘇珊娜的秘密》的定裝照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 傾聽名家與經典 管樂歌劇菜色新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已從八月九日開幕的「台北市音樂季」展開新的樂季演出,團長徐家駒舉出該團這個樂季的節目特色,就是器樂演出多樣,尤其是管樂,包括日內瓦金牌小號名家安東生、偶像薩克斯風名家須川展也,以及單簧管大師保羅.梅耶都相當令人期待。而固定演出歌劇的北市交,今年也推出新菜色,浦契尼《強尼.史基基》及費拉里《蘇珊娜的秘密》,都是台灣難得一演的劇碼。

    文字|盧家珍、潘皇龍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五嶋龍的琴聲清新穩健、不刻意炫技,此次來台將演出他一曲成名的帕格尼尼《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即將上場 Preview

    不讓姊姊宓多里專美於前 小提琴家五嶋龍 揮灑勁帥琴音

    不讓姊姊宓多里專美於前,小提琴家五嶋龍也將跟隨其姊腳步訪台演出。同樣展現神童之姿,七歲就登台的五嶋龍一樣興趣廣泛,既是空手道黑帶二段,又是鐵道迷,大學唸的還是物理系這樣特別的音樂家,將會帶來怎樣的琴音呢?

    文字|李秋玫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 全場演出很明顯地聽出樂團與指揮正處於磨合期。圖為費雪狄斯考與北市交的排練現場。
    演出評論 Review

    「準」不準,有關係

    作為全系列的真正主角,樂團在面對企圖心旺盛的曲目編排上,卻未展現出他們真正的水準與實力。全場演出很明顯地聽出樂團與指揮正處於磨合期,在音樂的型塑、聲音的建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面,並沒有做出立即而雄辯性的宣示。

    文字|李永忻、許斌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指揮家呂紹嘉的浦羅柯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令鋼琴家安斯涅驚艷。
    音樂

    攜手慈善的音樂「臺灣之光」 呂紹嘉與陳毓襄 合作前進北京大劇院

    指揮家呂紹嘉與鋼琴家陳毓襄,頂著「臺灣之光」的光環,即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攜手遠征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同樣的精采曲目提前在台北獻演,其中一首浦羅柯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除了陳毓襄長達約廿五年的演出經驗外,更令人期待的是呂紹嘉的詮釋,據說,呂對該曲的處理,連知名鋼琴家安斯涅也擊掌折服!

    文字|李秋玫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 出身音樂世家的費雪狄斯考,將在台灣展開他的事業新生涯。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任「準音樂總監」 費雪狄斯考上任 揮灑事業新樂音

    出身音樂世家的費雪狄斯考,曾與小澤征爾、杜拉第等合作,豐富的演出經驗與曲目,令人對他接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準音樂總監」後的表現相當期待。集中於四、五月份的「準音樂總監系列」中,費雪狄斯考與北市交的四場音樂對話「MUTATION 變奏 Veranderung Variation」將為觀眾們闡述他的東方觀點。

    文字|李秋玫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123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