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家陳秋盛將北市交帶入輝煌時期,對本地作曲家的作品發表不遺餘力之外,也極力推廣歌劇作品。(許斌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首都的音樂堡壘 輝煌的藝術榮光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歡慶四十週年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TSO40–Muse經緯線Ⅳ】樂在戰火蔓延時

4/10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TSO40-北市交附設管樂團】用音樂愛地球

4/17  19: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TSO40–理查.史特勞斯Ⅱ】超人對我如是說

4/23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25786731轉724

交響樂團的成立以城市命名,早在十六世紀之前即已慣用至今,無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到頂尖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倫敦、芝加哥……前二十大樂團幾乎都是如此。而以首都為名的交響樂團,不僅是凝聚群眾、甚至民族的力量,更是軟性文化外交的利器。

北市交一直扮演著多功能的角色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從民國六十八年就進入這個樂團,現任團長徐家駒今年剛好六十歲,工作也恰巧滿三十年。一路走來,徐家駒認為北市交一直扮演著多功能的角色,它不僅是首都級的樂團,也是有社會教育功能的樂團。「『台北』這個城市在國際上算是知名度相當高的,常常比『台灣』還為外國友人熟悉。」因此它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具有首都級的水準,對外可以做國際交流,對內則是服務台北市民,甚至拓寬至整個台灣。

「出國巡演是北市交重要的任務之一,只要有機會就盡力安排!」徐家駒透露,北市交從創團以來,出國巡迴已無數次,但真正編列預算出國則是前年第一次爭取、去年實施。事實上在台灣敏感的政治環境下,城市與城市間的交流使得北市交在國際間通行順利,即使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邀演也能在不失衡的狀況下出訪無礙,極大的彈性正是三大樂團中,出國巡演最多、足跡最廣闊的原因。反觀國內,相對於其他縣市,台北市擁有的資源較為豐裕,不僅好的演奏會、學校、師資都集中在此地,連樂團重要的演出都在這裡,就因為這樣,資源共享就顯得特別的重要。當然一個公部門的交響樂團所做的工作不可能只有演奏而已,國內的巡迴演出、「育藝深遠」、「明日之星」、「青少年夏令營」等等活動的舉辦,從扎根學齡兒童的音樂教育、青少年精英的培育到提供音樂家的表演舞台,北市交所照顧的年齡層相當寬廣。

舉辦「台北市音樂季」為藝術盛會

創團四十年,北市交最響亮的品牌之一,就是每年所舉辦的「台北市音樂季」。從民國六十八年由時任台北市長的前總統李登輝推動,迄今不曾中斷。三十年期間,演出的形式多樣,舉凡歌劇、芭蕾、戲劇、交響樂等,從首任團長鄧昌國、經陳墩初之後,指揮家陳秋盛將北市交帶入輝煌時期,對本地作曲家的作品發表不遺餘力之外,極力推廣歌劇作品,實在功不可沒!陳秋盛的指揮曲目廣泛、充滿個人魅力及掌控音樂的能力,創台灣首演紀錄,也為北市交寫下歷史。然而對於未來,徐家駒也表示北市交將脫下嚴肅外衣,以跨界的演出為主題。「電影音樂、電玩音樂會這種雅俗共賞的方式是吸引更多古典音樂人口,也是推廣音樂的手段之一」,讓觀眾在現今外在環境壓力有舒緩的功效,團員們也可以藉此機會嘗試不同類型的音樂,轉換心境。

經歷風雨、走過蛻變,北市交的足跡也跟隨著時代的脈動調整腳步。今年,在它帶給樂迷們藝術宴饗時,別忘了祝福它:「生日快樂!」

首任團長鄧昌國的遺孀藤田梓,歷經初創時期,與北市交有著特殊的情感。還有長期的歌劇夥伴曾道雄,所製作的西洋歌劇在亞洲首演已超過三十五部,其中多部都是跟市交合作。從他們的「視界」裡,他們是如何回憶、看待以及參與北市交?

 

藤田梓  走過草創的熱情年代

一九七○年代以前,已經有小規模的樂團陸續出現,有鑒於學生、老師等音樂愛好者與日俱增,也需要有一個人來集合與帶領。集合鄧昌國等創立的「中華管絃樂團」、顏丁科所帶領的「教師管絃樂團」以及當時眾多國立藝專及文化大學音樂系的學生們,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就在一九六九年正式成立。

最初的練習地點是在開封街的福星國小,複合功能使用的大廳可以運動、也可以演講,晚上就成為樂團練習的地方。藤田梓回憶當時百廢待舉,身兼創辦人、團長及指揮的鄧昌國不僅努力奔走,還為了預算問題親上立法院火線報告。「他的個性溫和純真,絕對不可能跟嚴厲的立法委員們爭論,明白解釋之後,還讓立法委員反過來問他金額夠不夠!」

最初的編制裡只有十八個人專任,還好有老師們帶著他們最優秀的學生在下班、下課後齊聚練習。就算一週只有一到兩次的時間,團員仍舊憑著一股對音樂的熱愛,還帶著自己的譜架、自己油印、抄分譜來參加。「真是為了音樂的熱情,這種團結的精神讓音樂成了一種信仰,也變成了舞台上不得了的力量。而我就是送點心來慰勞!」開玩笑的藤田梓雖然這麼說,但事實上北市交第一次的環島演出,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就是藤田梓彈的,而許多重要時刻演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李秋玫)

 

曾道雄  陪著市交打響歌劇招牌

北市交第一次有歌劇演出經驗是民國六十年,但最初他們合作的演出形式,卻是一場粉墨登場的歌劇選粹,地點在以前的「國際學舍」。當時的演出場地非常陽春,白天是一個籃球場,晚上將球框收起來之後,就成為音樂廳。第一次完整的歌劇演出則是到了民國六十八年,與台北歌劇劇場合作的莫札特《魔笛》,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的兩千兩百多個位子,連續五天的滿座,可以說國內交響樂團未曾做過這樣盛況的歌劇演出。之後他們合作的戲碼還有< 弄臣 >。接著從 <浮士德>和<丑角>開始,北市交就自行製作,曾道雄反而成為受邀的音樂家。到目前為止,北市交是華人社會,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演出大型歌劇最多的交響樂團,因通常的樂團旨在演奏交響樂,演歌劇照理說是歌劇院的事。

曾道雄認為樂團上演歌劇有它的困難度,因為樂團沒有工廠、儲藏室、更沒有劇場人員的編制如經理、導播、舞監等,所以製作費用就需要較大。但他深深感覺我們有好的樂團、有聲樂人才,卻整體缺乏戲劇上的經驗,這是使得他強調歌劇演出勢在必行的原因。而從歌劇製作中,他也得到不少心得——除了演出之外,燈光、舞台、道具等等技術也需要一起培養,這樣各單元的藝術才能經由音樂的聯結,進行橫向統合的作業,就連打字幕的時間點、字數、換行等,都必須透過經驗的累積,才知道如何要完美呈現。

近年來,學成歸國的年輕演奏家相當多,而台灣只有三大樂團,如此分佈下來,水準已經跟早年不可同日而語。曾道雄說:「北市交是擁有豐富經驗的樂團,因此即使遇到指揮不穩定,團員們還是有相當的默契,他們會自動形成一種類似室內樂的機能,讓首席帶領著樂團持續演出,這樣的模式當然在其他樂團也會出現,但我認為北市交做得最好。」(李秋玫)

曾道雄  陪著市交打響歌劇招牌

北市交第一次有歌劇演出經驗是民國六十年,但最初他們合作的演出形式,卻是一場粉墨登場的歌劇選粹,地點在以前的「國際學舍」。當時的演出場地非常陽春,白天是一個籃球場,晚上將球框收起來之後,就成為音樂廳。第一次完整的歌劇演出則是到了民國六十八年,與台北歌劇劇場合作的莫札特《魔笛》,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的兩千兩百多個位子,連續五天的滿座,盛況空前外,還到了中南部巡演,而在這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職業交響樂團做過這樣的歌劇演出。之後他們合作的戲碼還有《弄臣》。接著從《浮士德》和《丑角》開始,北市交就自行製作,曾道雄反而成為受邀的音樂家。到目前為止,北市交是華人社會,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演出大型歌劇最多的交響樂團,因通常的樂團旨在演奏交響樂,演歌劇照理說是歌劇院的事。

因此,曾道雄認為樂團上演歌劇有它的困難度,因為樂團沒有工廠、儲藏室、更沒有劇場人員的編制如經理、導播、舞監等,所以製作費用就需要較大。但他深深感覺我們有好的樂團、有聲樂人才,卻整體缺乏戲劇上的經驗,這是使得他強調歌劇演出勢在必行的原因。而從歌劇製作中,他也得到不少心得——除了演出之外,燈光、舞台、道具等等技術也需要一起培養,這樣各單元的藝術才能經由音樂的聯結,進行橫向統合的作業,就連打字幕的時間點、字數、換行等,都必須透過經驗的累積,才知道如何要完美呈現。

近年來,學成歸國的年輕演奏家相當多,而台灣只有三大樂團,如此分佈下來,水準已經跟早年不可同日而語。曾道雄說:「北市交是擁有豐富經驗的樂團,因此即使遇到指揮不穩定,團員們還是有相當的默契,他們會自動形成一種類似室內樂的機能,讓首席帶領著樂團持續演出,這樣的模式當然在其他樂團也會出現,但我認為北市交做得最好。」(李秋玫)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無形的光采市容

寫在TSO創團四十週年

 

文字  林芳宜  作曲家暨樂評人

隨著文化生態的變化,近年來北市交逐漸從一個菁英樂團轉型為「都會樂團」,除了地理位置以外,更大的意義則是與城市居民的關係在數年間產生了變化。北市交卸下「就是聽音樂」的高姿態,二○○五年開始徹底改頭換面:首先捨棄沿用多年的翻譯樂曲解說,改以委請學者專家撰文,以兼具易讀性與學術性的內容,提升節目冊的品質。接著脫掉「古典音樂」的老舊大衣,引進商業行銷的概念,從文宣品的設計到廣告文案的呈現,甩開刻板形象,以合乎時代潮流的設計吸引大眾目光。同時,北市交非但不因「推廣」而降低節目設計的藝術性,反而更多元化,以各種不同的主題設計系列音樂會,並開始大量演出當代作品,使得北市交的整體節目設計相較於他團,更具前瞻性。

交響樂團在西方國家中,往往被視為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文化指標,除了顯現政府的文化政策與文化關懷度之外,同時也呈現市民/國民的文化參與度與重視度。欣見北市交逐漸展露蛻變後的光采之時,也期待看到一個在行政、營運與演出品質蒸蒸日上的交響樂團,立足台北、展現與時代、國際緊密相扣的活力,成為光采的台北市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