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西廂記

相關文章 10 篇
  • 梁谷音、張銘榮合演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名劇《琵琶記》、《西廂記》經典再現

    五月趕「崑」潮 上崑名家匯演「蘭谷名華」

    繼「蝶夢蓬萊」、「美意嫻情」之後,上海崑劇團梁谷音、計鎮華、張銘榮,及旅美名家溫宇航,再度應台灣崑劇團邀請來台,推出「蘭谷名華」二○○九崑劇名家匯演,上演《琵琶記》、《西廂記》、《獅吼記》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以及「崑曲名家演唱會」、「經典折子戲」,讓台灣戲迷感受崑劇藝術的魅力。 台灣崑劇團表示,《琵琶記》、《西廂記》原本就是文學名作,再加上無數戲曲前輩的精雕細琢,使得這兩個戲碼不但在文學上地位崇高,在舞台上歷演不衰,成為觀眾愛看的好戲。此次演出《琵琶記》,梁谷音飾演趙五娘,計鎮華飾蔡公,張銘榮飾蔡婆,不同於讓觀眾熟悉的版本,精采可期。另一個全新組合是溫宇航、梁谷音、張銘榮合作的《西廂記》,梁谷音的紅娘出色當行,搭配溫宇航的張生、台崑青春小旦的崔鶯鶯,堪稱珠聯璧合。名丑張銘榮特別將〈遊殿〉一折加以整編,並扮演法聰和尚,這是他繼去年在台北演出《玉簪記》中的書僮進安之後,又一次獻演全新角色。 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此次「蘭谷名華」特別推出一場「崑劇名家演唱會」,採大型編制的國樂伴奏,由溫宇航及台崑演員演唱周雪華等作曲家創作的詩詞作品,及重新配器譜曲的崑劇唱段。演唱會中將發表青年作曲家洪敦遠創作的〈桃花扇.餘韻〉,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演唱,計鎮華、梁谷音、溫宇航並將演唱經典傳統唱段。

    文字|廖俊逞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歌仔戲《山伯英台》在交代同窗共學的情節上,諧謔逗趣而別有寓旨。越劇只在〈托媒〉一折後場幫腔交代山伯、英台同窗三年,略顯不足。
    回想與回響 Echo

    紅樓戲盡情未盡

    有些戲,因爲要一夜演完,就割捨很多精華片段。如果連續兩天,或更多天,演出一個完整版,觀衆會接受嗎?是不是能一試呢?

    文字|張亭安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紅鼻子》是一齣關於自我的失落和追尋的作品。(許斌 攝)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延伸古典美學 滲透現代意識

    今年是台灣現代戲劇一代導師姚一葦的九十歲冥誕。身兼理論家、評論家、劇作家、教育家與詩人,他一生共完成了十四個劇本、六本論著、五篇散文、兩部翻譯小說,並偶爾發表古典詩。擁有這麼多樣且豐富的著作,要全面性地理解他作品的美學思想,並不容易。若從他自己的排序來看「劇作第一、理論第二、散文第三、翻譯第四、舊詩第五」,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劇本入門,一窺堂奧。

    文字|廖俊逞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屈文中的中國音樂美學觀,是要有「感情的激素與詩的勃發」。
    里程碑 Milestone

    「十面埋伏」創作路 屈文中聲聲訴「我願」

    屈文中辭世已一週年了。五十年短暫的生命裡,他一直在「美」的誘惑裡盡責地創作。生前反覆思考當代的中國音樂家在現代音樂史上應留下怎樣的痕跡,完成的作品有協奏曲、管弦樂、室內樂、藝術歌曲、歌劇及鋼琴作品

    文字|陳怡如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春香傳》以平劇手法演出韓國古典故事。
    即將上場 Preview

    韓國的鶯鶯與張生 略述《春香傳》

    《西廂記》是我國小說的奇書,可以想像《春香傳》在韓國文學占有何種地位及如何的流傳了。

    文字|王士儀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 越劇《西廂記》劇照,前一排小和尙隊列,點出場景普救寺。
    大陸劇場

    戲曲:程式之變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㈢

    《西廂記》中的二元複合轉台和小和尙的隊列變化,《四川好人》中的巨型面具,《金龍與蜉蝣》中的人物創造與武士造型都很難爲其它劇目的演出所襲用。那麼,戲曲程式所賴以形成的規範性、約定性和承傳性,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戲曲程式之變革是否意味程式之消亡?

    文字|林克歡
    第25期 / 1994年11月號
  • 九〇年代的歌仔戲如何才能再擄獲觀眾的目光?
    戲劇

    傳統與創新

    誠如本刊專欄作家馬森先生所言,一切藝術都是在突破前人的規範和建立自己的規則中拔河,本月的戲劇節目倒也都符合這個觀察。

    文字|郭玉娟、編輯部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西廂記》裡的崔鶯鶯(顏佳飾)、紅娘(陳輝玲飾)與張生(茅威濤飾)。
    回想與回響 Echo

    女扮「張生」不只悲情!

    越劇的演出純由女演員擔綱,劇中呈現出的哀怨淒美,將悲情女性化的偏愛發展到了極致,但有時卻過多地表現了文化中某些負面因素,也造成戲劇發展上面臨的窘境。

    文字|茅威濤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一九九一年省交演出《天山雲雀》。
    里程碑 Milestone

    斯人何在 小論屈文中

    俄國詩人、散文家、美學學者普希金說:「一個作曲家,必然也是一位詩人。」以我個人與屈文中相交相知以及合作《西廂記》及《天山雲雀》等歌劇和一些聲樂小品的經驗,對這句話頗能體會;屈文中的作曲技巧是他的專長本位,他的才情却包含了詩文、戲劇、民謠、詞曲,是一位典型的藝術全才。 從《十面埋伏》、《帝女花》《節慶素描》、《李白詩組曲》等器樂與聲樂作品中,他做到了親和而不媚俗、現代而不離群。個中原由,在於他的作品,無論標題與內容,都有中國文化的依憑與民族精神的蘊藉,國人聆賞最具心靈上的默契。 屈文中在音樂藝術的觀點以及作曲取向的理念等方面的言論,見諸報章、聞諸廣播已經很多,不再引述。但歸納起來,仍是他永遠堅持的「精鍊西方技巧、吸取中國養分」「從民族扎根、向世界出發」、「我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面對西方紛紜駁雜的樂壇,我從不惶惑和焦慮」,屈文中看起來溫文儒雅,內心却是一團創作的火球。 國內的「樂評家」曾爲他的作品冠上西式的「國民樂派」帽子。其實,「國民樂派」正是西方音樂發展的巔峯,因爲它是從修道院、宮廷普及成「全民音樂」的象徵,後來產業革命勃興,唯物主義盛行,音樂也被革命了。至於國內作曲家的「抗議」並非發生在《西廂記》上演時刻,而是在市立交響樂團聘他作曲消息見報的時刻,所以也不是「古今中外之爭」。至於爭什麼?或抗議什麼?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時過境遷,盡在不言中了。 文字|黃瑩 資深樂評人、詞曲作者

    文字|黃瑩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新興閣掌中劇團《征西奇緣》、北藝大、中國國家話劇院《孫飛虎搶親》

    每次看到殺到劇情失焦、人物模糊的布袋戲,我都哀怨地懷疑,布袋戲是否要與女性觀眾相忘於江湖?「新興閣」是掌中劇團裡的翹楚,《征西情緣》搬請薛 丁山的愛情豔史,揚言文、武都拿,武戲融用了西螺七崁的武術,文戲出手挑戰特別難的生旦對手戲。薛的妻子們,竇仙童、陳金定、薛金蓮、樊梨花,個個來頭不 小,很想看藝師級的主演如何傳神入偶,演活這個一夫多妻的老故事。 姚一葦老師從戲曲《西廂記》另闢蹊徑,寫出了舞台劇《孫飛虎搶 親》,獲評為姚師的最高藝術成就。半個世紀後,《孫》由中國、台灣劇場團隊合作,首度搬上舞台,據說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有些著力,是眷戀於色相、又喜歡疏 離的戲曲沒興趣碰的關節。我很好奇,台上用心良苦地批判、叩問,台下是否同一鼻息?

    文字|施如芳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原創親子音樂劇《阿甯咕又闖禍了YA~》 透過父子互動看見家庭包容與溫暖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曼谷

    「曼谷設計週」中,藝術家讓觀眾在老城區《尋找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