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延伸古典美學 滲透現代意識
今年是台灣現代戲劇一代導師姚一葦的九十歲冥誕。身兼理論家、評論家、劇作家、教育家與詩人,他一生共完成了十四個劇本、六本論著、五篇散文、兩部翻譯小說,並偶爾發表古典詩。擁有這麼多樣且豐富的著作,要全面性地理解他作品的美學思想,並不容易。若從他自己的排序來看「劇作第一、理論第二、散文第三、翻譯第四、舊詩第五」,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劇本入門,一窺堂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新興閣掌中劇團《征西奇緣》、北藝大、中國國家話劇院《孫飛虎搶親》
每次看到殺到劇情失焦、人物模糊的布袋戲,我都哀怨地懷疑,布袋戲是否要與女性觀眾相忘於江湖?「新興閣」是掌中劇團裡的翹楚,《征西情緣》搬請薛 丁山的愛情豔史,揚言文、武都拿,武戲融用了西螺七崁的武術,文戲出手挑戰特別難的生旦對手戲。薛的妻子們,竇仙童、陳金定、薛金蓮、樊梨花,個個來頭不 小,很想看藝師級的主演如何傳神入偶,演活這個一夫多妻的老故事。 姚一葦老師從戲曲《西廂記》另闢蹊徑,寫出了舞台劇《孫飛虎搶 親》,獲評為姚師的最高藝術成就。半個世紀後,《孫》由中國、台灣劇場團隊合作,首度搬上舞台,據說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有些著力,是眷戀於色相、又喜歡疏 離的戲曲沒興趣碰的關節。我很好奇,台上用心良苦地批判、叩問,台下是否同一鼻息?
-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名劇《琵琶記》、《西廂記》經典再現
五月趕「崑」潮 上崑名家匯演「蘭谷名華」
繼「蝶夢蓬萊」、「美意嫻情」之後,上海崑劇團梁谷音、計鎮華、張銘榮,及旅美名家溫宇航,再度應台灣崑劇團邀請來台,推出「蘭谷名華」二○○九崑劇名家匯演,上演《琵琶記》、《西廂記》、《獅吼記》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以及「崑曲名家演唱會」、「經典折子戲」,讓台灣戲迷感受崑劇藝術的魅力。 台灣崑劇團表示,《琵琶記》、《西廂記》原本就是文學名作,再加上無數戲曲前輩的精雕細琢,使得這兩個戲碼不但在文學上地位崇高,在舞台上歷演不衰,成為觀眾愛看的好戲。此次演出《琵琶記》,梁谷音飾演趙五娘,計鎮華飾蔡公,張銘榮飾蔡婆,不同於讓觀眾熟悉的版本,精采可期。另一個全新組合是溫宇航、梁谷音、張銘榮合作的《西廂記》,梁谷音的紅娘出色當行,搭配溫宇航的張生、台崑青春小旦的崔鶯鶯,堪稱珠聯璧合。名丑張銘榮特別將〈遊殿〉一折加以整編,並扮演法聰和尚,這是他繼去年在台北演出《玉簪記》中的書僮進安之後,又一次獻演全新角色。 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此次「蘭谷名華」特別推出一場「崑劇名家演唱會」,採大型編制的國樂伴奏,由溫宇航及台崑演員演唱周雪華等作曲家創作的詩詞作品,及重新配器譜曲的崑劇唱段。演唱會中將發表青年作曲家洪敦遠創作的〈桃花扇.餘韻〉,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演唱,計鎮華、梁谷音、溫宇航並將演唱經典傳統唱段。
-
大陸劇場
戲曲:程式之變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㈢
《西廂記》中的二元複合轉台和小和尙的隊列變化,《四川好人》中的巨型面具,《金龍與蜉蝣》中的人物創造與武士造型都很難爲其它劇目的演出所襲用。那麼,戲曲程式所賴以形成的規範性、約定性和承傳性,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戲曲程式之變革是否意味程式之消亡?
-
回想與回響 Echo
紅樓戲盡情未盡
有些戲,因爲要一夜演完,就割捨很多精華片段。如果連續兩天,或更多天,演出一個完整版,觀衆會接受嗎?是不是能一試呢?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女扮「張生」不只悲情!
越劇的演出純由女演員擔綱,劇中呈現出的哀怨淒美,將悲情女性化的偏愛發展到了極致,但有時卻過多地表現了文化中某些負面因素,也造成戲劇發展上面臨的窘境。
-
戲劇
傳統與創新
誠如本刊專欄作家馬森先生所言,一切藝術都是在突破前人的規範和建立自己的規則中拔河,本月的戲劇節目倒也都符合這個觀察。
-
里程碑 Milestone
「十面埋伏」創作路 屈文中聲聲訴「我願」
屈文中辭世已一週年了。五十年短暫的生命裡,他一直在「美」的誘惑裡盡責地創作。生前反覆思考當代的中國音樂家在現代音樂史上應留下怎樣的痕跡,完成的作品有協奏曲、管弦樂、室內樂、藝術歌曲、歌劇及鋼琴作品
-
里程碑 Milestone
斯人何在 小論屈文中
俄國詩人、散文家、美學學者普希金說:「一個作曲家,必然也是一位詩人。」以我個人與屈文中相交相知以及合作《西廂記》及《天山雲雀》等歌劇和一些聲樂小品的經驗,對這句話頗能體會;屈文中的作曲技巧是他的專長本位,他的才情却包含了詩文、戲劇、民謠、詞曲,是一位典型的藝術全才。 從《十面埋伏》、《帝女花》《節慶素描》、《李白詩組曲》等器樂與聲樂作品中,他做到了親和而不媚俗、現代而不離群。個中原由,在於他的作品,無論標題與內容,都有中國文化的依憑與民族精神的蘊藉,國人聆賞最具心靈上的默契。 屈文中在音樂藝術的觀點以及作曲取向的理念等方面的言論,見諸報章、聞諸廣播已經很多,不再引述。但歸納起來,仍是他永遠堅持的「精鍊西方技巧、吸取中國養分」「從民族扎根、向世界出發」、「我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面對西方紛紜駁雜的樂壇,我從不惶惑和焦慮」,屈文中看起來溫文儒雅,內心却是一團創作的火球。 國內的「樂評家」曾爲他的作品冠上西式的「國民樂派」帽子。其實,「國民樂派」正是西方音樂發展的巔峯,因爲它是從修道院、宮廷普及成「全民音樂」的象徵,後來產業革命勃興,唯物主義盛行,音樂也被革命了。至於國內作曲家的「抗議」並非發生在《西廂記》上演時刻,而是在市立交響樂團聘他作曲消息見報的時刻,所以也不是「古今中外之爭」。至於爭什麼?或抗議什麼?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時過境遷,盡在不言中了。 文字|黃瑩 資深樂評人、詞曲作者
-
即將上場 Preview
韓國的鶯鶯與張生 略述《春香傳》
《西廂記》是我國小說的奇書,可以想像《春香傳》在韓國文學占有何種地位及如何的流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