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梓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俠女聯手護賽 讓初生犢步上舞台
「以前我在日本有媽媽給我的大房子,每次比賽我都用它抵押,跟銀行借錢很容易。可是借的錢太多了,所以三年前我賣掉房子,把所有跟銀行借的錢還完,這次已經沒有辦法再借」歷經卅年,第十三屆中華少年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才剛落幕,但主辦的鋼琴家藤田梓卻是愁容滿面。資金的缺口遍尋不著,自己能動用的財產也已用罄,在躊躇煩惱不知如何解決時,幸虧陳毓襄挺身而出,決定以大師班的安排喚起社會大眾的注意。 這場景多像主角有難,俠女出手相救!沒想到小說上的情節,竟發生在兩位鋼琴家身上。終於,藤田梓不再眉頭深鎖,挖苦自己說:「我是神經病!」一旁的陳毓襄見狀跟著大笑說:「我也是神經病!」然而過了這關,下一關要怎麼過?台灣樂壇由來已久的問題要怎麼救?我們終究沒有答案。燃燒自己,也只能得到短暫的火光,她們的肺腑之言,句句說得心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首都的音樂堡壘 輝煌的藝術榮光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人生的風吹落花,也吹白了頭
年初的一場大火,燒毀雲門在八里十五年歷史的排練場,浴火後編舞家林懷民帶著雲門再度出發,新作《花語》在暫時落腳的排練場「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排練,巴赫無伴奏大提琴快板樂章中,數萬片花瓣灑落飄飛,舞者旋轉、跳躍、延展,展現春日與花共舞的燦爛朝氣。昔日的政治犯受難地,今日卻見落英繽紛,林懷民演繹「開到荼蘼」的青春,但現「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繁華落盡景象。林懷民受訪時說,人生的風景不見得都是美麗的,《花語》不只有漂亮的花瓣,還有擾人的風扇聲,這風是人生的風,不知不覺吹白了頭。 這不禁讓人想起,舞台這門瞬間即逝的藝術,不也正如鏡花水月,台前的光鮮亮麗,正映照著幕後現實人生的無常,與對生存極微小、卑微、卻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當年軍政府執政的年代下,龍應台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開店舖的人天亮時打開大門,不會想到是否有政府軍或叛軍或走投無路的飢餓難民來搶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護在胸前,時時刻刻戒備。睡在屋裡的人可以酣睡,不必擔心自己一醒來發現屋子已經被強制拆除,家具像破爛一樣丟在街上。」而如今民主當頭的年代裡,每一位從事表演工作的人是否可以如此奢求,幸福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不必擔心謝幕之後恍然發現一生辛勤貫徹的職志,竟只換得孑然一身。 用全部的生命成就藝術,本期「藝號人物」就專訪兩位在音樂和舞蹈領域默默耕耘的女性藝術家。因為嫁給台灣音樂家鄧昌國,出生日本,曾經轟動國際樂壇的鋼琴家藤田梓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自二十多年前,在台灣開辦首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迄今為無數台灣鋼琴家走向世界樂壇奠下基石。而另一位,十三歲開始習舞,走過雲門舞集、台北越界舞團,資深舞蹈家鄭淑姬在人生道路上一舞四十年。對她來說,舞蹈是「致命的吸引力」,上台,她跳舞;不上台,她依然跳舞,在鄭淑姬身上,舞蹈就是生活。她們對藝術上的執著與奉獻,成就了一則動人的故事,也成就了她們豐美的人生。 隨著暑假進入尾聲,國際各大樂壇也進入新樂季,本刊特別企畫「國內外交響樂團樂季大觀」,綜觀德奧、法國、英國、美國等世界各大交響樂團新趨勢、搶先帶給讀者第一手情報。在國內三大樂團部分,國家交響樂團(NSO)、國台交(NTSO)、北市交(TSO)端出的菜色琳琅滿目,除了有紮實傳統的經典曲目,亦不乏跨界、跨國的精采製作,好聽好看又嚐鮮,絕對讓樂迷大飽耳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主辦人
藤田梓 台灣鋼琴音樂的啟蒙舵手
她是藤田梓,是位琴藝精純深湛的鋼琴家、蜚聲國際的傑出女性、足跡踏遍世界的「鋼琴大使」,是台灣深耕樂壇的導師,也是已故日本國際廣播協會會長原清先生口中的「鋼琴女神」。因為嫁給台灣音樂家鄧昌國,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從二十多年前開始舉辦「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蓽路藍縷,迄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賽事,她的付出與辛勞,令人感佩。
-
藝視窗 News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台灣】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文建會力邀法國的劇場魔法師Jean-Guy Lecat與國內的劇場菁英黎煥雄、孫麗翠、郭文泰和杜思慧等於10月26日至11月3日主持「OISTAT卓越創意大師系列空間的演作─再塑與再現」工作坊。主講人Jean-Guy Lecat是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長年合作的劇場設計家,以改造表演空間聞名,並於曾於亞維儂藝術節展演史詩大戲《摩訶婆羅達》,常年於世界各地主持劇場設計和跨界藝術創作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將假信義公民會館舉行,工作坊全程免費,詳參網站www.oistat.org/newsletter/lecat/index.htm 或洽02-7726-0088(張孟穎) 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開始接受報名 由藤田梓教授創辦的財團法人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將於2008年舉辦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此次協辦的單位有國家文化總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共同參與,將在行政事務上更加周全,場地也更加完善。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日止。參賽資格不限國籍,分為青年組、少年組兩組,並各有初、複、決賽三場賽事,將於2008年9月7日至20日假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對於參賽者正式賽程其間的食宿與當地交通費開支皆由主辦單位提供,並有定額之機票補助。藉此希望吸引更多國際鋼琴菁英參與切磋,並培養我國年輕鋼琴家晉身國際舞台。(李秋玫) 「憶域:李.雅諾影像展」 播放紀錄片《與碧娜有約》 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策劃的「憶域:李.雅諾影像展」,自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中,雅諾結合錄像藝術與攝影,將不同領域的影像加以組合,突顯出動作和記憶之間的南轅北轍及其間聯結兩者的複雜關係,讓記憶與動作交織結合,成為一場迷人的對話。同時也特別在每週六、日播放 雅諾拍攝的紀錄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雷驤:二十年,看見表演藝術環境的流變
二十年回瞰,最大的感受,是看見國內表演藝術環境的大幅改變。 廿年前,台北的音樂展演場所大概只有國際學社、三軍球場、實踐堂、中山堂,如今大多已拆掉或改建。那時的中山堂空調噪音嘈雜難以解決,演奏會偶爾才舉辦;國際學社規模較小;三軍球場寬闊得多,也比較重要,美國費城管絃樂團首次來台就在那裡表演。 樂器的來源和場地一樣有限。記得《功學月刊》的主編一度有意邀請鋼琴大師魯賓斯坦來本地演出,卻無法如願,原因就在於少了一架「名琴」,台灣所能找到最好的鋼琴是演奏會用的YAMAHA,但是大師「沒有聽過YAMAHA」魯賓斯坦的秘書是這麼回絕的,那一封回拒信給原原本本刊到了月刊上。「沒聽過」當然並非事實,以往國際音樂家赴遠東演出,東京是首要據點,必然要造訪東京 YAMAHA HALL;真正原因大概是世界級音樂家都和名琴簽了約,不便使用他牌樂器。不過,當年台北排不上亞洲巡迴的考慮名單,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個故事,今天大概很難想像:名鋼琴家藤田梓辦了一場音樂會,曲目中列出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gard Grieg,1843-1907)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現場卻不見管絃樂團;當年雖有省交,藤田女士卻選擇了播放音樂系學生練習專用、類似卡拉OK的伴奏帶,可以想見二十年前的匱乏。 廿歲的兩廳院可以做得更好:首先,表演空間的主體應該是觀眾與表演本身,觀眾也是構成整體的元素,這從服務人員的態度就能清楚地感受出來。其次,兩廳院除提供表演空間外,應發揮更廣闊的影響力,將表演藝術的文化氣氛延續到生活,這一點可向日本的美秀美術館看齊,他們從交通到衣食各項細節,都在實踐「永續」的概念。最後,兩廳院是長久的文化據點,對於演出紀錄的保存,除了累積,還可更有效率地運用、推廣;既然花力氣辦了節目,也提供影音資料借閱,不妨提高節目錄影品質,讓舞台影像的變化豐富些。 再說回多年前那幅畫面。光彩奪目的藤田女士隻身坐在偌大的舞台上,每彈到音階下行時禮服滑下肩頭,她又趁著音階上行時順勢將禮服扶起。葛利格那首協奏曲的鋼琴與管絃樂要在第一秒同時開場,開場瞬間,藤田女士的鋼琴與伴奏帶的合奏竟然分秒不差,我至今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前陣子我再度到國家音樂廳欣賞一場演奏會,中場時服務人員引了位有年紀的婦人到我身邊的座位,那婦人氣質出
-
即將上場
爲「喜願兒」義演
鋼琴家藤田梓及長笛新秀吳曉貞,與台北市靑年音樂家管絃樂團,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行一場慈善義演,門票所得將全數捐給台北市喜願協會,共同爲完成絕症病童心中的夢想而努力。 這場音樂會演出的全是莫札特的作品,相信這位音樂天才兒童若生於今日,必也欣然。曲目除了鋼琴奏鳴曲(作品488)及長笛協奏曲(作品313)外,還有《費加洛婚禮》及《劇院經理》的序曲,指揮是崔玉磐。
-
里程碑 Milestone
琴音不再 紀念鄧昌國逝世一週年
在精神物質俱皆貧乏的六〇年代台灣,鄧昌國不畏大環境的艱困,篳路藍褸地砌造本土樂團的基石。凡走過那個時代的愛樂人,都不會忘記他在這個小島上所撒播的音樂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