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新視野藝術節

相關文章 8 篇
  • 《空氣頌》同台呈現香港兒童合唱團的現場演出及透過網路表演的丹麥聲音劇場,在音色、織度與視覺畫面中創造未來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創作不停歇 藝術創新上線

    在疫情影響下,「2020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原訂規劃的節目被迫延後,但為了支持在地藝術家繼續創作,藝術節製作團隊另行延伸了「更新視野」(ReNew Vision),以線上網路為載體,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嘗試各種創新實驗。透過新科技與網路,創意更是無遠弗屆,包含現代音樂、數位藝術、VR電影,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精采展演。

    文字|張瑋珊、張慧慧、吳垠慧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光.舞.動》
    企畫特輯 Special

    「微藝進行中」——微小,微妙,意想不到!

    新視野藝術節的「節中節」「微藝進行中」,今年已是第三次舉辦,有別於過往與愛丁堡Forest Fringe聯手策劃,多數為外來節目,今年十二項節目中,九項為全新創作,由香港年輕新銳藝術家擔綱創演,扶助本地藝術人才。演出期程則從以往的三、四天增至十四天,場地仍以葵青劇院為中心,不過有部分演出將衝出劇院,以雙腿和車輪走入周邊社區。今年的演出也會繼續探索科技在表演上的應用,隨身聽與手機應用程式將大派用場。

    文字|林界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本屆主題圖案包含各個節目的要素,由香港著名漫畫家黃照達創作。
    企畫特輯 Special

    做「新視野」人 做更好的人

    2018年的香港第九屆新視野藝術節,將自十月中旬展開,延續為觀眾打開表演新視野的企圖心,邀請多檔各地敢於冒險、打破成規的前衛表演藝術節目訪港演出。今年藝術節由英國編舞家韋恩.麥奎格編創的《幻之森》揭開序幕,包含在水中演出的音樂會《馭水之音》、編舞家米高.基謹杜蘭的《癲鵝湖》及華裔音樂家杜韻、譚盾與香港在地藝術家的創作,將開拓大眾對於「藝術」的定義與想像。

    文字|願良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輪》新詮史詩中安巴公主與毗濕摩的故事,阿喀郎(左)飾演毗濕摩。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東風西漸的精采 跨域展演的能量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下旬在香港登場,為期一個月時間內,展演多檔亞洲具前瞻性的作品。開幕演出為日本旅德作曲家細川俊夫作曲、德國編舞家莎夏.瓦茲編舞、編自能劇的《松風》,閉幕演出則為由孟加拉裔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編創、取材自印度神話的《輪》,東風西漸的精采組合令人期待。

    文字|張慧慧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與會座談人有來自亞洲各華文城市的策展人、學者和藝評人。
    香港

    「節」與「城」的共生 各地策展人座談交流

    在十一月香港「新視野藝術節」進行同時,也舉辦了「節與城:共生的可能與挑戰亞洲交流座談會」,邀請來自亞洲各華文城市的策展人、學者和藝評人,探討「藝術節如何有機地與社會、藝術家和觀眾連繫對話,使文化能植根於城市?」而這次的交流,也有助於往後建立各城的藝術節網絡。

    文字|陳國慧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今年「新視野藝術節」開幕作品是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跨過十年 前瞻更多可能

    首辦於二○○二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今年剛好跨入第十年,回顧十年來的企畫,「亞洲」和「跨文化」可說是該藝術節的關鍵字,但「新視野」的「新」是什麼?而它為何、如何、為誰展示?在「跨文化」的大潮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甚至是氾濫之下,一個立足亞洲,在號稱國際都市的城市中舉辦的藝術節,如何越過這些迷思,找回自己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的定位,以能提升競爭力去面對其他鄰近城市的演藝市場,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保有創意和持續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文字|陳國慧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何應豐的《大路西遊2之(阿)公審三藏》之設計意象。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創意十月聚焦 「絲綢之路藝術節」有看頭!

    銳意發展文創產業的香港政府,在十月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創意十月」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其中「創意十月」將呈獻超過二百項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展覽、電影和專題藝術節的節目。而其中的「絲綢之路藝術節」甚有看頭,包括音樂大師喜多郎、陝西省歌舞劇院、華裔編舞家沈偉等都將呈現精采作品。

    文字|潘詩韻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中國新音樂代表朱哲琴的《「世界聽.見.朱哲琴」2010樂匯.香港》為新視野藝術節打開序幕。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傳統藝術的當代新體現

    今年邁入第五屆的「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十五日,以天籟女歌手朱哲琴的《「世界聽.見.朱哲琴」2010樂匯.香港》揭開序幕,多個節目將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展現,呈現「亞洲傳統藝術如何進入當代生活、如何在當代生存與演變」。這次的節目中除了有台灣國光劇團的《金鎖記》與心心南管樂坊的最新製作《羽》參與之外,還有什麼精采內容呢?本刊在此帶你先睹為快!

    文字|莊彗彗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戲劇(曲)

    愛樂劇工廠20周年 改編音樂劇《新龜兔賽跑》全台開跑

  • 舞蹈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首度來台演出《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