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2020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原訂規劃的節目被迫延後,但為了支持在地藝術家繼續創作,藝術節製作團隊另行延伸了「更新視野」(ReNew Vision),以線上網路為載體,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嘗試各種創新實驗。透過新科技與網路,創意更是無遠弗屆,包含現代音樂、數位藝術、VR電影,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精采展演。
「二○二○年,我們還需要藝術嗎?」隨著全球COVID-19疫情竄發與各階段的突變與消長,不得不打破人們習以為常的互動網絡及其生活日常,必須轉以另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去感受世界的變化。疫情帶來的,從生活上的不便利性擴展至全球經濟萎靡,更引導出人們思考著精神價值存在之必要性。
二○二○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原定規劃的節目受疫情影響被迫延後,藝術節製作團隊為了支持當地藝術家繼續創作,另延伸一藝術節系列「更新視野」(ReNew Vision),以線上網路為載體,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嘗試各種創新實驗。
在音樂方面,多年來致力推動實驗音樂的香港作曲家╱音樂家龔志成,將於節目《耳震盪》分別推介五位音樂人,透過網路平台將風格強烈的實驗音樂創作傳遞於世界各地。另外,由跨國製作團隊組成,融合音樂、舞蹈、光影裝置的沉浸式聲音劇場《空氣頌》,創作概念來自浸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貝臻雅(Eugene Birman)博士及跨媒體藝術家伍韶勁(Kingsley Ng),並邀請到曾獲得葛萊美、普立茲獎項的丹麥「聲音劇場」(Theatre of Voices),以全像投影(hologram)的方式與香港兒童合唱團同台演唱,影像超現實般交織於現實場景,為跨國創作開拓低碳且超越距離的合作模式。
《耳震盪》 閱讀香港實驗音樂光譜中的眾聲喧嘩
實驗音樂聲響可以作為音樂家體現對於身處環境的解讀,在面對聲音的交織流動、空白,到巨大暴力性,其傳遞形式驅使著聆聽者以嶄新視角重新認識廣泛的音樂世界。透過《耳震盪》系列演出,閱讀著香港非主流聲音文化多樣性的同時,更可理解這些隱藏在社會中不同脈絡的聽覺角度。
龔志成表示:「實驗音樂本身,就是把我們的耳朵時刻放在危機之下;實驗音樂人的實際生活,同樣長年處於危機當中。」從十月底至十一月底的五場線上演出,將由聲音藝術家李穎珊、馮俊彥、實驗音樂家姚少龍(Alexmalism)、許敖山(Nerve)與羅穎綸分別於線上透過電子即興、燈光、聲音裝置、日常物件演奏、器樂聲響等多種媒介組合呈現,將挑戰聽眾感知聲音的界線。實驗音樂的珍貴性來自於無須給予任何風格定義與分類,透過對聲響解讀、運用,到實質擦撞出的音頻競合,在創造出獨特聲響符號的吉光片羽下,也同時強化當代前衛音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