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社劇團
-
戲劇新訊
桌遊裡的《1895火燒庄》 以古鑑今的人生抉擇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與創作社劇團共同製作的《1895火燒庄:最終抉擇》裡,不依循過去《1895火燒庄》一作的內容,而是請來劇場編導王靖惇撰寫全新劇本,以現代場景出發,回看歷史中那些身在台灣的年輕人,他們的現實處境與最終抉擇,並以此為鏡,反思我們的信念與價值觀。 故事關於一個新創團隊、他們正在研發一款桌上遊戲,內容以一八九五年六堆客家義勇軍於屏東火燒庄(今長興村)力抗日軍的歷史戰役作為題材背景。他們在圖書館中查閱資料,進行人物設計和規則策劃,也進一步設身處地思考,試圖揣想當時的人們做出的判斷與選擇,及其背後的原因;然而,回到日常生活,他們又須面對屬於自己的家庭關係、職場狀況或愛情糾葛,那些選擇和判斷,對比著同樣身處在舞台上、存在於一八九五年的角色們,是不同卻又相似的處境。 而生命終究不是桌上遊戲,明知不會贏,人們為什麼要奮戰到底?王靖惇說:「古代人有他們選擇的價值觀,那現代人所選擇的價值觀,又是什麼呢?」穿梭古今的劇情、古今並陳的舞台,不只單純講述一場歷史事件、一段客家史料,其實也是知往鑑今、以古喻今。
-
演出評論 Review
讓人無法逃離的嘶啞琴音?
動人之處,在於劇作家的失落、憤怒、和困惑,在於他是一個以說故事為業的人,卻被迫要在一個故事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的時代中,繼續努力說著故事,並且抱著一點點引起閱聽者興趣的希望,只是,他卻又擺脫不掉身後如背後靈一樣緊隨的提琴手。
-
藝視窗 News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國際】 倫敦奧運前,宣布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 莎士比亞是英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英國人為了保護與推廣莎士比亞,可說是不遺餘力。為了迎接將四年後將到來的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在倫敦奧運即將展開的前夕,倫敦市政府於7月13日舉辦記者會,宣告啟動「玫瑰劇院出土計畫」(The Rose Revealed project),要把這座莎士比亞待過的劇院,完全挖出土,並重建成一座可供演出的展覽中心。目前可看到的玫瑰劇院考古遺跡,是在1989年所發現的,但實際上,玫瑰劇院還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埋在土裡。 這個計畫將會申請樂透彩基金會的補助,如果一切順利,玫瑰劇院出土計畫,可以在2016年竣工,恰好迎接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目前玫瑰劇院已出土的部分,在1999年以考古遺址的方式公開給大眾參觀,並在2007年開放提供演出。玫瑰劇院重建基金會的董事Janet Suzman說:「這是我們唯一擁有,並可以拿來跟奧林匹克運動會相比的珍貴遺產。對我們來說,在奧運期間刻意提出莎士比亞作為焦點,是有其重要意義的。我們會持續跨欄的。」(耿一偉) 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呈現歌劇之愛 導演伍迪.艾倫新片《愛在羅馬》To Rome with Love以歌劇為題材,在美國票房告捷,於六月底在上演後,短短一週,全美就獲得35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這部電影是以一位退休的歌劇導演Jerry,跟他的女兒到義大利見其未婚夫,沒想到卻發現他的準親家居然有著完美的歌劇嗓音,但卻只在洗澡時才唱得出來。這齣喜劇探討了主角對歌劇的熱愛,而伍迪.艾倫本人則飾演Jerry。 實際上伍迪.艾倫對歌劇的熱愛,可從他2008年在洛杉磯首度執導歌劇,看出端倪。當時他執導的作品,是浦契尼《三聯作》Il Trittico的第三部《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這齣以喜劇為主的歌劇舞台與服裝,伍迪.艾倫採用了黑白片時代的電影風格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
文創劇場起跑 四強吸睛NON-STOP
將於十月一日登場的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其中實驗創新補助機制的「文創劇場」系列,精選了四檔作品:台南人劇團連演六小時的終極混亂喜劇《K24》第一季全六集;創作社劇團向扭曲狂亂的社會價值挑釁的《嬉戲:Who-Ga-Sha-Ga》,原舞者歌詠高一生先生一生行誼的《迴夢Lalaksu》,及一當代舞團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作為視覺主概念創作的《W.A.V.E.城市微幅》。讓表演藝術愛好者,盡情體驗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者的生猛活力。
-
戲劇 捷運速達的劇場便利店
文山劇場發帖 五戲接力飆演
身為台北市離捷運站最近的專業劇場,中型的文山劇場已成為近年演出團隊最喜愛的演出場地,而文山劇場從去年起也主動出擊邀演。五月,文山劇場邀請了五個劇團接力演出,展現台灣小劇場的多元樣貌。
-
藝號人物 People 劉守曜
拾起寫實表演,完成劇場拼圖
年輕時以生猛的創作與表演驚豔台灣劇場界,歷經劇場導演、藝術行政、藝文媒體、藝術策展、生態觀察等位置,劉守曜以豐富的歷練與經驗,將對人生諸般體悟投射在劇場最新創作中。他將以《愛錯亂》一劇重綻導演功力,從近年對個人表演脈絡的反芻出發,以寫實表演為底;而隨著人生進程有所轉變的心境、態度,也讓他一反過去作品較為嚴肅的風格,大步邁向喜劇調性,要帶領觀眾一起,笑看人生無奈。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李漁筆下的美少年之戀 當代舞台上的愛情奇觀
十七世紀美學大家李漁的劇本《男孟母教合三遷》,在關注性別議題的編導周慧玲的手中,變化為以民初為背景的《少年金釵男孟母》,將這齣看似才子戀佳人,卻是秀才追名士;母子是父子、姊弟偽夫妻的同志愛情喜劇,經由部分角色性別反串的表演調度,讓十七世紀的美少年之戀呈現既同又異的性別混聲。
-
戲劇
出入虛實之間的記憶偷窺之旅
當《記憶相簿》的編導周慧玲將劇場佈置成四面環座,讓觀眾或平視或俯瞰這齣戲,我們彷彿受邀參觀(參與)一場極其私密的記憶之旅。但是這一段原本帶著集體偷窺意味的觀戲過程,卻在觀眾彼此視線常產生交集、演員迭進迭出不同角色/現實與劇場的情況下,觀戲的人不再耽溺於窺視與接受,而是隨著編導的揭露與質疑,一步一步出入真實與虛構、歷史與附會傳說之間。
-
戲劇
茶杯裡的風暴
一則是由於劇中人物的自我認同與所處的空間,一則是由於所觸碰議題的私密性,《天亮之前我要你》的戲劇情境是相當封閉的;而和這個封閉的戲劇空間/情境相對應之下,《天》劇的角色們也建立起一個封閉的關係網路,觀衆只能冷眼旁觀,或者偷窺竊喜。
-
戲劇
靠近一點會更好
偷窺眞實,原是誘人的元素;觀衆透過第四面牆窺見一場百無禁忌的私密聚會,卻因爲距離(展演形式與戲劇文本)的稀釋,轉化成不酸不辣的白開水──除去止渴,沒有其他趣味。
-
即將上場
創作社性別越界非愛情喜劇《天亮以前我要你》
《天亮以前我要你》是周慧玲以創作的形式呈現其近年的關注和硏究、更是她取得學位返台後獻出的第一齣作品。這齣結合「表演理論」與「性別操演」,關於性別跨界、關於身分移轉、關於文化雜交的愛情\慾望兩國論的中型戲劇演出。由於其中對於慾望投射的虛實、社會角色的扮演多所探討,周慧玲除了切入情色話題外,對於劇本裡頭近似戲中戲的段落,也以少見的組合式創作模式,企圖呈現多層次感的表演空間,爲此,她邀請了創作社前三齣戲、風格迥異的兩位導演:黎煥雄、魏瑛娟二人一起加入此次工作。 劇中四位主角都是出身台灣的知識份子,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獨領風騷:一位是自矜於愛情潔癖的攝影師、一位是駕著慾望四處流竄的電影導演、一位耽溺於美食與扮裝皇后的服裝設計師、一位是長袖善舞於兩國/兩性之間的畫家。在這場聚會裡,他們四人以瑣碎的閨中對白、混合自覺的生活表演,展現對性別/愛情的輕浮、游離與執著,赤裸裸的揭露thirty something、三十人生的前中年焦慮。 此次演員包括:黃士偉、傅仰曄、阮文萍及林嘉莉等。設計群則包括王孟超(舞台)、黃祖延(燈光)、陳建騏(音樂)及黃禹銘(服裝造型)。